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疆军阀盛世才从1933年4月到1944年8月统治新疆达11年零5个月之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王”。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共、苏联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还曾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又密赴莫斯科,说服斯大林同意他加入苏联共产党。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极力拉拢下,盛世才抛弃大人林,投入蒋介石的怀抱,转而实施亲蒋反苏政策。1944年盛世才一度又想亲苏反蒋,斯大林恨其反复无常,不予理踩。后盛世才被革去新疆本兼各职,转任农林部长,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新疆则名副其实成为中国一个省区  相似文献   

2.
张治中主政新疆,不负重托,全力营救中共新疆在押人员,精心安排他们出狱 1934年,军阀盛世才发动政变,登上新疆边防督办的宝座,成为"土皇帝".为维护自身统治,他一面向南京政府闹独立,一面打出"反帝、亲苏、民主、清廉、和平、建设"的大旗,同苏联亲近,并多次"恳请"中共派得力干部进新疆帮助工作,甚至要求入党.  相似文献   

3.
张治中主政新疆,不负重托,全力营救中共新疆在押人员,精心安排他们出狱1934年,军阀盛世才发动政变,登上新疆边防督办的宝座,成为“土皇帝”。为维护自身统治,他一面向南京政府闹独立,一面打出“反帝、亲苏、民主、清廉、和平、建设”的大旗,同苏联亲近,并多次“恳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中亚地区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辛亥革命以后,新疆名义上虽已"归附中央",但由于中国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新疆地方实际上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疆先后经历了杨增新、金树仁和盛世才三代"新疆王"的统治.盛世才最初只是新疆督办公署的一个中校参谋,他在三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新疆王",这其中与斯大林及其领导下的前苏联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主政新疆后,盛世才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他个人还一度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极力拉拢下,盛世才抛弃斯大林,投入了蒋介石的怀抱,转而实施亲蒋反苏政策.1944年,苏联战胜,盛世才一度又想亲苏反蒋,斯大林恨其反复无常,不予理睬,后被蒋介石革去新疆本兼各职,转任农林部长,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盛世才的经历让人联想起了历史上的"吕布",他们那"三姓家奴"的多变性情是何曾的相似.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费正清通过亲身观察,他从美国民主、苏联革命模式、国民党统治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中共群众路线作出深入解读。但是,他的认识也受到其所代表的国家和阶级利益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1933年,盛世才走上新疆统治者的位置,由于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名义上虽“归附中央”,但实际上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盛世才主政新疆后,开始全面实行亲苏联共政策。1935年4月,盛世才正式颁布实行“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并编写了一书,进行公开宣传。鉴于苏联和盛世才的密切关系和显示出来的进步倾向,中共中央亦开始重视对新疆的工作。1937年10月,通过苏联联系和我党努力,盛世才同意八路军在新疆设立办事处,这标志着中共与盛世才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康生等返回延安时途经新疆,…  相似文献   

7.
1958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新疆:是抵押品还是枢纽?》。它是由美国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艾伦·惠廷和中国的盛世才合著的。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惠廷阐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同新疆盛世才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地叙述了1933年至1944年间,盛世才为统治新疆而寻求苏联援助,又为统治新疆而反苏反共的历史过程。作者在叙述中带有明显的反苏情绪。该书的第二部分,题为《共产主义在新疆的失败》(Red Failure in Sin Kiang),作者就是臭名昭著的盛世才。惠廷是怎样和盛世才建立起这种“合作”关系的姑且不论,只就盛世才这部回忆录的内容来看,他把自己吹嘘成世界上的反共领袖之一,在新疆取得了反共的丰富经验。他捏造了毛泽民、杜重远、陈秀英(盛的弟媳)等受害者所谓的“认罪”口供,以证明共产党图谋  相似文献   

8.
1933年,盛世才主政新疆后,为了稳定局势,争取民心,巩固其统治,他表示拥护马列主义,与苏联友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还采取一些进步措施。在成立联合政府的时候,他提出了“实行民族平等,保障信教自由,实施农村救济,整理财政,澄清吏治,扩充教育,推行自治...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共领导人最为隆重的出访就是前往苏联,毛泽东在苏联访问了一个多月,随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也来到莫斯科,与苏联方面磋商两国音质具体事务和建立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航空队     
《支部生活》2010,(7):51-51
新疆航空队是中国共产党有组织培养的第一支航空队伍。 1937年10月,随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针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缺乏航空人才,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没有条件自己培养,而盛世才拥有一批苏联援助的军用飞机,并聘有苏联军事顾问和教官这一情况,中共驻新疆代表兼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陈云向党中央提出了在新疆培养我军航空人才的建议,得到批准。  相似文献   

