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沟事件"的研究,是在近年来国史研究和地方史研究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但相关的研究都缺乏地方视角,其表现在于很少从地方社会政治生活出发,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地方政治人物的影响力也缺乏深刻分析,仍然立足于宏大叙事,甚至对地方文献也不甚了了,以致在"高沟事件"的叙述中,一些基本史实也湮没不彰。诸如高沟社教运动的发端、高沟公社三级干部会议以及张景良在省委四届四中全会淮阴专区小组会的发言,这些史实都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从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贫下中农协会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贫下中农协会,是共和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农民群众组织。本文以湖北省贫协、农会为例,对贫协组织兴衰的历史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探讨其必然消亡的原因。中国有必要建立农民的群众组织,从贫协的历史命运中,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63年至1966年的广东省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的,运动历时近4年,从起步到试点,从重点铺开到逐步深入,历经三个阶段后,最终汇入"文化大革命".该运动在克服官僚主义、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加强经济管理、净化社会风气、改善城乡基层管理等方面值得肯定,但也在局部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左"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1952年7月,禹县中学学生宋北方因批评揭发本校和县委在王正刚婚姻事件、解雇理发工人事件和写稿事件上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行为,受到开除团籍和学籍的处分,后进行不懈抗争,直至青年团中央、中共河南省委介入才使问题得到解决,此事被称为"宋北方事件".对事件的分析、反思,指出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以及加强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约束和规范权力、保障批评监督渠道畅通,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永梅  张国新 《世纪桥》2010,(24):13-18
<正>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运动,以及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共中央指导这个运动的相关指导思想,特别是研究中共中央具体  相似文献   

6.
任春峰  肖毓 《世纪桥》2008,(14):10-11
20世纪60年代的"四清"运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后果.纵观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在党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建设上,为今天党的建设提供了启迪:其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地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其二,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方法,搞好党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沈闯 《党史文苑》2008,(3):48-50
“四清”运动是1963至1965年期间,根据中共中央连续发布的《十条》和《二十三条》指示,在我国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参加了由公安部和山东省公安厅组成的工作队。去山东曲阜姚村公社姚村大队薛村生产队搞了八个月的“四清”工作。在当时和尔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参加“四清”工作对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要写进人事档案。连“户口簿”上都有记载。我的户口自1964年l至8月,曾迁移到曲阜又迁回北京。因为那会儿还没成家,是集体户口,由单位给统一迁出与迁入。若干年后。从户口簿变动栏的记载中,才知道当年搞“四清”,我是带着户口去的。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与"中山舰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广东党史》2003,(3):47-50
1926年3月2O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从此,国共两党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拉开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序幕。“中山舰事件”的发动者究竟是谁?对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发展生产力,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群体性事件;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处理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962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内在包产到户等问题上存在不同主张,毛泽东视之为严重的阶级斗争,导致他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对“中国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的过度忧虑。毛泽东强调对干部群众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熄灭了党内的争论,也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的社教运动(又称为四清运动)出台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殷开 《党建》2010,(7):55-55
1957年2月18日,刘少奇同志登上沿京广铁路南下的列车。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对1956年下半年以来某些地区出现的工人、农民等“闹事”问题进行调研,即调研现在通常所说的“群体性事件”。他“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闹事,如何才能使他们不闹或少闹,对那些闹事群众采取什么政策”。  相似文献   

12.
郭明 《党史文汇》2001,(1):36-38
前一段,国内正放映电影《叶剑英在一九四六》,片中出现了叶剑英处理"安平事件"的情节.不少读者很想了解"安平事件"的来龙去脉,笔者愿在此作些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事件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落实21项专项整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洗手洗澡”,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五反”,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改称四清运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后,中央两湖巡视员罗亦农因反对"无动不暴"的盲动错误思想,被中共中央免去职务。但是瞿秋白在听取了罗亦农的"答辩"和申诉后,及时自我反省,给罗亦农"平反"。"罗亦农事件"的妥善解决,表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在"左"倾盲动中还存有一份可贵的清醒,在推行"组织惩办"的同时还强调党内民主。而共产国际的工作人员中也不乏清醒之人,对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给予了有力帮助。"罗亦农事件"被妥善解决的过程蕴含着一些值得总结和回顾的历史经验,如在反倾向斗争问题上不能非此即彼,左右失衡;在对待党内纷争问题上不能非是即非,要建立起解决党内矛盾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也称“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发生在1953年,揭露于1954年初,到1955年春处理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到处理的全过程。 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到1953年夏季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前后,已经充分暴露。党中央据此判明他们是野心家、阴谋家,下决心予以揭露。 在这前后,毛主席就高、饶分裂党的问题分别向党…  相似文献   

17.
事件     
  相似文献   

18.
李达说:你们林县人不简单啊! 李达是陕西眉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曾任太行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调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1963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进行一次以"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9.
郭渊  王静 《世纪桥》2002,(2):25-28
长白山延边地区的抗日斗争,在1932年春至1935年春期间,受到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这就是在延边地区党团组织和人民革命军内部开展的反“民生团”斗争。这一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给延边地区的抗日斗争造成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民生团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如何纠正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