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 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认真领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 逻辑关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文化自信和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有着重 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总之,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存在逐步递进的逻辑。劳动 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劳模报道仍是开展榜样教育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劳模报道的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报道不仅一如既往地凸显了“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还增添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两种精神形态。研究认为,三种精神彼此关联,又各有侧重,使榜样教育呈现的精神谱系更为完善。劳模精神是杰出的劳动榜样即劳模所标识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引领劳动者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工匠精神整合了对“精业”劳动者的专业性要求,构成劳动者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内生动力;而劳动精神则包含了对所有合格劳动者的普遍性要求。劳模报道中呈现出三种精神形态,增强了榜样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有助于提升劳模报道立德树人的实效,增强榜样教育培根铸魂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劳模精神是劳模运动的精神结晶,劳模运动是宣传、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劳模运动起源于陕甘宁边区,系统梳理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及其成就对于理解劳模运动的发轫、劳模精神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经历了兴起、深入发展及高潮三个阶段,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形成的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是根据地党和人民共同培育的群体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劳模精神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倡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培育劳动热情、涵养奉献理想、提升集体意识、矫治就业观念诸方面加入劳模精神教育具有特定功效。弘扬劳模精神是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运》2021,(1):8-1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6.
向德荣 《工友》2012,(7):20-20
人民伟大,劳动神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有劳动,才有回报,才有生活,才有生命。 没有劳动,没有一切。有了劳动,就有一切: 生存基础,幸福源泉,财富之父,价值之源。 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劳动成果,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21,(1):5-6
2020年12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率队前往国防邮电系统工会调研。王东明强调,各级工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劳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8.
职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离不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离不开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这三种精神,是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的旗帜,是新时代职工文化自信的引领。  相似文献   

9.
“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凝聚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劳模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是激励工人阶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劳模精神,继承了中国人民劳动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扬弃了资本主义劳动的外化性和异己性、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精髓,体现出了劳模精神承担着对时代、国家、人民的强烈历史担当。探索弘扬劳模精神新途径,实现弘扬劳模精神制度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凝聚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劳模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是激励工人阶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而法律又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范围等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因此,有些事实劳动关系在审理实践中难以认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我们应当厘清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继续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又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多是从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视角进行的定性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的规范系统的定量研究较少。《和谐劳动关系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在归纳和提炼国内外劳动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倒U型”变化规律;(2)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依法治国的背景,评估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职责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14.
考虑和谐劳动关系相关研究的不足,借鉴劳资合作理论、分享经济理论及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提出合作分享型劳动关系构念,并依据劳动关系四分图模型作出界定。分析认为,合作分享型劳动关系实现了劳资合作与收益分享的有机结合,符合劳资双方共同创造和分享合作收益的制度追求,是理论上最理想的和谐劳动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劳动者对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的感受和评价,我国劳动关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休息休假、工资、员工参与决策、劳动者组织等对劳动关系呈现显著性影响.休息休假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因素,工资问题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关键因素,企业决策权是影响劳动关系的激励因素,劳动者组织是影响劳动关系的结构性因素,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需要从政府、劳动者、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