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偏僻的乡村来说,路,一直代表着希望。我所在的清流县嵩口梓材村就是一个偏僻的乡村。  相似文献   

2.
正嵩口古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西南部,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的故乡。"嵩"意指高高的山,溪水合围被称为"口",古老的集镇便由此而得名"嵩口"。站在镇口远望,山峦起伏,大樟溪潺潺流淌,一对石龙不怒自威,在千年岁月中默守嵩口百姓喜乐安康。这里面的人们十分淳朴友好,因为我是福清人,且语言相通的缘故,老人们也更加愿意用家乡话与我攀谈几句。他们告诉我,如今镇上悠闲的日子让他们觉得很满足,家乡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好,他们活得很是开心。  相似文献   

3.
那盒月饼     
董国宾 《中国保安》2012,(17):74-74
每逢中秋节,我都会携家人,回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全家人围在一起,啃一口月饼,望一眼圆月,在温馨安谧的农家小院里,乐融融地欢度中秋佳节。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一盒月饼的故事。那年我在边疆当兵,时常遥念家乡,思念亲人。我隔三差五往家写信,每次收到回信,都高兴得整宿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美美地回味着字里行间的惬意,真想插上翅膀,立刻飞回家中,一头扎进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3):60-61
民警来信: 去年下半年我经过竞争上岗成为本单位的科长(原来是副科长.科长退休).任职以来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感到工作安排不好.总是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二是感到什么事自己都不敢做主.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三是感觉自己理解能力很差.对上级的要求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实施:四是即使有些工作也做了计划.但几乎每次似乎都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目前我好像对工作产生了畏惧感.  相似文献   

5.
听话     
朋友的外甥正好在我这儿工作.作为舅舅,我的朋友总是瞎操心,每次见面都会不厌其烦地询问侄子的情况.看他忧心忡忡的样子,我常玩笑,你这个做舅舅的是不是操心过余了.……  相似文献   

6.
听话     
朋友的外甥正好在我这儿工作.作为舅舅,我的朋友总是瞎操心,每次见面都会不厌其烦地询问侄子的情况.看他忧心忡忡的样子,我常玩笑,你这个做舅舅的是不是操心过余了.……  相似文献   

7.
香港小事     
严厉与温情 从深圳经罗湖口岸进入香港,在列车车厢里朝外望去,立时耳目一新。一块块土地、一片片树林,都经过整理、修缮。山洞隧道里干干净净,车厢里坐椅清洁,几乎看不到粉尘。坦白地说,每次去深圳,我都先在香港这一边上厕所—比深圳的干净太多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彩民     
张永生 《广东民政》2011,(11):64-64
我喜欢碰运气,每次我都会买上几注福利彩票。如果运气好,花两元钱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9.
自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颁布第二年,我从市供销社调入农工党赣州市委会任专职干部,迄今已近10年。10年间,熟人、朋友常常问我:“你在民主党派工作这么多年,是不是有失落感?会不会觉得你们的工作是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每次我都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只要我们民主党派的工作确实卓有成效,它所起的作用就不能低估。”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我只能列举自己亲历的几件事。市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都会先听取市政协常委和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意见,以便更切合实际地向人大报告。每次讨论,我基本都会发表意见,也有些…  相似文献   

10.
红嫁衣     
翻衣柜找衣服,那件大红的锦缎上衣又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我结婚的时候,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我也只是在婚礼当天穿了那么一次,这么些年了,我一直小心地保存着。那年离家,因为不方便带,很多的东西都丢弃了,惟有这件衣服,我硬是背着老公带在了身边。在异乡打拼的日子里,搬了几次家,每次搬家,我都会小心地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衣柜里面。害怕虫蛀,我每年都会买下几袋樟脑丸放在衣服里面,每次翻开它的时候,一股清新的气味夹带着母亲的爱就会在整个房间里弥漫。  相似文献   

11.
从“踏痰就口”说开去苟淼南北朝鸠摩罗什译的《杂譬喻经》中有个"踏痰就口"的寓言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个贵人,屁股后面总是跟着一大群拍马之徒,只要贵人吐出一口痰来,大家便蜂涌而上争着用脚踏去痰迹,借以讨好贵人。其中有个人身材矮小,每次挤在人堆中却踏不到痰...  相似文献   

12.
韦光辉 《当代广西》2008,(24):57-57
2004年2月的一天,我在朋友的办公室里认识了《当代广西》.从此爱不释手。4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后来,它成了我们一家3口的至爱。每次各种报刊摆在我们一家人的面前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先翻阅《当代广西》。每每看到刊中好的文章我都要摘录或剪裁下来,保存好,作为工作中的借鉴资料。4年来,我已摘抄、剪贴了厚厚的3大本子。这一在别人看来不起跟的本子,我却把它当成了宝贝。《当代广西》用她那独有的风采和务实的办刊风格吸引着我,鼓舞着我,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3.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7,(11):4-4
<正>好吃的恶习再次让中国人蒙羞编辑同志:你好。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会骑车经过一家全市最高档的专吃“燕翅鲍”的餐馆。起先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参加了朋友的婚礼,吃了一次鱼翅才知道那玩意儿的美味与天价。后来每次经过那地方都不免多看几眼,这才发现我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3次到杭州,虽然行色匆匆,但每次都会去踏访西湖畔栖霞岭下的岳王庙。既是仰慕岳飞的壮志豪情,也是仰慕岳飞的才华,更是仰慕岳飞的清廉操守。  相似文献   

15.
情满宝岛行     
年少时,宝岛台湾是我向往又而深感神秘遥远的地方。参加工作后我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工作关系,我曾几度赴台湾考察交流.每次赴台归来,我都会带着对她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那人、那情、那景,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退伍后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贫苦,家里陈设极其简朴,却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和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清贫”。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  相似文献   

17.
初识《时事资料手册》2001年我在县城的书摊上第一次见到《时事资料手册》,翻看后觉得内容挺好.尤其是一些数据很珍贵,于是我就买了一本。以后去县城时每次见到《时事资料手册》,我都会翻一翻。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6,(20)
正每次聊起有关消费主义的话题时,朋友们总是会将肇因归结到品牌或广告身上,而我每次都会反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象没有品牌的世界吗?"每个人的反应都有些一致,愣住几秒,点点头给出肯定的回答,但总带着一些鼓励自己再坚定一点的语气。其实,他们并不确定自己的回答是否属实,毕竟凭空想象那样的世界非常困难。前几天,中信的张艳霞老师寄来了马丁·林斯特龙的《品牌洗脑世界著名  相似文献   

19.
每次在机关车队值班,经常会遇到卫生间的冲水开关未关或关闭不严的情况,我都会把它关好。有时女卫生间的没关好,我也会大声叫几声:有人吗?实在没人应,我就会闯进这个男人的“禁地”,及时把它关好。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家里新做的衣服有的是男女通用的。我的新衣服总是很肥大:上衣下摆垂到了膝盖,袖子包了手,裤脚在地上拖着像扫把,穿在身上绊手绊脚的。每次穿新衣服时,我总是噘嘴表示不满,母亲就安慰我道:你正在长个呢,到明年就合适了。我信以为真,只盼自己快点长个,然而个子却总不见长。往往是磕磕绊绊过了几年,新衣服变成了旧衣服,才算合了体。我于是讨厌新衣服而喜欢旧衣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