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崇民,辽宁省开原县人,农家出身,少年聪颖,博学多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留学日本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25年,他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并组织进步的“启明学社”等爱国团体。1928年,高崇民在沈阳结识张学良并有幸成为其秘书,深得张氏信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高崇民积极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动组织东北民众赴南京请愿团,曾被东北抗日军民誉为“东北魂”。  相似文献   

2.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15-1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起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总人数最多时达30万以上,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王艳阳 《世纪桥》2002,(1):33-35
1931年9月18日,日军开始向沈阳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内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4.
王恩宝 《世纪桥》2002,(3):11-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东北,坚决进行抗日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东北各阶层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因此变动了东北以至国内的阶级关系,甚至国民党阵营内部也出现分化和破裂。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不顾  相似文献   

5.
马守芹 《世纪桥》2012,(22):36-4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精神奴化和军事镇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发起抗日号召,组织武装反抗。1936年,抗日武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为第一、二、三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派兵进攻关内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陆魁举 《党史纵横》2007,(11):59-60
"九一八"事变后,不屈的东北人民开始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支盘山抗日救国军,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打响了东北武装抗日的  相似文献   

7.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现在已近59年了.在中国人民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看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早已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不容否定.但是,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仍在喋喋不休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妄图篡改日本侵华史,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组织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刘景文反正抗日后将其队伍改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这两支抗日义勇军,在辽南“三角地区”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1934年1月刘景文弃队入关,继而邓铁梅也离队养病。在这两支义勇军严重受挫、形势急转直下的危机关头,胸怀“复兴东北,再造中国”壮志的苗可秀挺身而出,聚集抗日志士,创建了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辽宁凤城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受东北抗日救国会派遣返回东北,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时任邓铁梅部义勇军总参议。他在协助邓铁梅开展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9.
赖晨 《广东党史》2015,(3):26-29
中国致公党领袖、美洲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一生是爱国、革命的一生,他所走过的道路,是千千万万的致公党党员和爱国侨胞所走的历史道路的高度浓缩和生动体现。中国致公党及其领袖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爱国主义的行动和精神,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救亡斗争中,得到了突出而充分的体现。九一八事变后募捐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司徒美堂一方面公开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另一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10.
“高粱叶子青又青,9月18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1,(6):16-16
盘山地处燕山南麓,京、津、唐、承交汇地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盘山作为侵略冀东并进一步侵占华北的前哨阵地,对我长城一线疯狂地发起进攻。  相似文献   

12.
雨馨 《红岩春秋》2009,(3):79-84
《日本松室少将最近对关东军的秘密情报》从走私问题、中国官民、浪人活动、共产党与共产军、找口实、对华工作六个方面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国内的各种情况及各方情形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说明,并由此提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可能性、迫切性、方式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对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起到了鼓吹、催化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日本各财团紧随其后蜂拥而至,吞噬和掠夺我们的资源与财富。与之相配合的“开拓团”,是一支堪称“■部队”的侵略工具。如果说日本关东军和财团蟋踞的主要是城镇、港口和铁路沿线的话,那么作为“■部队”的“开拓团”,则将侵略的魔爪伸到了腑地、乡村,全方位填充了日本侵略的领域。“■部队”的名与实把日本“开拓团”定名为侵华的“■部队”,它是当之无愧的。当年的日本当局就把“开拓团”的中坚力量定名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日本1966年由“满洲开拓史刊行会”发行的《…  相似文献   

14.
辛培林 《世纪桥》2001,(5):18-2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吉、黑三省,建立了傀儡政权及伪满洲国,并实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给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林国兵 《学习月刊》2012,(10):37-38
一、“史”的独特性文学史是人类生命在文学这一存在方式中演进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文学史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对文学史的考察.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何谓“历史”?英国历史哲学家W.H.沃尔什先生认为.“‘历史’一词本身是模棱两可的。它包括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以及我们现在用它们所构造的叙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文革”时期,曾经风靡全国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有着众多不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史实。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印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绝无仅有。前不久,江西萍乡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黄式国、萍乡市党史学会秘书长黄爱国在《南方周末》撰文。披露了这幅身价不菲的油画在创作过程中的幕后风波与历史真实,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姜义军 《世纪桥》2012,(4):33-35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于1927年10月,至1936年6月正式撤消。在这8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中共满洲省委带领东北地区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最早掀起抗日怒潮,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18.
董国俊 《理论学刊》2012,(12):125-128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的hallucinatory realism,应译为虚幻现实主义。莫言小说的虚幻叙事与真实细节形成同构关系,这表征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一起,在世界文学版图上正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李成 《党史纵横》2002,(9):30-31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其战争意图是实践"田中奏折"中的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及世界的计划.然而,自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中国沈阳北大营驻军起,日方即把此后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每一个步骤都称之为令人费解的"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最后,把对中国的整个侵略战争行动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支那事变".  相似文献   

20.
邹本栋 《世纪桥》2002,(5):34-36
这是一张新拍的文物照片和几幅50多年前拍摄,因而也带有文物性质的老照片(见封二、封三)。新照片中的文物原件是一块刻有“弥荣神社”的花岗岩石碑。色浅褐,呈不规则椭园型,高83厘米,宽76厘米,厚24厘米,重约250公斤。该石碑是“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铁力训练所”(以下称“铁力训练所”)二大队七中队村东的日本“弥荣神社”的标志物。现存于铁力抗日斗争纪念馆筹备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