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20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  相似文献   

2.
1935年3月,毛泽东指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斩首行动",那就是直扑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蒋介石"御驾亲征"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进入贵州。蒋介石对此大感意外,因为在探讨红军前进方向时,他的一位高级幕僚曾经提醒说,红军未必直奔湘西,完全有可能进入贵州,应及早对策以防万一。但对这个建议蒋介石不屑一顾,认为红军绝不会走当年石达开的老路,只有到湘西与贺龙会合才是出路。因此他对红军突然转向入黔又气又喜。气的是,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湘西布下的大口袋算是白费了,还让他在幕僚面前多少有点下不了台;喜的是,红军竟然走上了当年石达开的老路,那就难逃石达开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3.
正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20余种。在本书中,作者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  相似文献   

4.
荐书     
正《宋氏家族》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走进宋氏家族的故事,就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追溯与反思。本书以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这段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宋氏家族成员的成长与归宿,展现了这个家族如何左右当时的中国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书中用精彩的叙述手法,将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在他笔下,宋氏三姐妹、蒋介石、孙中山、杜月笙……一个个历史的真实面孔跃然纸上,有很强的历史代入感。  相似文献   

5.
正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9,(6):49-5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时期。蒋介石蓄谋发动新的内战.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成为他在华中发动内战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8.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之将时,又读此书,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泽东正是用这些战略战胜了他。  相似文献   

10.
他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他曾在武汉抗战前线直面日军,与之血肉相搏。作为蒋介石"御林军"的副总队长,他不仅无顾自身安危保护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甚至率部通电起义,走向了反蒋兵变。2005年,他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他,便是从内江县走出来的张佐斌。今天,让我们跟随其子张培楠先生的讲述,重拾这位黄埔学子的人生记忆与殷殷心盼……  相似文献   

11.
王仕琪 《党史纵横》2011,(12):45-48,44
蒋介石曾统治旧中国长达22年,他的一生中,多次遇险却都侥幸逃脱,这与他的好友、救命恩人、面貌酷似他的同乡何云的鼎力协助密不可分——因为何云是他一生唯一的替身。(一)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不断告捷,革命势力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当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暗中勾结帝国主义和反动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汝瑰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经是蒋介石跟前的红人,两度出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授衔陆军中将;他又是以"白皮红心"的方式,在国民党的心脏部门进行特殊战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红色特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抓住张涤非来了个“质问国民党” 也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发表了堪称“蒋介石主义”的代表作——《中国之命运》。 《中国之命运》的主旋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书中强调的: “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给中国描述了一个全新方向,一方面指明社会主义未来,另一方面又不认为中国很快会走上社会主义。"退一步"的新民主主义有助于消解一些民主人士的疑虑,应该说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融合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全部好处。对于毛泽东地位提升及其理论建构,蒋介石感到了威胁。1943年,他借着美英两国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机会,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了基于民族主义的历史文化观,反对共产主义、自由主义,强调中国未来只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中国走向未来的只能是国民党和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激起国内强烈反对,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国民党体制内诸多讨论。基于思想史解读,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界激烈冲突不亚于战场上的真枪实弹。  相似文献   

15.
挥写风云的叶永烈南来苏他拥有一千多万铅字、130余部巨著;他以犀利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常人难以采访到的人物、拥有翔实珍贵的史料而著称;他那"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的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不仅揭示了"文革"中的许多秘史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而且也将文学与...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部署退出大陆的最后"毒计":让共产党背上沉重经济包袱 国民党无法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在逃离大陆前,蒋介石鉴于国民党失败的教训,也制定了一套企图使中共重蹈国民党覆辙的"经济拖垮"战略。  相似文献   

17.
1942年11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五届十中全会上,右派元老张继嘟哝着:"提到共产党,我就汗流浃背!"他看到蒋介石对他露出不满的神色,干脆倚老卖老地指着蒋介石大声嚷道:"你不要这样子看着我。共产党就是你养虎遗患……哼,共产党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研究》2012,(7):127-128
中国语境与儒家命运——1949年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闫帅1949年以来,儒家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J"字型的变化趋势,从"反儒"到"复兴",根源均在于国家政权建设之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国家政权建设上表现为"与国民党政权作出区分"。由于儒家思想之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孔子"、"儒家"和"蒋介石"、"国民党"被并列在一起受到批判,"反儒"运动由此在大陆展开并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一次被捕,便很难生还。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后本已叛变,蒋介石也只让他活了3天。蒋记政治词汇中充满了"枪决"",斩决"",立决"",立斩决"",见电立决";根本没有"流放"这个字眼。只有极少人能够幸免──例如陈赓,黄埔军东征时救过蒋的性命,  相似文献   

20.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