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国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市镇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法国兴起了地方治理运动.相比于省政府与大区政府,市镇政府拥有更大的治理自由与空间,它们无论在市镇内与各种组织、社会团体利益互相整合方面,还是在外部与中央政府、其他相同层级或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国际组织互相作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诸多经验,从而鲜明地体现了法国地方治理的特色.但法国地方治理中也存在着市镇官员权力过大、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公民参与缺少正式制度安排、地方自主权仍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部门通过签订长期协议,共同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下,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公私部门间关系趋向平等化,且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PPP模式的内在价值与地方治理理论的本质内涵相一致,可以将PPP模式置于地方治理理论的视域下进行分析。权力资源主体多元化、公私部门间关系平等化及利益目标追求多样化是地方治理理论最为重要的三个向度,PPP模式要实现良性运行,就必须充分符合这些向度。然而,我国PPP模式却遭遇了项目权力配置失衡、公私部门关系失调以及风险利益分配机制缺失等困境。要优化我国PPP模式,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双向监督体制,并完善风险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地方治理的理论体系及中国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治理是治理权威在市场、政府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分化和扩散,以及在政府体系内部通过行政权力和责任的下放来增进地方(下级)政府的积极性、灵活性、回应性,其实质是治理权从国家中心主义向多中心化和多层次化的变迁过程。理解地方治理可以从两种纬度去把握,即横向的多中心治理和政府间分权与治理。中国单一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地方治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是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即中央向地方的权力下放和上下级政府间权力的合理配置,以启动和提升地方组织公共事物管理的参与能力。因此,以权力转移和权力配置为中心的分析模式,为分析中国的地方治理建构了基本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产权经历了国家垄断、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部门分权、向企业赋权、向社会让权的改革历程。在这一改革历程中,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管理权和收益权,地方政府又逐步把权力分散到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显示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企业赋权的治理特征。改革进程也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利益分割、部门间利益分化、村干部腐败、官煤勾结等问题,反映了煤矿产权改革中政府治理转变的曲折与艰难。文章采用制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经济运行背后的产权结构进行政治分析,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在煤矿产权改革中的博弈行为选择,揭示煤矿产权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的政策实施方案是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从自组织运动入手,聚焦于政策实施方案内部的协同机制研究,选择蓝天保卫战政策为例,以101个地方政府的蓝天保卫战政策文本作为数据来源,运用文本数据挖掘、相关分析方法对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中部门、行动的序参量进行了探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协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部门职责角度提出了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内部的部门、行动的自组织运动能够形成序参量,序参量引导部门、行动形成协同机制,协同机制由于部门共现、行动关系的过多与不足而存在问题,部门履行科学合理的职责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机制的作用,短期且低成本地提升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关系着国家治理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实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存在各种策略性博弈。现有研究多从地方政府视角出发分析政策执行偏差的类型及原因,对中央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互动行为关注与描述不足。作为政策执行互动博弈中的积极管控者,除了政策制定权外,中央政府在博弈中同时拥有政策执行治理机制的决定权。根据与地方政府间目标差异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中央政府会选择常规式治理、分权式治理、集权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进行应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案例集中体现了中央政府政策执行治理机制的多样化选择逻辑。  相似文献   

7.
尹浩 《求实》2017,(4):58-67
基层社会组织化是重要的社区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了学界共识,但因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机制不同,组织间冲突和矛盾风险加大,急需社区联合体的协调与整合。作为社区联合体的组织载体,居委会需要功能转型与角色再造,即它应在政府部门的资源介入下,在专业团体的积极推动下,成为社区公益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中间载体、社区公益组织的培育者、社区协商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分配者。唯此,行政与自治的紧张关系才能得以调解,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实现对疫情的预测、控制和干预。在中国,地方政府是构建和运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的关键主体,它们需要在应对疫情时综合协调包含行政体系、医疗机构、供应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关系。在涉及多元主体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机制中,政府需要承担元治理角色,核心责任是为多元主体的有效互动提供规则、建立秩序、促成集体行动。湖北省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表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采用了行政主导方式来应对治理难题,而且行政体系的治理能力较为有限,影响了疫情防控效果。如何完善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治理机制?在信息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建立更加多元、透明的信息渠道,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敏锐度;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数据开放,更好协调多元主体的自主治理。在决策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完善更加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明确行政部门和志愿部门、社区等职责,提高应急决策水平。在执行机制方面,地方政府既要加强行政体系内部的资源调配能力,又要提高与市场主体、志愿部门的合作能力,确保应急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9.
潘心纲 《学习月刊》2011,(18):21-23
政府合作方面的研究属于府际关系的研究范畴,国内研究府际关系的学者较多,并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著作,但在研究中过多注重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研究,对于地方政府治理尤其是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研究显得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共行政责任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强调协调与整合为政府治理手段,来提高政府治理绩效,实现公共行政的目标.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供了启示.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建设生态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治理方式与成效,及其困境;探讨了地方政府在构建生态信息公开平台,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引导部门间合作,借助多元参与主体,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治理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