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司法保护确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普陀区看守所近年来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不断探索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方法,确立了“寓管于教,寓教于管”的司法保护模式。去年以来,该所以此模式积极实施对在押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一、以“四种现象”为析点,创造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条件为了有效地实施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普陀区看守所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程序,从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研究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流动人口的增多、各种关系更加复杂,250万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长社会环境不容乐观。从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外地来沪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经占上海未成人违法犯罪总数的50%左右,整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从原来比较单一的财产和性违法犯罪向多元化、多类型方向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上海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成为千家万户倍加关注的社会问题。上海在教育保护未成年人问题上,有良好的传统和较为成功的做法,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专门调查研究,对山东省2001-2004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做了深入分析,认为个体素质低下、问题家庭和家教方法不当、学校教育失误、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五点预防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事业组织,它能结合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教育,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形成。这显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充分肯定中小学校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应尽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中小学校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预防其犯罪的重要义务。  相似文献   

5.
对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而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因痴迷网络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引发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初步预测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结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实践,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承担未成年人初次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当前,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轨迹看,很多可以从家庭功能弱化方面找到一些印记,如结构不全、亲情隔阂、教育缺损等。为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广大家长应秉承责任关怀理念,大力提高自身监护和教育能力,积极打造以责任为主轴的家庭教育链,不断优化其成长环境。努力提升其成长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关于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的权利受侵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的家庭对此负有很大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对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期对本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述了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在对武汉市调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的模式,即“区街主导、社区整合、邻里相助、家校互动”,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01-2003年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提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南京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的权利受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对此负有重大责任。其中家庭暴力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在探究未成年人犯罪客观因素时,关注较多的是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偏颇(重智轻德),对家庭因素则一笔带过,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人类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牵动着整个社会和每个家庭。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违法犯罪年龄越来越小,违法犯罪手段和方法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违法犯罪作为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深入掌握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根本成因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客观规律和主要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与措施,2009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地方团省(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操学诚,  相似文献   

14.
对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及时予以复学安置,是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预防失足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也是政法、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各部门沟通协作、合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都有“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等方面不得不受歧视”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年司法引起党和国家与社会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急剧增多,是它启动的直接原因。为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党中央先后于1979年发布了第58号文件——《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午违法犯罪问题》的通知,1985年发布了第20号文件《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随后于1991年9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政法机关确保社会稳定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检察院2004年以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试作分析,以期对预防未成年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关于2001年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党历来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1979年,党中央颁发了《关于提醒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985年中央又专门下文具体部署此项工作,九十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赢得青少年才能赢得群众”。  相似文献   

18.
涉罪未成年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具有一定关联。对于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通过强制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一定时限亲职教育,有助于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预防未成年人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促使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弥补现行法律关于监护干预措施的不足。应当明确强制亲职教育的主体、对象、法律依据、执行、结果反馈与监督等制度性因素,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落实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  相似文献   

19.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为切实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笔者通过调查山东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少教所等有关机关和单位,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组织了对在押1600余名未成年犯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对2001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有关调研结果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向刑事化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司法消极预防向积极保护发展,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我国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制度建设初见起色,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新情况和新矛盾不断出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特殊保护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