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1):13-1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西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部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户主为何不写字.户主都说:“这是陈公说的,‘有事不如无事好’,贴春联本来就是为祈求平安.当然是无事好呀!”原来在两广地区.“字”与“事”同音.乡人误听“字”为“事”.而“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无事”则是平安之借语.陈宏谋无意漩的一句话经误听之后,其意正好符合乡民祈求平安的心理.所以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不写字的“春联”.于是张贴无字春联便相沿成俗.至今已流行了100多年。平安值千金。从旧时的“无字春联”到今天的“平安是福”.平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到写字的“艺术”: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写字就要时时想到看字人,必须以“写端正”为先,工而后巧,正而后奇。如果兴之所至,龙飞凤舞,乱写一气,实质上是把方便留给自己,将麻烦甩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3.
王琳 《民主与法制》2011,(28):38-39
“耐得烦,霸得蛮,不怕苦,不怕死。”这十二个字曾被认为是对湖南人性格的精准勾勒。在物欲时代,“霸得蛮”的湖南人可能还多,“不怕苦,不怕死”的湖南人却已稀少。符合这十二个字的湖南人更是罕有。自称“律坛怪侠”的杨金柱就是这么一个稀罕的湖南人。  相似文献   

4.
练字 ,是提高执法办案水平的需要。解决了“写好字”的问题 ,最直接的效益 ,就是办案质量的提高。文章针对公安院校学员、教师如何评价写字水平问题及如何改革硬笔书法的教学与训练 ,提出了“硬笔书法写字段位考评办法”、“硬笔书法写字段位考评参考标准”。这将有效地解决教学与训练中的矛盾 ;有效地养成“会写字、写好字、好写字”的习惯 ;有效地提高学员文字书写水平乃至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5.
散思录     
每日读书、看报、写字、作画,随看、随想、随写。散乱的思索,既非“金玉良言”,但也绝非庸人之见(有些不谦了) 因名“散思录”,是为小引。 △字怕悬、画怕挂。越写越难,越画越不容易。逾越了形形色色的“难”,就看到了绚丽多姿的“易”。所谓“千难一易”是也。  相似文献   

6.
闲云亦是景     
黄鲲 《文明大观》2003,(2):42-43
书法家吴乃光先生得知我已离任,便把他书写的“闲云”二字送我,落款处写明“丁丑深秋半醉鼎三堂”。据说,乃光写字半醉时写得最好。我细看,“闲”字稳重,“云”字飘逸,果然是好字。离任了,有人送我书法作品,自然高兴。由此,也引起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7.
迎春话福     
每逢新春佳节,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柜桌、门楣、水缸、粮囤上贴上大小不一的红“福”字,祈盼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生活美满。许多人家干脆把“福”字倒着贴,取其谐音为“福到了”。  相似文献   

8.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两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都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  相似文献   

9.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1.
9月 20日,河南省“打恶除霸”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省公安厅“打恶除霸”专项斗争指挥长、省公安厅厅长张程锋通报了全省“打恶除霸”第一次集中抓捕行动取得的战果,要求全省公安机关乘胜追击,除恶务尽,把“打恶除霸”专项斗争引向深入。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张程锋。   记者:张厅长,目前全省公安机关正在组织开展“打恶除霸”专项斗争。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开展这场斗争?   张程锋:“打恶除霸”专项斗争,是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社会治安情况决定开展的。总的讲,当前我省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基本…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3.
人间没有幽默,也就没有了生气和活力,因而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可称得上是调味品或兴奋剂。在今天反贪污受贿中,挖出了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贪官,从中也引出了一串串幽默风趣的笑话,这里不妨撷取几则。 免费书法 “为人民服务”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案被逮捕入狱后,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便跪在地上对查办他的有关人员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每天给你们写一幅。”胡副省长的字是出了名的,想当年谁或者哪个单位能得到他的一幅“墨宝”,真是“如获至宝”,胡长清也因为写字狠…  相似文献   

14.
沈峰 《前进》2002,(8):48-48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5.
社会广角     
《政策》1999,(2)
最早贴“福”字 民间贴“福”字传说始于姜太公。据说姜太公封神时,姜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这里“迎春牌”即“福”字,可见此俗最晚起于宋代。 最早的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东汉蔡邕《独断》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代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04,(1):55-5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7.
除“霸”必须除“霸”因崔清林近两年,传媒经常有某市或某县剪除乡霸、路霸、市霸的报道。大快人心之余,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新中国已成立四十余年,在共产党领导的天下,"霸"们缘何称霸?有些"霸"缘何称霸一方达几年之久才被绳之以法?一曰"霸"们在当地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18.
“帝”、“皇”、“王”、“霸”,是眼下店名,商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四个字。开旅馆,有几间临街房子,就敢称“皇家旅店”;办饭铺,能烧俩“宫廷菜”,便自居“帝豪酒家”;二两油炸面,竟叫“方便面大王”;一块手表,也分“天霸”、“海霸”。可惜日本人捷足先登,大屏幕彩电号称“画王”,咱们的彩电只好屈尊“彩霸”了。  相似文献   

19.
其实近年以来,在书画乃至文化市场上,不但书画本身有“出身论”,写字画画的人,更要讲“出身”。北洋军阀“大帅”们的字,作者一脸暴戾也好,好武不文也好,不是都卖出了好价钱么?文革祸首“康老”的字画印以及他所校勘过的版本,不是让许多人追而不得,于是万分焦虑么?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序幕即将拉开,但是越来越多“面霸”开始让许多企业头痛不已,甚至许多企业对一直信赖有加的面试也不敢再抱有太高的期望。细究“面霸”之所以“霸”,多是因为应聘者深谙面试中印象管理的使用之道。印象管理是一种试图控制他人所获得的信息,影响他人对自己产生印象的行为活动,在面试这种特殊的人际互动中,任何应聘者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如何与这些“面霸”过招,破解招聘者印象管理,已成为面试考官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