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某(女)与张某原系夫妻,前不久,经法院判决离婚。在分割财产时,法院将夫妻共同财产10元定期有奖储蓄券判决归李某所有。半月后银行摇奖,判归李荣所有的100元定期储蓄奖券中奖1万元,张某得知后,认为奖券是夫妻存续期间购买的,1万元奖金  相似文献   

2.
许莉 《法学》2010,(12)
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①但没有规定夫妻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孳息及增值的归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个人存款的利息、个人房屋的租金及果树、家禽家畜的产出等孳息物,究竟属于夫妻一方所有还是双方共有,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草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3日,个体户吴某在县城成衣批发市场李某处购买60套毛料服装,结算时,吴某所带现金不够,尚欠200元,欲立具欠条。李某见吴某的票夹内有50元面额的有奖储蓄存单,即说:“条子不要写了,这也算钱。”并顺手抽出四张存单,吴某未持异议。当时李某对吴某说:“如果你还要这四张存单,以后拿钱来赎。”吴某听后没有吭声。1993年1月10日,银行开奖,李某拿走的四张存单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奖金3000元。吴某得知后,即向李某赎回存单并索要3000元奖金,但遭李某拒绝,双方争执不下,吴某遂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中,对于该3000元奖金究…  相似文献   

4.
《人民司法》1989年第2期刊登了任庆忱的《一万元奖金该归谁》一文(以下简称《任文》)。该文认为1万元奖金仍属李某和张某的夫妻共同财产,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现就该文的观点及理由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第一,人民法院对100元定期有奖储蓄券的裁决是对奖券所有权的裁决。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简称"解释(三)")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依照该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仍然为原物所有方的个人财产。因我国在立法中没有明确法定孳息的概念,夫妻一方所有的房产在婚后出租中产生的房租收益是否属于法定孳息,在学理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针对该问题,本文试通过探究法定孳息的定义,重点讨论了房租是否属于法定孳息范畴,并就房租在解释(三)适用上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天然孳息的属性和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孳息是原物的天然派生物。原物与派生物都是有主物。天然孳息是有体物、独立之物、动产,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天然孳息可以由所有权人取得,也可以由用益物权人和用益债权人取得。担保物权人对天然孳息只是收取占有,而非取得所有权。天然孳息的取得是原始取得。  相似文献   

7.
甲某生有两个儿子乙和丙,甲某在1994年因车祸而死亡,留下9000元现金和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乙和丙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诉之法院。法院将5000元现金判归乙所有,将4000元现金及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归丙所有。乙、丙当时对判决均未提出异议。1995年1月,银行摇奖,这10张有奖储蓄券中的一张中头奖,得奖金3000元,一张中三等奖,得奖金1000元。乙知道后,认为有奖储蓄券是父亲留下的遗产,因此中奖而得的4000无应作为遗产进行重新分配,应分给自己2000元。丙则认为有奖储蓄券是法院判归他所有的,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中奖而得…  相似文献   

8.
甲乙双方系夫妻.双方在婚后约定:结婚后双方的工资及奖金收入为夫妻共同所有:甲婚前取得的登记在甲个人名下的一处房产在婚后归乙个人所有:乙婚前取得的登记在乙名下的一处房产在婚后归甲乙夫妻按份共有.甲占有50%,乙占有50%。该约定签署后.甲乙双方未办理上述两处房产的所有权转移登记。之后。甲乙离婚,对上述财产约定均表示反悔。该案例如何处理?甲乙是否应该按照约定办理上述房屋的所有权转移登记后再行分割?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14,(20):57-57
张某与老伴胡某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和,磕磕绊绊走过6年后,双方于2010年11月达成口头协议:双方开始分居,各自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满一年后,如无特别情况,再正式离婚。2011年初,胡某购买的一张体育彩票,一举中得50万元大奖。张某要求与他同分这50万元,胡某说:咱们俩早已有言在先:各自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买彩票与中奖完全是其个人投资,个人所得,与张某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0.
[案情] 被告余某与汪某原为夫妻。1998年7月,余某以夫妻购买的70平方米房产作抵押,从原告某银行贷款6万元做生意。2000年6月,余某与汪某经法院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共有的70平方米房产归汪某所有,欠银行贷款6万元由余某一人清偿。原告某银行经多次催要贷款无果,遂提  相似文献   

11.
案情 1996年10月30日,A银行办事处主任王某和工作人员张某为完成单位储蓄任务,到刘某处要求其存款。刘某将10万元现金交给张某,张某为其办理了存款手续,并出具了一份号码为2633671的真实存单。存单载明:刘某存款10万元,月息1.65‰,存期为活期。存单上加盖了A银行办事处的公章,记帐栏处盖有张某的私章。张某回单位后将存单第一联收入传票和第三联存款帐卡交给出纳黄某,黄某在第一联收入传票收款栏处加盖私章后,将帐交给会计陈某,陈某在第一联收入传票收  相似文献   

