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姬建民 《党建》2009,(9):51-51
朋友发来一则短信说:“贪官是谁给他送钱记不住,谁没有给他送钱记住了;谁奉承巴结他记不住,谁没有奉承巴结他记住了……”  相似文献   

2.
爱心接力     
李畅,男孩,今年三岁半。这孩子自去年九月进园以来,一直表现不错,听话、爱劳动,我们班上的老师都喜欢他。可这几天,我发现他不爱说话了,别的孩子玩时,他一人呆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师问他,不答话;拉他,他情急之下:“我……我……我不想玩!”怎么有些结巴呢?下午户外活动,爬小山时,前面的阿九不小心碰了一下他。  相似文献   

3.
李雾 《求贤》2008,(1):48-48
某次从北京飞纽约,邻座是位美国软件工程师。笔者问他在中国的日子怎么样,他回答说太苦了!他带的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中国程序员,反正租的房间也没空调,最冷和最热的时候,深夜猫在恒温的公司里埋头苦干。他已经过了年纪,不想这般拼命。虽然在中国工作相当于工资加倍(原工资加出差津贴),他这次回去要请公司换人了。他说他们中国部门写程序的速度比美国部门快三倍,  相似文献   

4.
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的出版,让我们对他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他不为人知的许多经历。
  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让我们深受教育。吴官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正值蒋南翔校长和学校提出和实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学生时代,他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清华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从工厂车间基层干起,到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直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党和国家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也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5.
彭一是个不一般的学生,他身高和我差不多,但身形却超我一半。据他父母说,他一顿一个人能吃一只仔鸡,也许正是这种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过早的在身体上“发福”。  相似文献   

6.
张艳凤 《世纪桥》2011,(3):120-122
陈独秀自幼苦读诗书,学习八股文,先后参加了院试和乡试,在这期间,他对中国旧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否定,尤其是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方面,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借鉴西洋教育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通过研究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可知,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其一生的经历中,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朱庆雷 《世纪桥》2009,(9):105-106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文人,但他一生中关注、用心最多的则是教育。他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却又是一个思想开放、“兼综中西”、主张学习西学、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变革中国传统教育的人。他不仅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东游丛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熊希龄教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希龄一生创办过数以百计的学校,对教育进行过许多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尤其是他的一些教育主张,内容丰腴,识高意新,尽管有些地方明显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但主旋律还是好的,给人“警醒和教益,有许多东西颇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9.
叶剑英的一生中,主要从事军事工作和党政领导工作,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然而,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宝贵的教育思想。在大革命时期,他曾经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出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32年秋,他与刘伯承对调后接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3,(5):48-48
据说,有位著名的书法家,他随便的一笔一墨,都会被人弄走去收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家的山墙角上,经常有人在哪儿随地大小便,让他很烦,于是,他提笔写了一个字条:此处不可随地大小便!过了不久,也被人揭走。他心想,这样意思的字,也能挂出来吗?没想到,他的弟子告诉他,在某大人物家,见到了这些字,只是给重新拼接成了:小处不可随便。  相似文献   

11.
叶剑英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军事工作和党政领导工作,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然而,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宝贵的教育思想。1949年至1952年,他担任广东省党、政、军重要职务时,根据自身早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独特的办学思想,是一位极重视教育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2.
许小红 《廉政瞭望》2004,(12):11-12
他畏缩在沙发的角落里,头发花白,两眼通红,满脸沧桑和忧郁,双手不停地搓着脸。昨天,记者刚走进接待室,还未说话,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辛酸父亲’的报道,我连看了两天,每次看完,心都似被扎了一刀,觉也睡不着。”这位姓蒋的父亲年近六旬,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上穿几十元一件的T恤和外套,下着一条极普通的灰色长裤。“我琢磨了几个晚上,  相似文献   

13.
94岁高龄的蒋志平,是江苏涟水籍的旅台人士。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至今仍对教育事业孜孜以求。他在家乡创办的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已于去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委托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对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从而实现了他造福桑梓、为同储才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罗丽霞 《党史纵横》2009,(11):24-24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人贡献,他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相教育制度形成的始创者,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趣”的主张,使北犬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他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15.
新接一个班,为了了解班级学生的书写情况,我准备进行一次写字测试。测试前我非常随和地与学生聊了起来。“你们能不能告诉陈老师,你们班谁的字写得最好?”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推荐张三,有的推荐李四……在热情的同学中,我发现了一位低头不语的男孩,“哎,你说说呢?”我微笑地注视着他。“我……”还没等他说话,一些同学已经叫起来:“他?张诚!他是我们班写字最差劲的!”随即一阵哄笑声响起。在笑声中,名叫张诚的男孩白了那些取笑他的同学们一眼,涨红了脸反驳道:“谁说的?”只是因为底气不足,这声音显得很无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藏拙     
本人聊发少年狂,报名上了书法课。老师口若悬河两个小时后,最后为我们当堂示范。全班同学顿时以他为中心,密麻麻围成一个离他直径半尺的圈子。我个子小,踮起脚尖看。他一边写一边给我们解释蚕头雁尾,我们都频频点头。一挥而就后,老师落款:壬辰年季秋。  相似文献   

17.
王淦生 《唯实》2006,(1):64-64
大学里学文学理论接触到《艺概》这部煌煌巨著时,才知道刘熙载这个名字。当时只道他是一位“躲进小楼成一统”、穷年猛钻“故纸堆”的穷酸学究,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学者既不“穷酸”更无“学究气”,其正式身份竟是一驰骋政坛多年的“官人”,只不过他在学术上的辉煌几乎完全遮掩了他的政声。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便在今天来看仍不乏“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东茂名市有个杨光亮,身为市委常、常务副长,算得上官居要职,坐镇一方的政府魁首了。可是他却根本没有打算如何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9.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2,(2):52-52
反思中国教育现状:中国教育病了吗《中国教育病了吗》从中国教育现状人手,对当前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批评。张鸣教授行文深入浅出,观点犀利,观察问题真切深刻,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他的博学与明辨,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是报考大学。数学老师希望他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希望他去报考中文系,母亲希望他学教育……而这时的钱学森自有主意,他耍学铁道工程,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