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乡镇企业产权界定的重点是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产权界定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与国际市场运作规则接轨,应塑造众多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范要求的主体。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主体,将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乡镇企业毫无例外地已面临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增多,审理这类案件,如何适用法律?实践中争议颇大,笔者试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增多,审理这类案件,如何适用法律?实践中争议颇大,笔者试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些浅见。 关于适用法律问题 有人认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属于“两无”案件,即:无政策依据、无法律依据。笔者不敢苟同,从我国劳动法规看,我国现行的《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下称《辞退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下称《劳动争议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那么,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职工适用什么法律、法规?笔者认为:上述两个规定亦可以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职工的法律依据,并参照执行,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社会主义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项客观经济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主义只存在“比学赶帮”的竞赛,而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竞争并非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它是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我国城乡大量出现。实践表明,股份合作制企业把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集于一身,产权明确、管理民主、利益直接,生产经营者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其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灵活经营机制,是我国城乡中小企业的改革方向。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性质、法律特征及立法完善等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外资引进规模和层次的提高、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针对上述情形,我国的外商投资立法作出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本文拟就近一年来我国外商投资立法中的一些变化及其特点谈点看法。 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 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现状来看,主要分为具有法人资格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两大类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取得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应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它作为目前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具有股东人数少、出资方式灵活、股权转让严格等特点,因此特别适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办理中外合资企业法律事务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具体问题作如下探讨。一、出资额的转让《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合营一方如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额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经审批机构批准;合营一方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额时,合资他方有优先购买权。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出资额的条件,不得比向合营他方转让的条件优惠。”这一规定,明确了以下三个问题:1.合营的任何一方(包括外方)经  相似文献   

8.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法律行为。企业兼并是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就企业兼并业务中的有关法律问题展开探讨。一、企业兼并的主体资格和应查证的事项企业兼并是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双方依自愿、有偿原...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作企业),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无论在经济特区还是在其他经济开放地区,它所引进的外资占引进外资总额的比重最大。笔者通过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的实地考察,认为这种引进外资的形式有它独特的优点,这里仅对合作企业的法律性质、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及如何发展具有我国特点的合作企业等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合作企业法律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脱壳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脱壳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崔正军,樊小娟在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帮助亏困企业摆脱亏损局面,正在尝试进行“脱壳经营”的改革方式。由于这是一种新的企业运行方式,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脱壳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帮助亏困企业摆脱亏损局面,正在尝试进行脱壳经营的改革方式。由于脱壳经营是一种新的企业运行方式,缺乏经验,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的法律问题。 一、脱壳经营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脱壳经营是指亏困企业的车间或部门在不承担原企业债务的情况下,与原企业脱钩,并租用原企业的有效资产而成为新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也即亏困企业的车间或部门脱掉亏困企业这个“壳”而独立经营的一种企业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企业脱壳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脱壳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崔正军,樊小娟在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帮助亏困企业摆脱亏损局面,正在尝试进行脱壳经营的改革方式。由于脱壳经营是一种新的企业运行方式,缺乏经验,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的法...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租赁经营的适用范围问题。首先,这一问题虽然迄今还未达成共识,但多数人的观点是,这一经营管理方式适用于亏损或微利的小型企业。笔者认为,此说有失偏颇,其一,把亏损作为企业租赁经营的条件,显属不妥。我们知道,亏损只是一种表象和结果,它蕴含的原因及其由此决定的亏损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区别对待。如果企业是属于政策性亏损而非经营素质差造成的亏损或者虽不属于政策性亏损,但企业亏损的程度异常严重,已“病入膏肓”无复兴可能,对此类亏损企业就不能实行租赁经营,否则不仅实践上不太可能,即便有可能实行租赁经营,对承租者和企业职工无疑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对国家、社会也极为不利。可见此种亏损  相似文献   

14.
<正> 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企业经营的多种形式。对小型企业——主要是国营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即是企业经营形式中典型的一种。目前,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大中工业城市,业已不同程度地对小型企业进行了租赁经营的有益尝试,打破了国有国营的传统经营方式,打破了高度集权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打破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旧格局;它有利于生产力要素的有效组合,有利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有利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有利于增强小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显示了小型企业多种经营形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了巩固和发展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它的法律地位问题,并进而制订关于城镇非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法律文件。本文仅就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常常是以资产或股份变动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企业资产和股权的变动是企业并购中的核心问题。资产流动和股权变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并购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决定了并购主体之间在并购前后对原有资产的所有权属性及法律地位发生变化,有必要在认识上加以澄清.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界定。一、我国企业并购的表现形式在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并购中,无论是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之间或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最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对破产企业的收购与兼并。其处理方式包括整体收购(同时承担原企业的债权、债务)、部分收…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兼并与上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至今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合格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尤其我国企业目前面临即将加入WTO后带来的市场冲击,迫切需要通过收购兼并来壮大企业规模、扩张市场份额,以使企业在入世后处于不败之地。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日趋走向成熟,除涉及因“借壳上市”、“买壳上市”而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大战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否新事物、是否为独立的企业形态、是否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的争论由来已久 ,并仍在继续。我们没有必要做“算命先生”去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前途和命运进行预言 ,市场选择终会给出答案。面对实践中股份合作制企业运作的无序状态 ,法律的使命是为其提供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其较之于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更加灵活的优势,在我国已获得广泛的发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颁行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数量之多、利用外资金额之大,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中仅次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然而,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配套,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以及中外各方当事人缺乏合作经营的经验等原因,以致在实际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关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被广泛使用,是基于通过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规避风险的考虑。这种在西方也仅占很小比例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很多企业被作为主流用工方式,这其中势必产生一些不可回避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