12.
<正>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存续中有关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包括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内容。其形式,有统一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共同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等。当代各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以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最为普遍。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分别财产制,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共同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即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并单独行使管理权、收益权及处分权。同时也不排斥妻以契约形式将其财产的管理权交于夫,或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婚姻终止时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财产制,即夫妻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相似文献   

13.
一、引发研究的案例吴某夫妻原有一处房屋,该房屋因城市建设需要而被拆除。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拆除了吴某家的旧房以后,又为吴某夫妻安置了一套新的住房(套房),并向吴某夫妻交付了该房的产权证明单、发票等用于办理产权证的证件。2003年5月26日,吴某夫妻与李某签订了房屋转让协议,约定由吴某夫妻将开发公司为其安置的房屋转让给李某,价格为8万元,李某预付定金2万元。协议同时约定,待吴某夫妻的房产证办好后,李某一次性交清余款6万元。同日,李某向吴某交付了定金2万元。后因吴某夫妻反悔,不愿履行  相似文献   

14.
张某曾向王某借款。法院于1993年3月4日调解张某归还王某人民币2.5万元,限于3个月内付清。张某为逃避债务于1993年4月8日与其妻李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夫妻共同财产平分。张某应得的份额赠予李某,所欠债务均由张某承担。张某因无力偿还,遂在履行期满后外出不归。王某为主张债权以张某与李某曾是夫妻关系为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李某的财产以偿还债务。在查处过程中,对此案有以下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应根据民诉法第108条规定裁定不予受理。李某不是王某诉张某借款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与王某无债权债务关系。无…  相似文献   

15.
[基本案情] 陈某某与周某某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5年登记结婚.2019年8月29日,陈某某与周某某签订《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约定双方购买的房屋归周某某单独所有,房屋所欠银行按揭贷款本息由陈某某偿还,双方购买的汽车归周某某单独所有.同日,双方在公证处就该协议书进行公证,公证员询问后双方签字公证.之后陈某某以财产协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赵男在其与宋女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根据(婚姻法》第13条之规定,赵对包括那所价值十余万的房屋在内的共有财产,不能擅自作出“赠与”等转移所有权的处分。所以,本案中的“赠与”属无效的民事行为。原“审理意见一”不予采纳。其次,按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之规定,赵男也只能对包括该房产在内的共有财产拥有一半处分权。即便如此,根据现行房产法规,赠与房屋须由双方当事人订立书面赠与合同,并据此办理过户登记。但本案情中李女的主张却没有举出如此关键的形式要件作证据。所以,…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犯罪嫌疑人吴某,某商场电器售货员。2004年5月22日18时许,吴某将男友张某带到休息厅休息,直到商场停止营业。后张某躲藏在衣柜中,避开了吴某的寻找及保安的巡视。凌晨,张某趁无人之机,窃取了商城内的五台笔记本电脑,共计价值人民币5.7万元。随后张某将被盗电脑中的三台放在吴某的衣柜中,于23日上午将另外两台拿到二手市场内销售。吴某在5月23日到岗后发现自己柜中的笔记本电脑,曾向犯罪嫌疑人张某询问其来源,张某谎称是早晨在商城门口花1万元钱收购的。此时,商城的售货员已经发现笔记本电脑丢失,吴某将自己的衣柜上了锁。2004年5月2…  相似文献   

18.
一、案情简介吴某与黄某二人系同乡,黄某在某市区经营一家加油站。1999年7月15日被告吴某与洛三高速公路六标项目经理部签订了一份协议书,承包了六标段中的部分工程项目,承包的工程项目需要租用大型机械设备。(实际上在该协议签订之前的1999年6月初吴某已进入工地开始施工)。1999年6月14日被告吴某租用张某的挖掘机并签订了租赁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就权利义务进行了约定。1999年7月3日张某持所签协议书找到原告黄某要求其为被告吴某提供担保,原告黄某即在张某所持的那份协议书上写上了“担保人黄某”的字样。被告吴某当时对此事宜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本案情张某、雷某原系夫妻关系,黄某甲系张某前妻雷某的姨父,谭某系张某的姐夫。2015年2月27日,张某向黄某甲借款30万元,未约定借款利息和还款期限,也未出具借条,张某未归还本金。2016年以来,张某、雷某在银行有大额定期存款且基本保持在20~30万元之间,张某自述购房时因银行贷款利息高未向银行贷款,张某夫妻二人曾偿还无息房屋装修借款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专利法上所说的职务发明在美国称为雇员发明。关于雇员在受雇期间做出的发明是归发明人所有还是归雇主所有的问题,美国的州法和联邦法都认为原则上雇员发明的所有权归发明人,但是:(1)双方可在合同中规定雇员发明的所有权归雇主;(2)如果雇员受雇的职务是专门从事发明,则雇员发明的所有权归雇主;(3)如果雇员发明的所有权归雇员本人,则雇主有权取得无偿实施该雇员发明的非独占许可。反映多数州法院判例意见的《代理重述(第二稿)》第397条说:“除非另有约定,受他人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