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诗钿 《理论月刊》2012,(10):160-164
当前,社会无耻现象有蔓延之势,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和教育者对此深怀忧患意识,并极力倡导耻感教育。然而,什么是耻感教育,耻感是否可教,如何开展耻感教育?学界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在澄清以上问题的同时,提出:必须根据耻感的道德层次开展耻感教育,根据耻感的形成机制开展耻感教育,重视反面教育在耻感教育中的作用,以提高耻感教育乃至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论耻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聪惠 《前沿》2008,(9):166-168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文化资源。我国耻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基础。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是道德自律的内在根据,亦是道德义务、责任、良心的特殊存在方式。耻感独具的内外兼修特性使它成为道德内化的重要环节。吸收耻感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耻感观念,抓好耻感环境建设,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庆湖 《前沿》2011,(18):168-170
时下,社会道德的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不道德的现象已经泛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现实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是"耻感文化"的内涵在社会转型的推力作用下发生了蜕变,造成了社会成员的集体心理迷失。重塑"耻感文化",扶正"耻"的路标,是当前道德建设之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辨证的完整的概念,只有在对善和恶的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良心,从而确立真正的道德信仰。因此,作为对善的愉悦的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就成为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强调注重正面教育环节("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环节("耻感"教育),道德教育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国古代先贤特别重视"耻感"在道德信仰确立中的作用,并形成了一整套道德信仰确立的"耻感"文化。研究和借鉴"耻感"以及中国"耻感"文化,从个体自我肯定评价活动(荣感)与个体自我否定评价活动(耻感)的辨证统一中能完整地理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信仰确立的评价论机制。  相似文献   

6.
宋玮 《传承》2010,(21):142-143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时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中国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防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律化: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章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指出道德法律化是当前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月兰 《理论月刊》2007,(10):133-136
本文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为切入点,以道德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为论旨,通过对现代性价值特质和人的价值处境的分析,指出道德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只有以伦理精神为基础,才能使人们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终极关怀。经过历史与逻辑辩证,本文指出把伦理精神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不仅具有理论和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在经济发展中道德的价值,同时也力图探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构建和如何构建一个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道德体系--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耻”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作为德目的“耻”系指羞耻心、知耻心。所谓羞耻心,是基于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情感意识。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与人道联系在一起的,讲道德就要讲人道。我们所说的人道不是广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人道主义道德。人道是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规范,是社会道德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997年5月,江泽民在为反映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事迹的《自强之歌》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作为人,要讲人道;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有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作为公民,要热爱自己  相似文献   

15.
施莹莹  曹克亮 《传承》2013,(5):138-139
道德一词曾被许多中西方大家们解释过。《道德经》中曾作出过解释。其中康德的所说的道德基础过于脱离现实依据,胡斯所说的道德过于简单化,而叔本华对于道德并未做出直接回答,他指出道德的推动力是基于同情所作出的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朱前星 《前沿》2001,(7):48-54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在社会转型期干部道德建设具有紧迫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干部道德是双向互动的。这些都构成了干部道德建设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支撑。诚信友爱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和伦理底线,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要以权利和法治作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焦艳会 《传承》2013,(7):138-139
道德一词曾被许多中西方大家们解释过。《道德经》中曾作出过解释。其中康德的所说的道德基础过于脱离现实依据,胡斯所说的道德过于简单化,而叔本华对于道德并未做出直接回答,他指出道德的推动力是基于同情所作出的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利益格局的变化决定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种状况,一方面给新的道德的生成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又导致人们心理上、观念上、情感上的多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20.
制度道德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正进行社会治理的根本手段。制度道德建设成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在历史转型的背景下,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科学的制度道德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