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季陶的一生复杂多变,早年研究和宣扬过马克思主义,甚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初创。可是。时隔不久。便歧路徘徊。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炮制所谓“戴季陶主义”。为国民党清党反共提供理论武器,最终沦为一名顽固的反共分子。  相似文献   

2.
散木 《党史博览》2011,(9):29-30
在上海小组成立过程中的一系列会议上,都有一位不知名的女子在场 1920年5月,陈独秀南下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核心是“三社”,即陈独秀的《新青年》编辑部、邵力子的民国日报社、沈玄庐与李汉俊等的星期评论社。据杨之华回忆,“这个社(指星期评论社)当时有陈望道、李汉俊、沈玄庐、戴季陶、邵力子、刘大白、沈仲九、俞秀松、丁宝林(女)”。  相似文献   

3.
1924—1927年的革命本来就叫做国民革命,当时的报刊和国共两党的文件都是这样称呼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国民革命歌》更可以证明。不知为什么,后来不把它叫做国民革命了,而把它称为“大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些称呼和国民革命的原义并不相符合。“大革命”这个词是当时参加革命的人事后在革命低潮时期惯用的,而且一般是指1925—1927年的大革命,因为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若把它称为第一次大革命,就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吧,那么后面亦应有第二、第三次呀,可是后面又不这样称呼了,孤单单地一个第一次大革命实在令人费解。至于说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提法固然比较科学,并且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也比较合理,但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的内涵不止于革命战争,因而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代替不了国民革命这个称呼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京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农民现代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重视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社会性质的准确判断,在1926年撰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1949年建国前夕,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955年合作化运动开始,在…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10,(10):51-51
蒋介石是20世纪20年代初经虞洽卿介绍给黄金荣的,当时蒋介石正在上海交易所做经纪人。1922年,由于做股票投机失败,与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合伙开的“恒泰号”又破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史上,戴季陶是一个有着复杂经历的名人。他早年曾研究过、鼓吹过马克思主义,甚至参与过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初创。可是时隔不久,便走到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对立面,炮制所谓“戴季陶主义”,为血腥清党反共,提供理论的武器,最终沦为一名顽固的反共理论家。  相似文献   

7.
稍有中国现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戴季陶是著名的反共理论家。他的一生复杂多变,早年也曾研究、鼓吹马克思主义,甚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活动。可是时隔不久,便又歧路徘徊,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炮制所谓“戴季陶主义”,为蒋介石清党反共提供理论武器,最终沦为一名顽固的反共分子。  相似文献   

8.
列平 《党史文汇》2003,(3):38-39
第三章戴季陶神秘失踪周恩来初展才华宣侠父被开除出军校一事还未平息下来,军校内又发生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即军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突然神秘失踪。对戴季陶戏剧性失踪的原因,军校师生各有猜测,流言蜚语也顿时在军校传播开来。一些国民党师生乘机造谣,说戴季陶的离职是共产党背后捣的鬼,想排挤、打击国民党。其实,戴季陶的离职是国民党右派间的矛盾而引起的,与共产党无一丝牵连。戴季陶,又名戴传贤。早年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反清革命运动。并以“天仇”为笔名口诛笔伐清王朝,誓与清政府不共戴天。辛亥首义时,为保卫汉口,他奋不…  相似文献   

9.
正戴季陶(1890-1949),国民党右派成员。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前,主编《天锋报》;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帝制。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宣传部长。孙中山逝世后,参加"西山会议派",形成了"戴季陶主义"。1927年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戴季陶与中共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座光辉的历史坐标,也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在纪念“三大”召开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和探研“三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三大”的历史作用在哪里?主要在于:@@@@一,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思想,承担了历史赋予的使命。所谓战略思想,是一个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那么,“三大”提出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是什么?就是“三大”宣言中提出的:“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谋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这一战略任务,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在中国进行国民革命;第二,以国民革命谋求中华民族的解放;第三;以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特别是“三大”提出的国民革命任务,其对象就是要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这是由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不仅“三大”,而且自建党以来至新中国诞生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和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军民大生产》则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他一生共写了50余首歌、而这一头一尾两首歌曲,是他突出的代表作品,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我国革命歌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31年9月18日.B$ff$y向张学良率领的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军向南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请示对策,蒋介石却下令“不许冲突”,并说“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拖不抵抗主义”。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人营房,均可听其自便’”。以九·一八事变真相》,《革命文献》第…  相似文献   

12.
都说浙江出商人,实际上,国民党的政要出自浙江的更多。有三位国民党人与创建中共关系极为密切,他们都是浙江人,这就是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三人中,沈玄庐和邵力子都于1920年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时加入了中共,只是戴季陶事到临头出乎意料地没有加入中共。他不仅没有参加,反而在中共一大召开的3年之后成了国民党右派的旗帜性人物,发誓要把中国共产党人赶尽杀绝,绝不养虎遗患,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共派。一、《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催产婆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这三位国民党员都是笔杆子,用现在的话说,几乎就在一个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根据《斯大林全集》第10卷中所载文章帼际形势和保卫苏联》,中国党史学界对“五月指示”的表述有两种,一种是:1927年5月底,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向中共中央发来紧急指示;另一种是:1927年5月底,共产国际执委会接连向中共中央发来两份指示。这两种表述都认为该“五月指示”有4个要点。但据新出版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一书第298至299页上公布的档案资料,上述表述是错误的。首先,“五月指示”不是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发出的,而是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并发出的。在《斯大…  相似文献   

14.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的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加的革命运动。当时,国共两党和广大群众都把这一革命称为国民革命。但1927年国民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以后,这一革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民的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人民及广大群众,在为挽救革命失败而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为弘扬革命正气,把国民革命改称为大革命。从那以后60多年来,中国大革命的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并已成为人们用来称呼这一时期革命的习惯用语和专有名词。大革命这个称谓虽不尽科学和确切,但考虑到人们的习惯,我们这套丛书仍用这个称呼,命名为《中国大革命史丛书》。  相似文献   

15.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你可知道这首曾唱遍全国的《国民革命歌》的词作者是谁? 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处于最黑暗的时期,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华横行霸道,国内军阀连年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青年罗振声决心到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1927年6月,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198期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先云同志是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战士。他死于国民革命的战争之中——第二次北伐时的奉军炮火之下。他的死不但足以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能勇敢忠诚地为革命而牺牲,而且使一般革命党人都应以他为模范。”  相似文献   

17.
王悦 《世纪桥》2012,(21):43-45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分析和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的考察,提出了“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命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阿尔都塞思想体系的核心与亮点。“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表征了一种论战性特质。这也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一种颇为另类的见解。即使撇开特定的历史语境,以当代人的目光进行重新定位,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仍具有可供挖掘的理论深度与可供拓展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当时使用的名称不是共产党。而是“社会党”。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对时局的我见》一文中,提到的“吾党”,使用的也是“社会党”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6):115-115
1922年2月,29岁的浙江一师国文教员陈望道,带着戴季陶提供的日译本《共产党宣言》,还有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的英译本,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潜心翻译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是20世纪20年代初经虞洽卿介绍给黄金荣的。当时蒋介石正在上海交易所做经纪人。1922年.由于做股票投机失败,与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合伙开的恒泰号又破产。亏空了100多万元,蒋氏背了3000元的债。恰在这时,陈炯明在广东叛变,炮轰广州总统府,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