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离婚案件审理实践中,共同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子女抚养问题是引发当事人抱怨的三类主要问题。当事人期待通过诉讼实现最大效用,包括经济利益、主观效用和情感需求。机会主义诉讼行为是当事人基于诉讼最大效用预期而采取的策略行为方式之一。其出现的原因多是立法疏漏,但一定程度上,司法权的消极被动放任了当事人的不正当策略行为,乃至机会主义诉讼行为。  相似文献   

2.
今年,杜梅和丈夫于东因感情破裂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经审理,于1月13日判决两人离婚,同时判定15万元存款为于东所有。然而1月18日,于东外出时不幸车祸身亡。法院随即裁定终止离婚诉讼。对于财产继承问题,杜梅和于东的弟弟于北争执不下,于北便将杜梅告至法院。法庭上,杜梅说,我和于东的离婚判决还没生效,我是他妻子,理应继承他的15万元遗产。但于北却说,你和我哥哥已经离婚了,判决书都下达了,只是因为我哥发生了意外,离婚诉讼才终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法院3个年度离婚诉讼卷宗的司法统计,基于当事人基本情况、拟解除的婚姻状况、案件审理情况三类审判信息,比较汉语案件与民语案件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不同族别当事人的婚姻家庭状况及案件的核心争议、法官实现审判目标的难易、纠纷解决的替代途径,可以用以分析两类案件审理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08,(12)
离婚财产分割是婚姻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离婚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争议最多、问题最多的部分,是离婚案件中的焦点。而离婚时受赠财产的分割在离婚诉讼中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就离婚时受赠财产的种类及其分割进行剖析,以确定受赠财产分割的原则,为离婚时受赠财产分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离婚财产分割是婚姻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离婚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争议最多、问题最多的部分,是离婚案件中的焦点.而离婚时受赠财产的分割在离婚诉讼中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就离婚时受赠财产的种类及其分割进行剖析,以确定受赠财产分割的原则,为离婚时受赠财产分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娟 《世纪桥》2008,(8):72-74
离婚财产分割是婚姻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离婚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争议最多、问题最多的部分,是离婚案件中的焦点。而离婚时受赠财产的分割在离婚诉讼中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就离婚时受赠财产的种类及其分割进行剖析,以确定受赠财产分割的原则,为离婚时受赠财产分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解决群体纠纷的法律代表人诉讼制度因为存在缺陷问题而在实践中被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替代,但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无法适合大规模的群体性诉讼。示范诉讼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应当在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上积极探索示范性诉讼的应用,在时机成熟后引入我国民诉法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一种全新而又高效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颁布了三部婚姻法,裁判离婚理由的立法经历了从"过错主义"向"无过错主义"的价值理念的嬗变,最终在肯定了破裂主义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将"感情破裂"作为唯一法定的裁判离婚理由。这样的立法选择背后所包含的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价值理念的冲突颇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共同危险作为数人侵权的特殊形态,在诉讼类型选择上易产生规范适用的混乱。诉讼标的的"事实查明"标准尝试从"责任关系具有整体性"证明共同危险适用必要共同诉讼的正当性。然而,司法实务中复杂的样本模型难以为其提供支持,处理共同危险诉讼的程序适用具有内在的逻辑特征,且这些特征难以被必要共同诉讼抑或普通共同诉讼的模式简单涵盖。引入诉讼标的牵连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是缓解规范与实践紧张关系的路径之一。"案件事实查明"与其说是诉讼标的范围的确定标准,不如说是民事证据裁判原则在审理共同危险侵权案件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何杰 《福州党校学报》2006,(4):35-36,44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正义,使离婚中的无过错方借此得到救济和保护,起到了扶善抑恶的作用。在我国建立并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实现离婚自由的重要保障,是履行婚姻义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杨国辉 《湘潮》2013,(1):86
本文从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范围、分割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与清偿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论述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怎样界定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  相似文献   

12.
离婚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一部分。离婚案件除了必须遵守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则外,我国民事诉讼法还对离婚诉讼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主要有:女方在怀孕和分娩不到一年期间,除有特殊情况,男方不得起诉离婚;法院调解是必经程序;当事人双方对离与  相似文献   

13.
离婚,是指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而离婚法规,实际上是调整离婚行为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其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经历数次变革,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里程碑。作为离婚制度中的根本制度和离婚立法的核心内容——离婚法定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妇女离婚自由的障碍,既有来自自身意识、经济状况的限制,更有受大众观念、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制约。从法律角度来说,现行法律规定的欠缺以及审判实践的不尽人意,也让妇女们对离婚望而却步。破解这一困境一方面要加强和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思想认识水平和立足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司法切实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保障离婚自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市319起离婚案件卷宗进行司法统计,相关数据显示,哈语案件呈现出众多与汉语案件趋同乃至超前的现象,如当事人的低龄化、家庭核心化、对财产的重视等;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增加了哈萨克族离婚的难度,并为法庭主持调解提供了有利条件;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在整体稳定中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在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中,哈语案件数双向增长,登记离婚已成为哈萨克族解除婚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去年2月22日,新疆车排子垦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强奸案,被告人王某因不拿离婚当回事,强行向前妻索爱,结果却糊里糊涂地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17.
司法腐败是审判人或教唆人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非法牟利,对当事人、社会和国家造成损害的行为。涉嫌腐败的裁判是涉腐裁判,证实存在腐败且造成错案的涉腐判决是腐败裁判,司法腐败导致涉腐裁判和腐败裁判。腐败裁判对被执行人造成直接和衍生危害,降低司法公信力,故应谨慎对待涉腐裁判的执行,建立涉腐裁判的执行救济制度,防止腐败裁判危害扩大。  相似文献   

18.
新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这一制度的设立将使法官的职权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与裁判结果的公正性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凸显,严苛的再审条件也阻碍了当事人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也无法得到保障。借鉴域外小额诉讼救济机制,允许当事人对裁判结果提出异议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程序优先于实体,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程序涉及特殊要求,对该类案件实体的公正裁判具有重要意义.在保密审理,保全制度的架构,以及专业鉴定的委托等方面,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国际趋同化的前提下,对该类案件审理程序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并予以完善,可为法院的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上的诉讼证明模式历经神明裁判、口供裁判与证据裁判三个阶段。今天,以证据为认定案件事实之基础的证据裁判模式已在现代法治国家全面确立。我国法医学先驱宋慈早在南宋便于其代表作《洗冤集录》中阐释了证据裁判的观念。宋慈证据裁判观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重视客观证据、强调司法检验、善于实验方法等方面。宋慈证据裁判观对当前我国司法证明亦有镜鉴意义,宋慈不轻信口供,强调客观证据重要性的司法证明观念更有利于侦查活动的法治化,有助于克服"由供到证"证明模式的弊端,也更益于犯罪嫌疑人诉讼主体地位之维护。宋慈认为,即使获得了与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证的证据,仍应尽可能搜寻与该实物证据相互印证的其他证据,以实现法官"内心确信",这种证明方法弥补了当前"印证证明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