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保险制度,在我国才有19年的历史.19年来,它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改革.但它还很不完善.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做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通过对英中两国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汲取英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有益经验,要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扩大覆盖范围、健全基金筹集和使用机制、提高待遇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增强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与预防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卢驰文 《理论探索》2012,(6):91-94,99
2010年3月发生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的郑民生杀人案件,暴露出我国失业社会保险、以家庭为单位的失业社会救助以及离职者社会管理关系转接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保障的对象不包括辞职者,这种现状无法满足目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具有再就业意愿的辞职者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制度会培养懒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缴费满一年的愿意再就业的失业者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对于单身的失业者,政府要以个人为单位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要建立离职者社会管理关系转接制度,以编织更加严密的失业社会保障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了扩大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 ;推进“下岗”保险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 ;严格失业保险资格条件 ;加强失业保险法制建设等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始自20世纪30年代,其失业保障制度建立在社会保障立法基础上,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阀”。湖北省总工会对美国享受失业保险的范围和条件、失业救济金的计算和发放、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及其主要作用进行了较详尽考察,相信会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我国启动下岗再就业服务至今已有3年,按照政策,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果满3年如果未实现再就业,就要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第二条保障线——失业保险。目前,第一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3年期届满,他们能否顺利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颇为引人关注。最近,本刊记者在重庆市几家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了采访调查。 重庆市1998年正式启动再就 业工程。到去年底,全市 1998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共有下岗职113.52万人,其中有4000人到年底将按政策走出中心进入失业保险;目前,重庆市国企至少还有20万富余…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严峻就业形势,导致了就业总量矛盾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民工潮"加剧了城镇的失业问题,为失业保险新模式构楚提供了机遇.从制度的视角看,要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强失业保险金发放管理;尝试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依法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转型期形势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金灿荣 《党政论坛》2013,(10):36-37
10年前的3月14日,德国政府正式启动“2010议程”,核心内容包括改革失业保险和救济制度,逐步削减失业救济金,推行强制再就业措施,推迟及冻结退休者养老金的增加,降低税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教育和科研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推动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上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市政建设、土地批租等各项发展措施的全面铺开,出现了大量的下岗人员。为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出路问题,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部署下,1996年本市的再就业工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实施了以行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企业下岗人员的新模式。在1996年的基础上,1997年进一步加大了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再就业工程”的继续拓展和深化,有效地配合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全局。据统计,1996,1997两年,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介绍了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一系列过程,并总结了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规律,分析了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预测了失业保险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图难和挑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法制化、社会化、规范化、就业导向化,并提出一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了解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状况,笔者第一次尝试性地利用实际调查微观住户数据资料,结合倾向度匹配方法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瞄准机制、实施效果等问题。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救助方式在经济和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产生了显著性的改变。并且从"救助依赖"产生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在设定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制度本身产生的"救助依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分析了受助群体再就业家庭对社会救助制度待遇高低的反应,通过其再就业行为的变化,提出了规避受助家庭成员在再就业市场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我们应正视失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法律法规上保证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谭婉琳  王庆莲 《学理论》2012,(18):38-39
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保险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一些缺陷使得道德风险及负激励效应等问题成为了失业保险制度低效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分析产生失业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的原因,研究规避道德风险的有效措施,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燕  杨丽  冯曼丽 《学理论》2013,(23):25-26
人才选拔制度是关乎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制度之一。因此,我国当前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就中国当前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灵活变通考试方法;完善选拔录用原则;加大作弊惩处力度;促进合理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0,(23)
根据国家频布有关政策规定,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负责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为下岗职工代缴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并组织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一般不超过3年;、3年期满仍未突现再就业,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不超过2年;期满后仍未就业的,只能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6.
王晨 《学理论》2013,(23):176-177
结合国外运动员失业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就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加强我国运动员失业保险法律体系的建设;扩大受保运动员的覆盖;提高运动员参与失业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完善退役运动员转业培训制度;实行教体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0,(38)
一是实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政策。1998年以后,为适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我国实行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企业、社会(主要由失业保险基金调剂)、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原则筹集资金,保障这些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再就业中心除了发放基本生活费外,还为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开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国共建立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 12多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面临第六次失业高峰。公开失业人口大幅增加,失业问题突显。能否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失业保险基金法律制度也是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核心部分。因此,完善失业保险基金法律制度,增强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经济实力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共有事业单位从业 人员近3000万人。如何 让这部分人群的社会保障与国有企业接轨,是当前社会保障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从国外情况看,没有单独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一说,我们所谓的事业单位在国外或属企业性质或划为公职一类,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公共医疗系统人员等,多归入公职人员。目前《失业保险条例》已将事业单位和企业一并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基本医疗保险方案更是将机关、事业、企业全部覆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可能单独设计、单独管理,统一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汪丽艳 《求知》2004,(4):27-28
1.加强领导,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为了进一步加大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力度,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县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重点行业、困难企业,关心了解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情况,并把深化改革与企业解困、实施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