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5年5月26日上午,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人民出版社、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的项南与福建改革开放暨《项南画传》出版座谈会在福州西湖宾馆召开。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主持会议。受省委尤权书记委托,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出席座谈会并发表主题讲话。他说:项南同志1918年11月生于连城县朋  相似文献   

2.
1997年11月10日晚,敬爱的项南同志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会见一位新加坡侨胞时,因隐性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是在福建龙岩参加《山路漫漫》一书出版座谈会时惊闻这个噩耗的,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两天前我从北京动身时还同他老人家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交待我会后多走走,多看看,怎么想到这一别竞成永诀。 我作为一个比他年轻40多岁,与他相处时间不长的晚辈,本来没有资格来写追念他的文章,但项老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眼前,对于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我总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3.
1999年初,我在项南逝世后第一次一个人回福州过春节,受到福建同志盛情接待.我专门拜访了秀山同志,并在一起吃了饭.席间,秀山同志谈笑风生,愉快地回忆起了项南在福建工作时的一些往事.看上去他神情爽朗,气色不错,也很乐观,要不是他自己说,我还真看不出他得了癌症,正在化疗之中.不想这次见面竟成永诀,秀山同志于当年11月15日辞世.  相似文献   

4.
项南同志是我熟悉并敬仰的一位老领导。1982年6月30日,我作为胡宏同志的机要秘书随他乘飞机飞往北京。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同志接我们住进了中南海西八所,在毛主席故居丰泽园附近。  相似文献   

5.
项南同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有幸在项南同志身边工作多年,他的言传身教,特别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我终生受益。 善于总结推广群众首创的经验 1983年3月9日,省委常委决定,省委、省政府领导除留少数同志主持日常工作外,分头到各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就地解决改革和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项  相似文献   

6.
项南同志急急地走了。惊闻凶报,我的心情万分悲痛。项老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为福建的振兴呕心沥血,同时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到党史工作中,使党史工作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新时期。 项老刚到福建时,党史工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长期以来没有一部正式版本的党史,特别是由于“四人帮”对党史的糟蹋,全党正努力进行党史资料的征  相似文献   

7.
公元1994年4月30日11时30分,刚满60岁的张玉诚同志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前郭炼油厂,告别了共同奋斗、朝夕相处的干部、群众,带着许多未了的心愿,匆匆地“走”了。他走得是那样突然,那样急促。当厂长兼党委书记曾宪君同志由北京护送他的骨灰回到前郭炼油厂时,从机关到车间,从家属区到子弟校,人们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庄严肃穆的追悼会上,许多人失声痛哭。人们怀念、追忆着这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8.
难忘胡耀邦     
1980年5月27日,我受到胡耀邦同志的亲切接见,5月29日,我聆听了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当时,我担任拉萨市林芝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  相似文献   

9.
1985年,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撰文发表了《福建应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的报告。他在回顾省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时指出:这5年,是福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历史性转变的5年,是福建对外开放、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初见成效的5年。是福建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2,(13):11-11
中共福建省第四次代表大会1985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福州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正式代表463人、候补代表43人,代表全省82.4万名党员。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党组和地、市、县委134位负责人列席会议。项南代表省委作《福建应当走在四化建设前头》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底,项南出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他回到福建后,一心想振兴福建经济。从何入手?他分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状况,分析了福建长期作为“前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实,首先想到的是“以智取胜”,走科技兴省的道路。 项南频频向科技界咨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老区办顾问、省政协常委陈贵芳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六年元月五日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七岁。元月二十三日,陈贵芳同志追悼会在福州举行。伍洪祥同志主持追悼会、程序同志致了悼词。参加追悼会的有:项南、胡平、胡宏、张克辉、袁启彤、林兆枢、张格心、陈希仲、许显时、卢浩然、左丰美、许集美等各有关部门和地、市领导同志,以及陈贵芳同志的生前好友贺敏学、王禹、黄扆禹、张维滋、王直、卢胜、熊兆仁、贾久民、杨德明、郭全海、张  相似文献   

13.
少奇同志长期以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和久经考验的伟大领袖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是我们党在白区工作的一面旗帜。他最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最讲群众路线,最讲实事求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同毛泽东同志有长达数十年的成功与亲密合作。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七大就曾明确少奇同志是党中央主席的接班人。1961年9月23日下午,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东湖宾馆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曾慨然回答蒙哥马利关于继承人的提问,说:“很清楚,是刘少奇。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01,(6):10-11
1983年5月28日,北京东城区一座外表不太显眼的四合院,不时传出朗朗的笑声。原来是外交部原部长乔冠华同志在家里接受广东省委党史部门陆永棣、刘子健的采访,那笑声就是乔外长常常不能自已的情感抒发,陪同他接见的有乔外长的夫人章含之同志。  相似文献   

15.
傅志义  明红 《党史纵横》2005,(11):29-31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三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7.
项南在闽工作期间,对文艺界十分关心,对文艺工作作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指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文艺工作者都视项南为良师益友。17年前,项南对省文联全体干部职工的一次讲话,更是激情洋溢,辞约旨丰,语重心长,感人至深。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1982年初夏的一个上午,省文联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正在召开,忽然,有两位干部模样的人出现在会场门口。走在前面的是身材魁梧、衣着朴素而神采奕奕的老同志。在他身后的年轻人一望而知是他的随员。年轻人上前与主持会议的省文联负  相似文献   

18.
正1981年1月至1991年5月,十年内,项南三次来到地处东海与南海之交,被人们称为"天之涯,海之角"的蝶岛(东山县)调研,与蝶岛结下不了情。1981年1月28日,刚上任福建省委书记十来天的项南,首次来到蝶岛调研。当他登上位于蝶岛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乌礁湾畔上的赤山林场瞭望台顶时,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树连绵不断,远处条条绿色防护林带蜿蜒在近百里的海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的务实作风深得民心,我回忆起过去的几件事。习近平同志从河北正定县调来厦门市任副市长时,我随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出差,路过厦门时在宾馆遇到习近平同志,就地交谈了一阵子。给我初次相识的印象是,他为人随和、谦虚、朴实,没有一点架子。1994年,省里举办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书班。我和习近平同志编在一个组,他是福  相似文献   

20.
蓝天 《支部生活》2011,(3):28-29
2011年2月25日,这是我有生以来最为激动的日子。上午九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了我们报告团成员。短短30分钟,他给予我们报告团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握着他的手,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他深情地说,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