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生育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钰鑫  卢同庆 《学理论》2009,(31):216-217
大学生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和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未来居民的生育行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意愿生育子女数和性别偏好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出中国大学生生育意愿现状。针对大学生生育意愿多元化的现象,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生育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例———“七出”与新《婚姻法》离婚部分第 32条的比较分析 ,指出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离婚自由、婚姻目的等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新旧“七出之条”针对侧重点分别是男性和女性 ;二、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离婚自由内涵不同 ,由过去片面保障男子离婚权转而以同等份量保障了男女两性共同离婚自由权 ;三、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婚姻主要的目的发生了变化 ,支配婚姻动机由经济、生育移向了感情。  相似文献   

3.
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此前的人口普查数据,从平均初婚年龄、年龄别初婚频率及年龄别曾婚比例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婚姻推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均存在婚姻推迟现象;城市男女的婚姻推迟程度比镇和乡村男女的婚姻推迟程度更严重。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的婚姻推迟在1990—2010年呈现分化态势,在2010—2020年转变为趋同。镇作为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区域,其人口婚姻推迟变迁趋势更接近乡村人口的婚姻推迟变迁趋势。中国“城市—镇—乡村”的婚姻推迟变化特征是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与婚姻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初婚状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村落社会中青年择偶观及其变化——以西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传统婚姻中理想的配偶条件 传统中国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择偶标准是为这种目的服务的。在这种婚姻中,感情因素是次要的,那种完全出于当事者性魅力的相互吸引、一见钟情的浪漫婚姻是极少见的,毋宁说这种婚姻在传统婚姻中是受贬抑的,因为这种婚姻通常没有那种通过明媒正娶、仔细权衡各种条件后缔结的婚姻来得稳定。因此,同注重个人感情因素的现代婚姻形式相比,传统村落社会中的婚姻具有实际、理性和慎重的特点。这种婚姻更接近商品交换,即在  相似文献   

5.
李美景 《青年研究》2012,(2):83-93,96
现代社会以情感来判断婚姻理想的选择,但韩国社会在现实婚姻匹配结构中很大程度上仍延续着同类匹配的价值判断特征。而且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这种现象也就越普遍。女性学历的不断提升刺激他们参与到经济活动并获得经济独立,但同时也延迟了适婚年龄。本文主要从文化特征的维度分析在韩国工业化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专职女性晚婚现象。  相似文献   

6.
方直 《各界》2011,(9):87-89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说起胡适的婚姻,都知道他一生只结过一次婚,妻子是他母亲冯顺弟亲自给他物色的江冬秀。殊不知,婚姻之外他却有着一个深爱着的情人,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一曹诚英。然而造化弄人,在痴情的曹诚英辗转海内外追随胡适长达数十年后,胡适依然未能给她婚姻。在这场传统婚姻和真...  相似文献   

7.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肃勇 《侨园》2005,(3):28-29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生有两个女儿,因为长女孙延天亡。孙中山夫妇把小女孙婉视为掌上明珠,并送美国读书,成为有知识的女性。孙婉一生经历两次婚姻,各生育一子一女,但由于诸多原因,孙婉与她的子女们领受了诸多悲散欢聚之哀情。  相似文献   

9.
张鹏 《学理论》2013,(14):70-71
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群体。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婚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中,离婚率和不婚率逐年上升,婚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学具有独特的认识社会现象视角,依照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理解婚姻质量观念和婚姻行为,能够更为清晰地把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育支持体系对缓解个人的"工作-家庭"冲突与促进国家的"生育-就业"共举具有重要作用。运用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已育一孩的青年流动女性为研究对象,关注生育保险、孕产服务和抚育照料三方面的生育支持因素对其生育后是否就业的影响。通过构造工具变量、交互效应和分样本检验等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产后是否就业而言,生育保险的作用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孕产服务的作用具有时效性和类别性,抚育照料的影响具有选择性和先导型。构建和推行一套与"全面二孩"政策相配套的生育支持体系,对解决中国当前人口生产面临的困境及相关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继文 《学理论》2012,(1):93-95
中国婚姻法律制度自原始社会时出现雏形,历经夏商,至西周时期发展成为一套有着严格礼法依据的制度。自此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基本遵循这一婚姻法律制度。清末沈家本主持修律,开启了中国婚姻法律制度的近代化之门。1931年5月《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施行,标志着始于清朝末年的中国婚姻法律制度近代化得以初步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成为立法工作的重心,我国婚姻法律制度迈向人类社会文明前列。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5)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并且肯定婚姻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关系,同时主张离婚自由,但是反对轻率任性的离婚,如果婚姻已经死亡不得不离婚则务必做到最低伤害原则。我国80后的实用主义婚姻观、离婚率偏高、闪婚闪离婚姻稳定性低、极端婚姻悲剧增多呈现出反传统、反理性的后现代特征。离婚是婚姻的安全阀,但需审慎用之。  相似文献   

13.
四川生育水平估计与未来人口总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水平是影响人口预测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对四川2000年生育水平数据进行重估,进而依据该数据设计出合理的预测方案来对未来四川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并对未来人口规模、育龄妇女数等一系列人口指标进行考察,得出相关结论,并认为本方案下的人口规模与生育水平最有利于四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与战略愿景。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视角下审视中国的“共同富裕”可以发现,其具有五大理论特征,即战略愿景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特征、动态性特征、过程与结果相一致特征、区间性特征以及表达方式多样化特征。不断加深对共同富裕理论特征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政策、评价体系与衡量标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剑 《瞭望》1990,(52)
近期公布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表明,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但人口增长形势依然很严峻。更加稳健、卓有成效地继续推行人口政策,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仍是90年代一项艰巨任务。 公报提供的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控制。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育子女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利益和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9)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为同源民族,在婚姻文化方面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及各自所受不同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两个民族的婚姻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从婚姻观和婚礼组织形式的角度阐述壮、岱族婚姻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两个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动两国边境的和平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井怀  俞立严  詹奕嘉  周畅  朱翃 《瞭望》2022,(10):40-42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当前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处于较低水平.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口问题专家蔡昉表示,中国改善低生育率的机会仍然存在.改善低生育率的关键,在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根据我国国情,为使我国生育率回升至人口自然更替生育率(2.1),我国政府提出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王兰凤  许敏 《学理论》2013,(15):199-200
莽人的传统礼仪体现了莽人的精神风尚和伦理道德,是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莽人的人生礼仪包括生育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莽人的传统节日有沙吉恩节、新米节和中秋节。莽人传统礼仪、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存在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一、毛泽东理想主义的特征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土壤塑造和培养了毛泽东思想与个性中的理性主义倾向,也就注定了中国和建设必将深深地烙上他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质的印记。毛泽东的思想与个性中饱含的理想主义色彩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如下:1.以建设未来理想社会、实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2)
通过对2003年—2015年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中发表的关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研究文献分析,对我国社会公众的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现状、差异和变化进行总结。年龄、生理健康保障是影响社会公众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影响公众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年龄等,与生育意愿呈现"U型"关系;经济压力对生育成本较高的公众有重要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则对孩子数量和质量有双重需求;女性所处相对地位影响生育意愿,决策权更多取决于男性;主观效用显著增加社会公众二孩生育意愿;农村地区存在男孩偏好,城市存在女孩偏好,但没有显著差异;生育数量可能存在家庭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