11.
刘向晖  陈伍国 《湘潮》2004,(2):45-47
(续上期)不计荣辱维护大局张治中为新疆的和平而到新疆。兼任新疆主席后,采取了一些重大施政措施,一是为新疆和平铺路,二来谋求永久和平,为新疆人民造福。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政治态度反复无常,严重损害了苏联与新疆当局的关系,为社会动荡留下了隐患。鉴于此,张治中把新疆与苏联的关系作为解决新疆问题和施政的基础。在国民党政府一贯反苏的大气候下,排除种种干扰,坚持联共亲苏。并痛下决心,只要在新疆一天,新疆的亲苏政策就坚持一天。为此,他做了很多改善中苏关系的工作。一是恢复迪化中苏文化协会。中苏文化协会原是发展中苏文化、密切中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共老一辈领导人的陈云,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不仅为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为人民军队事业建树了不朽的功绩。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创建第一支航空队,便是鲜为人知的一端。 1937年4月,正在苏联学习的陈云根据党中央指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担任中共驻新疆的第一任代表。当时的新疆边防督办公署督办、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援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出于国际主义援助和确保其国家安全利益的双重目的,在大力支持国民政府抗战的同时,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给以援助,包括提供了140余万美元的财政资助,制订了向中共提供武器装备的计划,通过开设医院、提供急需药品和安排干部赴苏治疗来改善中共的医疗卫生状况,在苏联国内和中国的新疆建立政治和军事院校为中共培养人才,等等。苏联的援助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王明及其支持者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相继剥夺了其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领导权,并试图将他送去苏联。但是共产国际十分赞赏毛泽东的工作成就,反对对其打击,并阻止了将毛泽东赶出中央苏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16.
耘山  周燕 《党史博览》2008,(8):22-27
1939年至1940年间,毛泽民曾在苏联学习、治病近8个月时间。其时,他肩负着特别重要的秘密使命。近年来,毛泽民的后人曾几次赴莫斯科,从俄罗斯陆续公开的共产国际档案中,寻找回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毛泽民亲笔撰写的《关于新疆情形的报告》,就是当年共产国际的一份“绝密文件”,它详细叙述了新疆军阀盛世才与中共在新疆高级领导层之间关系变化的内幕,揭开了盛世才的“变脸”之谜。  相似文献   

17.
周燕 《湘潮》2011,(7):50-56
1939年初夏,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前往苏联学习、治病。这一年,他43岁,时任新疆省财政厅代厅长,又是新疆“八办”的主要负责人。他持有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批准入境的批件。毛泽民在苏联境内仅停留了8个月,他的莫斯科之行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自全面抗战爆发到德意日结盟,蒋介石对苏联的认知影响着他对中共问题的因应。苏德缔约前,基于苏联援华制日及苏日地缘政治博弈,蒋介石逐步淡化对苏联长期持有的疑惧敌视心理,臆断苏联"为己不能不助我",并且视中共为阻碍中苏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苏德缔约后,蒋介石疑惧敌视苏联的心理被苏联反复无常的行为重新激化,逐渐演成"苏联阴谋"的新认知,并形成了将中共问题和"苏联阴谋"挂钩的思维与决策模式。在德意日结盟之前,蒋介石在应对中共问题时深受这一思维与决策模式之影响。无疑,置身危局中的蒋介石在调整对战时苏联因素、苏联与中共关系的具体认知之同时,并未根本改变其对苏联之疑惧敌视心理,与对中共的敌意。  相似文献   

19.
王志明  于桂兰 《求实》2003,(Z1):98-99
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会议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就党在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一些分析。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借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毛泽东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是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对此,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都有同感。  相似文献   

20.
尹纬斌 《党史纵横》2003,(10):15-16
原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将军,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立下了不朽战功.共和国成立后,他征尘未洗,又率部进驻新疆,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书记.他团结、领导全区各族人民为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奋斗,深受新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他的一些往事在天山南北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