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4,(25):45-45
雍正帝批示奏折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活,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力谏不可以,而且还很固执地一连上了三次奏折,最后雍正不耐烦了,在奏折上批道:“你想沽名钓誉,有这三个折子就够了,如果再敢哆唆,要你的小命(尔欲沽名。三摺足矣。若再琐渎,必杀尔)。”  相似文献   

2.
老海 《检察风云》2011,(3):61-61
面对央视主持,郑宇民面无“惧”色。这个“惧”不是惧内,也不是对京城里的闪光灯和央视女主持的怯场,我指的是对官场潜规则的惧旧。常日里,老百姓是难得一见厅官露脸,见到真人了却又难得听到真言。咱的厅官一向多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了也是绝不轻易露上一句半词的真话。  相似文献   

3.
《清稗类钞》载:雍正微服出游,于书肆阅书,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有书生见状顺口高吟:“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雍正“旋下诏杀之”。这是一段著名的文字狱公案,细想一下,  相似文献   

4.
雍正夺嫡案     
刘睿  君刚 《江淮法治》2008,(6):40-40
“雍正夺嫡”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清世宗雍正帝是如何登上金銮宝座的,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康熙帝本意传位于第十四子,临终前写下“传位十四子”的遗嘱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狡诈的雍正帝设法得到遗嘱,在“十”字上加上一横一勾,变得“传位于四子”;  相似文献   

5.
“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在惩贪与治吏上,乾降的严厉比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6.
日前,颍上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县金融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从颍上县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双赢”意识,克服“惜贷”、“惧贷”心理;准确把握信贷投放政策信息,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法律是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关注。对清朝统治者用法律手段处理回族事务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仅就雍正、乾隆两朝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前辈同仁指教。一、“因俗而治”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当代民族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奠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回族人口众多,“大分散、小聚居”,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统治回族人民,雍、乾两朝针对回族崇信伊斯兰教、善于经商等特点,提出了“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一…  相似文献   

8.
在监控系统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用户要求.24小时监控,在白天图像清晰的同时夜间图像也要有保汪。由于夜间大部分场景光线都很比较羞,仅凭自然光很难让摄像机获取好的图像效果,在这一背景下,红外摄像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摭谈“廉政联”朱广志自古清官受人敬仰,而有关他们的“廉政联”也随着他们的事迹流传至今,使人读来颇受教益。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有其自撰对联一副云: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此联意在告诫为官者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无独...  相似文献   

10.
法官作为一种职业是令人敬畏的,因为掌握着判断是非曲百,予夺生杀的大权。也因为要运用这比权力为人民服务,法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使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业务水平与所掌握的权力相适应。否则,人民将敬而远之,畏而惧之,呼而弃之。一、宜谦和。法律以其特殊效力凌驾_厂一切之上;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审判庭的设置,法官的位置居十其他诉讼参与人之上。这都是必要的,意在体现法律的神圣不可违犯,法官的公正而不可藐视。但是,很容易引起错觉,飘飘然,“乾纲独断”,“以法官为准绳”_于是,就有了先入…  相似文献   

11.
《警界科海》2003,(11):55-55
龙岩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交警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促进交警工作的全面发展,建设了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务实、与时惧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2.
赵勇 《政府法制》2012,(6):15-15
公平地说,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个烂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承前启后,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就没有乾隆时代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3.
大海 《江淮法治》2014,(2):46-47
相亲.这个以前人们羞以启齿的话题.如今却已成为最火热的电视节目。华丽的舞台上,“高富帅”与“白富美”们羡煞台下的剩男剩女。男女嘉宾只有二十几分钟的接触时间.但也不乏成功牵手的情侣。可这聚光灯下的甜蜜恋情.能延续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吗?  相似文献   

14.
塞上大同千百年来赤地千里,每年春季的沙尘暴遮天蔽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日点油灯,黑夜土堵门”,这是大同高寒干旱、风沙肆虐、土地盐碱沙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县几代人努力通过造林绿化来改变这一境况,但因土质不好、气候条件羞等原因,林木成活率低,“年年栽树不见树,代代造林不成林”,人们说在这里种树比养娃还难。  相似文献   

15.
潘勤 《江淮法治》2011,(22):11-11
“小悦悦事件”后,面对民众的激昂情绪.有人反问:“你愿用全家的幸福做你高尚人格的赌注吗?你就不怕吗?”有人回答:“是的,我们怕。我们都怕,毕竞,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没有足够我们乐施好善的财富:没有‘生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的社会保障;没有‘善有所保,恶有所报,权有所惧’的法律撑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法学的展望与思考乔伟,肖金明寒风送爽,秋去冬来,在这“百花藏羞,做梅争妍”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山东省法学会十周年纪念日。十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正是这十年,省法学会实现了机构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影响自弱变强的重大转折。十年来,学会围绕大局,弘...  相似文献   

17.
《易》是西周晚期卜史之官整理的一部书。西汉以后成了儒家经典之一。它是西周社会生活和人们认识活动的真实记录,其中涉及大量的法律制度。本文仅就民事法律制度谈谈个人的理解。(一)“不富以其邻”“不富以其邻”(《谦》),即不能通过侵害邻人的手段来致富。这是一条古老的道德准则。“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是说人们如不能长久保有德行,就免不了遭受耻辱。这种羞侮常常与强制联在一起:“畜臣妾”,“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脱)”  相似文献   

18.
对策之一;遍过阅卷发现和查处漏犯、漏罪。在审查起诉工作中,既要求每个干警认真阅卷从常规审查中发现情况,又特别强调过细审查“在逃”、“另案处理”和“已惧结悔过”等情况,决不漏掉一个罪犯。 策略之二;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发现和查处漏犯、漏罪。办案人员通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1693——1765)是“扬州八怪”的主干人物。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七品官耳”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坎坷人生道路,在乾隆十八年(1853)因“忤大吏”罢归乡里。又经过十二年颠沛流离的卖画生涯,病死于家乡兴化。而他的诗、书、画艺  相似文献   

20.
清朝前期的惩贪立法及其特点孙玉荣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末各种积弊已经根深,官吏中的贪污腐败问题尤为突出。有鉴于此,清代前四朝(顺、康、雍、乾)皇帝一直把惩贪作为整饬内外官员的中心和重点内容。康熙曾说过:“治国莫要于惩贪。”雍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