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曾力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拯救濒于危机边缘的苏联经济。但改革六年多,苏联的经济不仅没有摆脱困境,反而由停滞走向滑坡,陷入日益深重的危机之中。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加速,反而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群众对改革越来越失去信心。最后,由于种种政治和社会原因,苏联终于解体,戈尔巴乔夫退出历史舞台,他所从事的改革事业也随之夭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呢?为什么经过六年多的改革苏联的经济反而变得一团糟呢?这里首先要说明两点情况:第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很高的。尽管它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它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只是由于如果再不改革就会失去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苏联才走上改革之路的。因此,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潮流中,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正以积极稳妥、不断深入的态势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与历史上所经历的几次改革相比,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指导、方针政策、计划步骤诸方面都含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即以利益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因素并贯彻于改革的各个方面和具体措施之中。一、利益是经济改革新思维的核心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经济改革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加速战略的总目标下积极推进的。在总结以往历次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苏联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和新政策。这些新思维和新政策的出发点和核心是利益。苏联目前经济改革要实行经济体制模式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要建立一个新的依靠利益刺激进行运行的机制,实现利益合理分配。苏联经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改革扩及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经济改革本身也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一、从总体上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执政后,首先发起了一场“公开性”和民主化的革命。当前正在着手经济改革。改革的直接原因是,苏联经济状况不佳,并产生了停滞现象和危机前兆,出现了消极的社会发展趋势。为根本铲除消极现象,需要对经济体制进行综合、根本的改革。经济改革更深层的原因是,前15~20年间苏联社会的消极变态,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消极变态,始于斯大林时期,表现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脱离、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相脱离;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主要精力首先集中于发展生产,而不是旨在社会发展,不是旨在一切为了人。因此,经济改革并非仅仅是克服勃列日涅夫消极停滞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思路呢?30余年来的社会主义各国经济体制改革都探讨过或正在探讨这个问题。在我国,有的人提出要以宏观领域的“价税财”(即价格、税收、财政)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出发点和中心;也有的人认为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思路等等。众说纷纷,莫衷一是。当前,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把企业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中心。本文拟就这一新思维的起源、合理性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原有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新思维的外现根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究竟有哪几种模式或类型?人们往往议论的是苏联模式、匈牙利模式、南斯拉夫式等等,刘国光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问题》(1984年第六期《财经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以国家命名来做出模式的分类,不一定妥切。他提出了划分模式的新概念。其模式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分为: 第一、所有制结构。有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及公有制不同形式的各种结合等。第二、经济决策结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几经反复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一再强调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198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改革的方向。以苏共二十七大为新的起点,一年多来,苏联的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有了突破,在实践中有了新的进展。尽管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困难很大,苏联的经济改革越来越受人注意。  相似文献   

8.
一、日夫科夫时期的改革 1954年日夫科夫担任保共第一书记后,曾提出要“根据保加利亚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在运用苏联经验时要考虑到保加利亚的条件,考虑到保加利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特性。”在他当政期间,保加利亚也曾进行过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但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进行的,并没有脱离苏联中央集权体制的总框架。 1964年4月,保加利亚在50家企业中进行国民经济新领导体制的试点。1965年12月,保  相似文献   

9.
苏联从五十年代初赫鲁晓夫开始搞政治经挤体制改革,到现在戈尔巴乔夫的根本改革,已有三十多年的改革历史,过去我们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介绍和研究较多,而对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介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想就苏联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经验教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在50年代初期执政开始,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苏联曾进行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政权和管理机构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政权和管理机构改革的三个阶段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的国家政权和管理机构方面的一些改革,在颇大程度上是围绕如何发挥苏维埃作用这个问题进行的。这场改革对苏联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二年来,随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化,苏联对外经济联系的方式与内容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其中之一,是多年来第一次允许西方资本在苏联境内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并将发展与东欧各国的合资企业作为经互会合作机制的新的发展重点。本文试就苏联两种合资企业的发展及前景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60年代下半期起,苏联的革新与保守力量之间展开了又一轮生死较量。当时冲突的主题:是要继续推进赫鲁晓夫时期实际上已经开始的改革,还是使之倒转?1.冲决罗网就象少男少女们憧憬幸福的未来,未臻成熟的社会形态,也常常会做出这般那般关于未来的美好的梦。尤其当传统的桎梏开始冰释,出现了那么一线变革生机的时候,便有了关于改革的各种各样的梦。60年代的苏联改革家们就曾做过这样的梦。当时,他们期望:在不触动传统政治制度和意识方法的情况下,能使经济得到改造;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与新的经济机制和睦相处的前提下,能使改革在二、三年的短时间内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流,撞击着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撞击着传统体制发源地的苏联。对苏联计划理论由传统到改良、由改良到改革过程作历史的回顾和展望,无疑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一、对改良式计划计算理论的思考1928年,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法令形式颁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社会主义集权计划管理体制诞生的标志。这种体制曾起到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然而,五十年代之后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于是由南斯拉夫率先掀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其中以南斯拉夫为代表的改革是从彻底摒弃旧体制为开端的,而以苏联为代表的改革则是以力图维护集权体制为前提作部分改良为特征的,苏联计算计划学派正是这一  相似文献   

14.
页1期l政治一个美国记者的访苏报道 经济经互会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三 个趋向经互会东欧国家的能源问题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简介保加利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简 介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九八二年经互会对外贸易综 述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计划 的协调一九八三年东欧各国的经济形 势安德罗波夫政权和苏联经济展 望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苏联经济 的·间题和趋势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波兰经济困难中的一些主要因 素变化中的东欧科学技术政策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 理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人民福利的 改善情况)新技术革命与苏联的科技政策苏联科技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15.
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制度,即政体。苏维埃制度改革是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苏联社会生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制定了苏维埃制度改革的钢领性措施。1988年12月1日,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非例行的第12次会议通过了《苏联关于修改和补充苏联  相似文献   

16.
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所有制形式单一的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的作用,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指导经济发展。在这种体制下,苏联经济曾有过很大的增长。到1933年苏联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为70%,苏联开始成为一个工业国。在1929到1939年两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制造业的产量增加了7.5倍以上,达到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1956年到1975年间的四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家与企业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形成、沿革及变化规律,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一)苏联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以十月革命胜利到1965年改革为第一时期,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处于国民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他的去世标志着统治苏联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结束。18年来,勃列日涅夫凭借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艰苦创业所建立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和科学文化等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在军事实力方面确立了与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的世界地位。与此同时,苏联内部的社会政治矛盾和种种弊病又阻碍了经济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仅就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学术界对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介绍和研究,不足十年时间。对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总的评价,大多数人是认为不可取的。原因在于总体改革思路的错误,以自治社会体制为原则的改革方向,放弃了国家所有制,不符合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方向,不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发表在日本《经济评论》1982年第11期上,作者小川和男,主要谈苏联的经济潜力,摘译如下。苏联问题专家和研究人员在分析近年来苏联经济情况时,都认为苏联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增长率显著下降、效率低,农业不景气、军备负担过于沉重等等。同时指出苏联经济不振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