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2,(3):124-124
人物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评价自己“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并不完全是谦词,曾国藩的智商只是中等。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道承孔孟,学启程朱"。他在永州任职期间作《拙赋》,其中写道:"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意思是说,巧者光说空话,玩弄心计,故劳心而不祥;拙者则默默做事,以德服人,故心安且有福。如果天下皆"拙",将能实现官清吏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显然,这个"拙",指的是不巧言令色以欺上瞒下,不挖空心思去投机钻营,而是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具有非常杰出的民本论思想,其天下万民为"主","万民之忧乐"为治乱标准诸观点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高潮.但总起来看,黄宗羲的民本论由于其民本之民依然是臣民之"民",依然是神本之"民",依然是客体之"民",其民本之本依然是生存之"本",依然是经济之"本",依然是人治之"本",因此,依然只能属于传统民本论范畴.  相似文献   

4.
说经典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6):64-64
正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党政机关有一种庸懒散的习气,群众对此有许多画像:"上午点个卯,下午玩电脑,等着下班了","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像这样的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得过且过的"庸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懒官",重权轻责、自由散漫、谋人不谋事的"散官",在现实生活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沈光文诞生400周年。作为"文化开台第一人",沈光文不仅是"台湾文学之祖",也是台湾"汉文教育之祖","台湾中医之祖"。沈光文以文化开台,使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上趋同,居功至伟,值得后人纪念歌颂。  相似文献   

7.
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自古出文宗","诗人自古例到蜀","自古蜀中多才女",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三大规律,凸显出巴蜀文化的神异性.   文心蜀韵   元代人张翥<谒文昌阁>:"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吾蜀曩有"文宗在蜀"的传统.这个传统由文翁倡其教,赋圣司马相如开其端,"乡党慕循其迹",严君平、相如、王褒、扬雄成为"以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的汉代四大家,他们都是蜀人.……  相似文献   

8.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学校教育之主战场在课堂。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而且能够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一、专业教学中的德育专业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顺利获得人类千百年积累而成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那么,在不影响上述智育目标的同时,专业课教学还存不存在德育目标?怎样看待专业课中的德育教学呢?(一)专业教学必须坚持德育首位。教书和育人,是人民教师的两大职责。教书是做"经师",完成智育任务;育人是做"人师",完成德育任务。古今教育家无不德智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3,(2):48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是嫁给一个乞丐或者年纪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俚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  相似文献   

10.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  相似文献   

11.
<正>"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天下多少"才子"、"大家",其实尽皆如是。我任过14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5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当然要忙碌于诸多事务。但深知欲胜任"白天走、干、讲"的工作,须得下"晚上读、写、想"的功夫。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养成了读点杂书、想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大人物——明崇祯皇帝视其为"救时之相",梁启超称其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熊十力更认为其:"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於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於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  相似文献   

13.
正【原文】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泄。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泄,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译文】君子严于律己,好像用绳墨量木材,对待别人,就应该用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甲午",一百多年来时刻触痛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记忆。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拥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铁甲舰队的"天朝上国",自认"倭不度德量力","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却反被日本这一"蕞尔小邦"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打败。今年,又逢甲午。3月3日至4月12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连续刊发了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罗援、刘亚洲等一批军事研究名家关于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史记》中这样记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也就是说,东方朔给汉武帝的上书,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幸读到吕占斌同志的力作《从创业到成功--与企业家管理智慧大碰撞》一书,感想颇多.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样两句话:一是本书就是中国版的《从优秀到卓越》,看《从优秀到卓越》也难成企业家,不看本书必然成不了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家;二是国外关于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论著,吃了可能"不服水土"或"坏肚子",而读了本书就会使您"服水土"、"补肚子",学会管理中国中小企业,并使之"活命"、"长命".  相似文献   

17.
正形容一个人很有心机、不坦率叫"胸有城府"或"城府很深",相反就叫"胸无城府"。那么,为什么把"城府"和心机联系到了一起呢?"府"的本义是古时候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后来引申为官署,"百官所居曰府"。魏晋南北朝时,"府"多指高级官员和诸王治事之所,唐代开始设置府级行政机构。"城府"一词最早指的就是官府。大约从晋代开始,"城府"开始跟人的心机联系起来了。《晋纪总论》评价司马懿"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深阻"是指性情深沉而不外露,其中的"深"字用来形容"府","阻"字用来形容"城"。  相似文献   

18.
正"人若有志,万事可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在誓言中,敢于立大志。这是事业的大门,这是人生的航标。"我发誓!"发自内心而出此言的说话人,一定是饱含了一种忠诚和决心,不达宏愿誓不罢休的坚定,对"法"以至"神"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良心的遵从,这是庄严而持重的。"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胸怀凌云志,双肩敢担当,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各类人才接踵"进山",昔日"长在深闺人未识"的贵州农特产品正量质齐升,以"泉涌"的势头畅销国内、远销海外,风行天下。"兴仁处于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往南往北拓展海外市场都大有可为。"兴仁引力农产品加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颖说,在创业之初,自己就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国外市场,筑梦"新丝路","我们不仅要做好国内市场,更要放眼全球,大胆走出去"。2016年,在黔西南州相关部门组织下,邹颖随团  相似文献   

20.
正白晶莹今年58岁,年近花甲的她在周围人眼中,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女超人"。她是人民公仆,为脱贫事业自掏腰包,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她是"草原绣娘",传承一方技艺,有着"技达四海,能行天下"的信心。她是脱贫领路人,足迹遍布全旗,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