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工业与农业有着历史的内在的联系。在旧中国农村破产被迫走入城市的农民成了技术工人。今天他们是乡镇工业发生和发展的积极因素。乡镇工业与大中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的联系形式有六种。两者的密切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城市工业、乡镇工业和农副业在区域经济的大系统中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乡镇工业迫切需要扶持。  相似文献   

2.
潍坊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不断开辟新的工业生产门类,使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工业企业已有50671家,职工92万人。其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费孝通教授追随着人民的改革实践,连续深入苏南、苏北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正是他在小城镇问题上能不断提出创见的原因所在。 这篇《小城镇 新开拓》是费老去南京、镇江、扬州进行追踪考察后所写的新篇。费老从分析这个被称为“银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新趋势中,看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社会经济对乡镇工业发展的延扩和辐射作用。明确提出:江苏省的乡镇工业从总体上已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趋向智力密集和技术密集发展。因此农村可能出现劳力第二次剩余,一些市、县出现兴办第三产业的队伍,就是一个讯号。他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大地上出现农副业、乡镇工业与城市经济交融的新势头,勾画出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联成一体的蓝图。 基于上述论点,费老针对区域经济由封闭趋于开放,逐步走向协调发展的问题,对乡镇工业内部如何实行改革,逐步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培养开发乡镇企业人才、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及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等颇有新意的见解。这对乡镇工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介休的远见     
山西省介休县地处山西中部,南依绵山,北临汾河,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在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浪潮中,全县的经济发展很快,工业尤为突出。目前县以上企业已有三十六个,社队企业达到一百一十六个,工业总产值将近四亿元。  相似文献   

5.
四川工业生产与沿海省区的差距及对策陈智一、1990年以来四川工业的发展概貌1990年以来,四川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工业企业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抓住了机遇,促进了发展,生产高速增长,销售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的内蒙古,荒凉、闭塞、落后,工业生产仅有几家小作坊和小工厂。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开展了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使自治区逐步由历史上的小农和游牧经济,跨入了现代工业经济的行列,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入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使内蒙古工业生产建设突飞猛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邹克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的兴起,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小城镇的繁荣和兴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反过来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好局面,据有关部门上半年工业生产完成情况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在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稳步前进。首先,从工业生产发展水平和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来看,一至六月份,全国工业总产值达三千三百一十三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六;已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四。在这半年内,每个月份增长的总产值都在五十五亿元左右,增长速度在百分之十二上下。在这半年,不仅生产条件较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乡镇企业磨炼出一代新型企业家 江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乡镇工业成为城乡新联结的环节,而主宰这个环节的是农村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企业人才。考察农村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变化,可以活生生地看到农村这一社会系统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乡镇工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都经历了由初创、发展到逐渐成熟的三个阶段。比如,有一个乡在五十年代仅有一个农机站,后来引进了少量设备,带出了一个手摇织机厂。这个织机厂在发展过程中又分化出一个生产现代纺织机械的工厂。这种如同魔术般的分身法,使不少企业“沾亲带故”。透过一幅幅企业间的这种“血缘关系图”,大致可以看出与乡镇企业发展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三代企业。  相似文献   

10.
以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而闻名全国的安徽省滁县地区,坚持在加强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农业连续12年获得丰收,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安徽省一个新兴的工业区。今年,全区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40亿元,仅次于合肥,居全省第二位。  相似文献   

11.
豫中行(下)     
从农业里长出工业 在我的家乡苏南,由于有社队企业的底子,乡镇企业在这十几年里发展很快,并在工业化过程中以工补农,也推动着农业的新发展。在中部地区,农村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不适合走苏南的路子,而宜于先在农业里边做文章,发展种、养、加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原始积累,逐步向工业化过渡。我把这叫做“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夹缝里找出路”。 这样找到致富路子的地方,我在别处见过一些。在漯河临颖县南  相似文献   

12.
信息的不断传递与反馈冲开了城乡之间封闭的闸门 在区域性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城乡之间的新联结还表现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次调查中,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是,从来没有看到乡镇企业的同志象今天这样地讲信息,抓信息。在认识上,他们自觉地把信息反馈能力作为发展乡镇工业的重要条件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的前提;在选拔企业干部时,他们把“头脑活络”,有信息才能  相似文献   

13.
乡镇工业的发展,使江苏农村形成一支兼业的劳动队伍。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出路,反映了农民逐步向工人转化的过程。农民“离土不离乡”、或离乡不移户口,不仅影响社会结构,而且改变了不合理的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14.
曹敏 《理论导刊》2001,(5):45-46
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也逐步开始了由平时经济到战时经济的转变。此时,陕西作为战时大后方省份之一,工业生产也进入了战时生产的繁忙时期。陕西各种工业在较为有利的投资、技术,特别是战争需要等诸多条件下,得以迅速发展,其速度远远超过了清朝后期至抗战前近70年历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陕西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本文拟对抗战时期陕西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作一些探讨,以了解战时后方工业建设对抗战的伟大意义和陕西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规律,以期对当今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15.
先有文学创作然后有文学批评,正如先有农工业生产然后有农业科学和工业技术科学,这是自明之理。农工业的科学技术理论,不仅依靠农工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也须根据客观自然规律和生产组合的规律的探索和考察才能发现和发明,这也无庸申说。怪就怪在,对于文学批评,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只重视单向来源,即认为批评家的审美意识图式的量变和质变,其契机统统来自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那个单一电源一切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的复兴是出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出现的“建屋热”,说明农民口袋里有余资。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乡镇工业的产值大幅度增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崭新的特点。这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迥然不同的新道路。是中国农民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今年的工业生产,一直以较大的幅度持续上升。全省一至八月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 在今年困难较多的情况下,广东的工业生产能够持续增长,主要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三十八万多个工业企业,三百多万个商业企业和服务机构,还有一百多万个社队集体企业,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员达几千万之多。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改善企业管理就成为目前一项紧迫任务。而实现这项任务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丝绸之乡”浙江省,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典型的农业省,至于工业,在全国一向没有什么地位。可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浙江省的工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近三年来,这个省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四点九,工业总产值由八十三亿上升到一百九十亿。今年一至八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四点五,增长幅度居全国第一。 浙江工业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并非是偶然的现象,而是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必然结果。浙江省的实践证明,只要采取积极的方针、有力的措施,调整中是完全可以争得一定速度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产值的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四点四,许多经济界人士认为这个势头是好的。 进入一九八六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的产值增长幅度确实不算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一月份增长百分之五点六,二月份增长百分之零点九,三月份增长百分之六。二月以来,人们产生种种想法和议论。一是惊呼:“不得了了,工业生产发生‘滑坡’了。”二是若无其事,认为不过是暂时现象,不几日会“回眸一笑百媚生”,高速度没问题。还有一种认为今年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