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场域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核心要素之一,是充满"博弈"的空间结构,行动者在拥有一定资本数量的情形下,在特定场域中形成有着性情倾向的惯习以供自己选择某种策略应对此种"博弈".文章根据场域理论分析少年司法场域与社会工作的竭诚合作,少年司法场域宏大而特定,主流意识以"法"为主,社会工作以"人"为主,契合之处也遭遇多种困境.文章以Y市司法社会工作实践为背景研究,分析Y市司法社会工作者在少年司法场域中因法律地位不明确、专业能力不足、各种资源尚缺面临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2.
“场域”、“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中心概念。布迪厄不仅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而且也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惯习”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关系性思维、“双重存在观”、“地方性知识”和场域的自主性生成等在社会科学创新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认为,场域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场域是具有惯习的场城,惯习是有场域的惯习。场域生成了惯习,惯习建构着场域.惯习与产生它的场域之间具有基本"吻合的关系"。而在社会内行刑的场城生成的惯习比在机构内行刑的场域生成的惯习更易于罪犯行刑完毕后进入社会的场域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街头是对城管与公民面对面互动场景的一种空间抽象,街头作为社会行动者较量的空间,经常充满了风险甚至危险性。在城管街头执法空间引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可以从外在表现与内在心理两个层面对街头城管执法人员执行力进行分析与考察。基于场域理论框架的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管理问题日益复杂的今天,提升街头城管执法人员执行力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即优化场域行动者素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优化决定场域行动者力量对比的场域资本构成与设置结构、优化调节场域行动规则的制度体系、创新场域惯习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过程应该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的有机综合,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或环节: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创新成果实现。明确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不仅有助于澄清关于自主创新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有助于创新主体有效进行自主创新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了场域理论,场域是一种客观的关系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性。不同的场域有不同的惯习。场域理论下资本可以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这样一个较小规模的地区的发展,这对剖析我国社会结构有机协调运行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资本是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场域,文学场、教育场等,各种场域都与权力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权力场主要的资本形式为政治资本。基于上海市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这一福利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场如何通过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转化,生成该福利场;并通过政治资本的运行,生成了该福利场无可置疑的决定权,进而影响着该福利场中行动者的惯习生成。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社会阶层、知识背景、价值愿望的人们其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亦不尽相同。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框架为工具,分析不同场域价值观运作逻辑规范行为者的行为惯习,可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价值场域"中路径选择与惯习培育之间的规律,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实践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自主创新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的内外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由于系统复杂性和文化嵌入性,没有主体的创新实践和没有文化的创新主体皆不存在,自主创新生成于社会文化建构。创新文化类型、层次与具体内容各方面均内涵丰富,其建构旨在建设融合"责任心、宽容心、自信心、恒心"的创新文化支撑体系。自主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在于主体、制度、教育、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等层面进行系统推进,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向往创新"的社会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0.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了场域理论,我国刑事诉讼侦讯关系同样适用于场域理论,即侦讯场域.析解侦查期间律师会见权的介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侦查人员的惯习等原有的侦讯场域,在新刑事诉讼法运行过程中,沿着侦讯场域的变化发展方向,应逐步完善律师会见的限制性规定、构建非法证据防范体系和引导侦查人员的惯习,使侦讯场域的要素配置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成都高新区建设一流创新型园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战略定位是实现"增长极"和"创新极"的有机统一,成为推动成都、四川省经济增长和引领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性的科技园区和聚合全球创新要素的平台,成为产业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型园区。提出了以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集群,以三位一体螺旋式促进创新发展,以构建动态能力形成自主性创新场域,以立体式产业支撑创新,以企业内生发展驱动创新等五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本质上是制度文本转化为治理实践的过程,由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这三重维度所建构的制度分析框架也因此成为理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重要视角。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三者间的耦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创新实践的呈现样态,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效能的实现。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偏离制度预期且在实践场域未能达到治理效能的一个可能性解释是,上级政府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时,忽视了制度创新是一个集制度设置、运行与变迁的综合过程,从而导致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之间的结构性脱嵌,使得制度悬浮于基层治理场域并进一步造成制度文本与治理实践的差距。为避免制度悬浮,推进政策文本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当注重制度创新的完整性、回应性、协调性与有效性,使制度建设整体上处于均衡状态,从而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自主创新中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体制和机制、尚未构建起创新体系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亟待突破等问题。要解决存在问题,就必须要提供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确立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以及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确、全面地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十分重要。自主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其关键是自主,评判自主创新成果应从国家和企业不同层面分析。可将自主创新界定为:自主创新是与接受创新或他主创新相对应的创新方式,它以科技人员和企业群体或企业为主体,着重的是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主体的自觉活动来达到创新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宗族精英的个体视角出发,展现他们在宗族活动中的行为策略,从场域、惯习、资本这三个角度来解释宗族精英行为策略背后的原因。即在场域中的主导位置、历史感和责任感、以及寻求资本的积累与转换。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是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从经济学视角解析,从协作、协调到协同符合经济发展演化的内在规律。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存在开放性、目标整体性、非线性互动、扁平化、可持续性的特点,未来高校应该坚持主流与特色互动,建立实践导向型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政策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策创新能力是政府对政策要素的重新组合能力,它直接影响政策创新活动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政策创新能力的大小强弱首先取决于政府能力的大小,与政府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权力资源、权威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和制度资源有关。中国政府政策创新能力的提升应着力塑造政策创新的能动主体,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环境,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创新链与产业链互动融合作为“四链融合”的核心内涵,是我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理论机制上,创新链与产业链作为全球创新体系和现代生产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一致的核心主体、组织属性和目标指向;产业链可以拉动创新链形成与发展,创新链可以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升级,且两者可以相互协同、相互融合。来自江苏的实践表明,创新链发展并未有效匹配产业链需求和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其关键问题在于,产业链发展对模仿创新的路径依赖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脱节使得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有限使得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大,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产业关联割裂使得“制造—服务”融合度不深。为此,应实施开放经济转型、创新布局优化和产业集群升级三大总体战略,遵循提升对外开放与扩大对内开放并重、完善要素供给和强化需求激励并举、推动省域一体化与跨省一体化并进、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行四条具体路径,加快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基础,而社会资本不足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形成的重要原因。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存在着社会普遍信任匮乏、互惠规范不足、社会关系和参与网络不健全的现实困境。重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资本,培育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要素。重塑和提升社会信任,发展社会共治多元主体,促进互惠规范合作,健全共治参与平台网络,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权威合法性面临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宪政健全与发展不足,国家的符号解释能力和可信度受到一定程度置疑,经济绩效的"政绩困局"和政治腐败现象损害合法性基础。解决路径在于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制度创新,即建立起国家权力的相对自主性机制、国家行动能力的适度有效性机制和国家权威的制度化合法性机制。通过制度创新确立国家权力、国家行动能力和国家权威的限度,以期政治权威合法性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