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公共部门推行“末位淘汰制”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位淘汰制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所采用。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是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重大挑战 ,体现了当前公共部门改革的“市场化”趋向 ,但在实践中 ,它又受到绩效评估以及公共部门独特性等因素的限制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末位淘汰制”在公共部门的推行是以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为制度基础的 ,与此有关的几个瓶颈问题的解决 ,是决定末位淘汰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分析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部门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但是,与企业和其他组织相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难度要大得多。本文从政府与市场、管理科学化与管理民主化、定性与定量、内容和形式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矛盾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应该着重注意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树信 《理论探索》2006,(3):121-124
公共部门的绩效高低已成为公共部门能力强弱、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与之相适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考核评价,是公共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当前,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成为实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科学化的推动力。因此,有必要了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和建立科学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70年代后,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开展。了解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一些实践情况,结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不足,可以从中引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推动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日渐盛行。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软弱无力,法律框架不一致,公共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以及问责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变得愈加复杂,且充满挑战。因此,总结和分析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实施绩效测量系统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更具指导性的建议就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以菲律宾、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三个亚洲国家公共部门的绩效测量系统为分析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着重探讨了近几年来这些国家在绩效测量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尽管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但是本文在对这些经验教训反思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绩效评估系统成功的五个关键要素,即所有权、激励、简单化、透明度和部门政策目标,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提供最好的实践指导①。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不断完善我国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更加明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项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系统;提高公共部门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路春 《学理论》2008,(4):91-92
日前.关于“末位淘汰”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将封杀“末位淘汰”。《劳动合同法》起草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在渝的一次讲座时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末位淘汰’将变成非法行为!”(见2007年11月25日《重庆商报》)对此,笔者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09,(13):17-18
一、执政绩效的理论考察 “执政绩效”是一个执政主体的业绩和交通。它反映的是执政的成本耗费和公共产出情况。绩效概念最早用于投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后来又被运用到管理学后公共管理中。行政绩效或政府绩效指的是运用“绩效”概念和方法衡量而得出的公共部门运行的效果、效益、效率、效能情况,它反映政府功能和管理、产出能力的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10.
卓越,(1957-),男,福建尤溪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成都市人民政府顾问,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方向为政府绩效管理、政府比较与发展。已正式出版《政府绩效管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比较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行政发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西方行政分析》(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进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东 《学理论》2009,(31):11-14
本文对绩效预算这一近期预算改革中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较为系统地分析与评估了各地试点的做法、特点、成效、问题及差异。本文在肯定各地实践的积极意义之后,指出仅通过“绩效信息影响预算决策”来体现“绩效导向”可能是不够的,认为对绩效预算改革应谨慎乐观,特别是要在绩效评估技术上的发展,以及在思路与总体框架上的设计两个方面,作出更坚实的努力,以更好地让绩效预算产生绩效。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绩效评估已成为各国行政发展的最新主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把公众排斥在绩效评估系统之外,限制公众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不利于公共部门改进服务质量。目前,处于劣势地位的顾客--社会公众开展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政府管理与改革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吸收和借鉴西方政府再造和顾客导向改革的合理经验,完善我国的社会公认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娅 《行政论坛》2007,(3):92-96
政府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作为"重塑政府"活动的重要内容,政府绩效评估在英、美、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有如下启示:首先,解决政府评估的4个基本问题,即4W;其次,确立绩效评估的法规制度;再次,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灵活的评估标准;最后,公共部门自我评估与民间机构评估应内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尽管绩效评估在我国各级政府中逐渐成为日常性管理制度,但无论实践界还是理论界都还在利用西方20多年前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通过客观德尔菲法对 Web-of-Science 数据库中2003-2014年间的317篇政府绩效评估文献进行“硬聚类”,发现国外近十年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规律在于:努力对政府的具体部门进行“体检”式绩效评估,诊断每项具体工作的实际绩效状况;利用“体检结果”促进政府问责进程;对政府绩效“病症”寻找“致病”诱因,试图将高绩效政府当作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政策杠杆”来推动国家走出发展低迷;在大数据时代中将信息当作提升政府绩效的“非物质文化”因素,同时认为信息本身就意味着绩效。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善政府绩效的保障手段和必有之义。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资源-战略-绩效"的研究范式出发,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高价值性、异质性及低流动性的特性,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可以达到提升公共部门绩效水平的目标。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性,完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佣制度,是未来公共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主流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系统分析与特征比较至今,国外政府绩效评估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法,他们分别代表了政府绩效评估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3E”评价法是政府绩效评估在方法探索上的开端,标杆管理法预示着对政府绩效全面评估的开始,平衡记分卡法明确提出政府要以长远的眼光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远景规划,思考其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指导政府绩效评估。因此对这三种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对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精髓的完整理解,以指导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实践。1.“3E”评价法随…  相似文献   

17.
从政府绩效评估创新实践的多案例数据库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创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相对于被模仿的地方政府而言,当前的绩效评估基本上是一种复制性学习;属于综合了多个学习对象做法的“拼盘”创新;若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实践性标准来判断,并不符合创新要求;就第一代探索政府绩效评估创新者而言,其创新具有原发性。未来需要通过鼓励符合组织需要、符合效率原则的复制性创新、推动创新周期提前更替戒除“创新拜物教”等措施来突破目前绩效评估创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孰优孰劣是绩效测量中的关键议题,二者之间的争论持续多年。在厘清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概念与内涵、适用性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围绕焦点议题梳理有关文献,呈现了绩效评估方式研究的学术争论。国内外学者重点围绕主客观评估的契合度、效度与选择等议题展开争鸣,但这些问题尚未形成定论,甚至产生相反的结论。目前,主流的研究倾向于采用实证研究的逻辑分析范式,倡导以定量研究的形式展开,较少关注中层理论的延展。在未来研究中,公共部门绩效测量应该从"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变、从"实证单行"向"理论与实证并行"转变、从"定时评估"向"实时评估"转变、从主客观评估的分野走向融合。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各有优劣,探讨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融合对于开展基于中国场景的绩效评估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事务复杂度与数量的急剧增加,公民意识的觉醒与NGO组织的涌现,公共价值的内涵已发生时间序列的变化,公共部门对社会声誉及公信力的获得已由自然继承转变为争夺,一系列市场化因素迫使公共部门面临需求差异化与供给多元化的双重压力。公共部门管理中,公民为先的善治理念的整体缺失,导致公共部门对公民需求、环境变化不敏感,这是与公共部门“创造公共价值”的本意想违背的。因而市场化公共价值创造,公共关系管理和公信力建设成为公共部门营销的崭新课题。文章构建公共部门的市场化公共价值构念,即公民消费公共产品从而获得的消费者价值,应用结构方程模式(SEM)实证分析,说明公共部门在竞争性公共产品市场中,为实现公共价值创造的核心职能,应当顺应公民社会需要,秉持公民为先理念,通过“政府再造”,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积极拓展社会享誉度及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探索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都以建立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为其追求的目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新特征,形成了诸如新公共选择理论、企业型政府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等理论体系.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推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