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历来受到经济学的关注,本文认为贫困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们的一套行为模式和性情倾向。从实践的逻辑来认识贫困和反贫困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文中借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对贫困和反贫困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被提出,但多被立法者与司法者冷落。从实践社会学的角度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三:我国尚缺乏一个能够有力推动刑罚制度改革的场域;研究人员在智识结构上缺乏实证知识,其关于刑罚制度改革的建议不具有实证根据的支持;改革建议接受者具有重视上级指示的惯习。要使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不被冷落,刑事司法机构及相关机构应公开相关信息,在大学开设实证方法教育课程,促进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论证的科学化,同时应选拔专业人员行使刑罚权。  相似文献   

3.
社区调解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社会学的角度,从社区调解人的行动入手,并尝试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社区调解人的行动进行展开分析,认为社区调解人行动的社区是调解场域,社区调解人的素质是调解惯习.这种特有的信任机制是社区调解人行动所以可能的关键,从制度层面创设有利于社区调解人行动的条件,以建构社区调解的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习性是一套性情倾向系统,是在客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化而成的,但习性又具有开放性和能动性,习性是作为行为与社会结构的中介。本文以期通过分析习性与场域、资本、文化再生产的联系,来考察习性的塑造和发生机制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严重,被人们寄予希望解决问题的司法独立却步履维艰,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观察视角,发现司法独立具有不能性。然而,司法运作的内在逻辑要求必须在司法不独立的结构下建构司法的相对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刑法教义学与刑法社会学的对立与冲突,属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研究视角差异。其妥协与融合,是刑法教义学以法条司法实践适用为研究导向提炼规则、抽象教义,与刑法社会学以刑法实践运作规律为研究目标观察变量、总结经验,在刑法实践场域“相遇”后必然呈现出的法律现象。在文本规范与裁判规范之间、案件法律结构与案件社会结构之间、法理学模式与社会学模式之间,它们相互支撑、如影随形。刑法教义学为体,刑法社会学为用。  相似文献   

7.
彭宇案被演绎为转型社会的热点案件,客观诠释着其关涉司法法治生成结构要素的样本意义。彭宇案在事实真相认定的司法场域中具象化表征出参与主体的类型差异,一审和二审法院的场域资本在原被告之间呈现前后完全相反的态势变化。运用法社会学分析工具考量社会、职业和学术多维识别向度中热点案件的差异化区分特质,探寻关涉案件事实真相认定的司法法治生成社会动力学依赖发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社会学理论与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区别及其联系,提出社会学理论应吸收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方法和观念。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流法学家承认,法律的社会学进路的成长,构成了20世纪法理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社会科学所秉具的影响,几乎可以与早先的宗教相媲美。从社会学法学一词出现距今不足百年时间,而它却业已成为当今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其观点理论的影响力遍及世界。本文就社会学法学理论渊源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九世纪以前,资产阶级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解释几乎涉及神学、哲学、占相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一切人文学科领域。十九世纪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兴盛,对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解释,逐渐取代了生物学论和心理学论,而在犯罪原因论中独占鳌头,和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的思维方式与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含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理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一思维方式不仅决定着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性质,也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实践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和当代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狄骥是宪法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公法学家,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其以社会连带理论为基础,经由对传统自然法和国家主权理论的批判,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宪法理论,至今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在产生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三大理论之后,教育社会学理论似乎进入了一个积累的高原期,难见突破性的理论进展。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对时代发展的趋势、社会学大师们研究策略的转变、以及社会学分支学科发展潜力的不同选择性关注和估计,就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了相异的判定,主要有三种主张:教育社会学的现代化—后现代化—全球化趋势、教育社会理论趋势、新制度主义教育社会学趋势。鉴于对不同新理论资源的选择性支持和运用,必然带来的后果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受制于所选理论基础实现的可能性,如中西社会发展趋势的相似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与技术条件以及相应分支学科理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思想实践即主体以法律工程设计模型为对象而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中进行的以思想操作与思想实验为核心的思维实践活动。法律的思想实践是全部法律实践活动在逻辑上和事实上的真正起点。思想性、实践性、现实性、创造性、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是法律的思想实践的基本特点。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客观性和逻辑一致性,则是法律的思想实践必须遵循的实践理性原则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群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女性因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被唤作剩女。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剩女现象进行了剖析,具体分析了剩女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梅建明 《政法学刊》2001,18(2):78-80
警察是一种角色,也是一种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严格规范这种角色,并认真思考警察制度的建设。为适应这一新的现实要求,创立警察社会学就十分必要。警察社会学应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其学科地位和价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家产制作为一种习惯法,与中国的家庭法律及其社会适应性存在着密切关联。对家产制和家庭法律的研究应该采取"实践的法律社会学"态度,通过经验研究来充分展示转型社会对家庭本身的内在需求,从而在法律制度上对这种社会需求给于正确的回应。考察分家模式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家产制是处理中国家庭财产分配的根本制度选择。在产权结构上,家产制具有客体上的公有性、主体上的多元性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身份性等三大特征,从而区别于西方所有权制度。这种特殊的家产制度是中国转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因为中国农村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家产制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助于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另外一方面,家产制有利于补充国家养老能力的不足从而确保城市家庭的稳定和再生产,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家庭法律却日益朝着"去家产制"和"私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丧失社会适应性,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中国的家庭立法应该回归新的家产制,并以其为中心确立起"发展型家庭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划时代发展。它的产生是邓小平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武器,科学地分析和总结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并付诸实施的结果。本文作者着重从两方面分析和论述了这一“方法论”的内容:其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指出研究邓小平特色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论基础,不仅有利于人们理解其特色理论的内容和实践过程,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甫一制定出的法律就遭到质疑甚至普遍的批评.这不禁让人思考,难道立法者对这些不足和缺陷都视而不见吗?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立法,进而决定了法律的样貌呢?场域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以<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制定过程为例,回到立法的场景中细致考察这些因素,我们或许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和评价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