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涛 《求是》1999,(10)
散文自古就是汉语文学的主体类型,20世纪以来,现代散文更以其多姿多彩的创造丰富着现代汉语和文学。小说和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均有比较明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而惟独散文,如长河奔涌,浩浩不息。90年代以来,由于小说诗歌等类型的相对岑寂,散文一再受到人们格外关注,所谓“散文热”始终不曾大幅度降温。但是这股“散文热”也没有热到令人热血沸腾的地步。原因在于,十年来的散文,大体是以闲适为主流的。闲适的散文并非就不好,闲适文章也是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蕴涵的。问题在于,当前的所谓闲适散文大多属于格局和气…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着传播方式的进化,而传播方式的演进也影响着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曾经历了口头传播时代、书写印刷传播时代,与之相应的是诗歌、散文、小说的兴起与繁盛。如今,文学传播已进入电子传播阶段,除广播、电影、电视传播带来的广播剧、电影、电视剧剧作的盛行,网络  相似文献   

3.
本章和后面的第三章,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讲述文学作品的构成。同一切事物一样,文学作品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的内容,就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主观评价的社会生活,经过“解剖”,可以分解成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它的形式,就是用来表现其内容的媒质、内部构造和具体样式。经过“解剖”,可以分解成语言、结构、体裁等因素。本章首先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诸因素的有关问题:题材的涵义,题材的形成,题材对创作的意义;主题的涵义,主题的形成,主题对创作的意义;人物在文学描写中的地位,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环境的涵义,典型环境的特征;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情节的涵义,情节的构成部分,提炼情节的一般原则。接着,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形式诸因素的有关问题:结构的涵义,结构的基本环节,结构作品的一般原则;语言在文学作品构成中的地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文学语言的学习、提炼和加工。体裁问题,由于内容较多,设专章(第三章)讲述。最后,总括地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章讲述的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作家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认识生活、再现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不论自觉与否,总要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作家的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调,与创作方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规律,本章讲述了创作方法的涵义和创作方法的历史性、阶级性问题,讲述了文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二结合”的基本特征,讲述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写出了很有影响的革命历史体裁的文学作品,诸如小说、话剧、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以及“收视率”很高的历史体裁的电视剧,这种党史资料转化成革命文学的创作趋势是值得庆贺的。  相似文献   

6.
本章讲述了“什么是文学”这个文学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从三个层次来探讨;第一个层次,论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着重弄清文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共同本质;第二个层次,论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着重探讨文学区别于科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特征;第三个层次,论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着重探讨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区别。在讲述上述三个层次的问题时,突出地讲到了文学的源泉问题、文学的审美特质问题,形象性问题、真实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享有“岭南文学的一座丰碑”和“珠江文学的典型代表”之誉的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残云,在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文学和戏剧文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代表作之一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反映了解放后的珠三角水乡人民建设新农村的急切愿望,展示了青年农民改造大自然的昂扬斗志以及他们纯美温馨的爱情,描绘了一群具有浓郁地域风貌的活生生的人物,为我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群无可替代的南国水乡新型农民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媛 《山西青年》2022,(2):136-138
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和体裁,影视戏剧文学以传统戏剧文学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学体系,具有表演性、冲突性等明显特征.基于此,为推动影视戏剧文学的发展,本文对消费经济和影视戏剧文学概念进行概述,探讨消费经济时代影视戏剧文学特点,重点研究消费经济时代下影视戏剧文学的赏析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时间安排投稿自即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截止。二、征文分类:一是历史回顾类,讲述辽宁福彩发行销售历史;二是故事叙述类,讲述亲身经历的福彩故事和感悟,以及福彩对休闲娱乐生活的影响等·,三是社会贡献类,讲述辽宁福彩公益金使用成果和贡献等;四是理论研讨类,探讨辽宁福彩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独到见解。三、征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为一种自由、自在的语言载体,能使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审美化、神秘化。于是,人们拿起了笔,诗、散文,或杂文、小说。文学一步步浸入他们的心灵。在高等学校,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中,文学爱好者随处可见。然而,在他们身上又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文学“幼稚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正对中国古典诗词心向往之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曾明确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还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他还深谙古典诗词这一文学体裁之奥妙,他填的词文采飞扬、哲理深邃。比如,  相似文献   

12.
曹植,字子建,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在同时期的作家中,他不仅留有较多的文学作品,而且在其诗歌创作及一些辞赋、散文里表现了较成熟的文学观点。在我们研究他的文学创作的时候,深入研究和挖掘他的文学观是十分必要的。一、“触类而作”与“实录”说我国建安以前的文学批评,主要涉及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问题。“诗言志”是从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志方面来说的,通过诗歌来表达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要  相似文献   

13.
正一、时间安排投稿自即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截止。二、征文分类:一是历史回顾类,讲述辽宁福彩发行销售历史;二是故事叙述类,讲述亲身经历的福彩故事和感悟,以及福彩对休闲娱乐生活的影响等;三是社会贡献类,讲述辽宁福彩公益金使用成果和贡献等;四是理论研讨类,探讨辽宁福彩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独到见解。三、征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四、投稿方式:投稿者将稿件发送至Infcyxxc@163.com。  相似文献   

14.
刘涛 《理论学刊》2006,(1):118-120
文学含义的演变是文学发展的体现。唐代以前的文学含义由混沌趋于明晰,主要体现于“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变化上,反映出文学观念发展演进的轨迹。“骈文”注重对偶,与单行的“散文”相敌对,“古文”指古代意义的散文,而现代意义的“散文”则是借鉴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但它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本质。本章着重讲解文学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对创作和欣赏的意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等问题,也扼要地讲述了与文学的风格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流派的有关问题。学习文学的风格与流派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张晓光 《理论学刊》2006,1(6):119-122
中国文学在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转型,都是伴随着语言及传播工具的革新而向前发展的。“言文疏离”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形态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样式;现代以来,白话文的文学范式体现了具有“言文合一”特征的现代精英文学传播形态;大众媒体出现之后,有了电影文学、电视文学、广播文学、报刊文学,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有效地催生出以电子传媒为载体、具有“精英”与“草根”相融合特征的文学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7.
闽西20年革命战争史已成为当地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坚持革命战争史诗为主旋律、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实为题材的文学意识已在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了被文学界誉为“红土地文学”的文学流派。自1979年开始,一批闽西作家就提出了。红土地文学”的概念,并执着地进行耕耘。10多年来,闽西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有300多人。他们以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忠实地再现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的风风雨雨,以及这一特定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人物,作品已超过1000万字,出版发行书籍逾百万  相似文献   

18.
正一、时间安排投稿自即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截止。二、征文分类:一是历史回顾类,讲述辽宁福彩发行销售历史;二是故事叙述类,讲述亲身经历的福彩故事和感悟,以及福彩对休闲娱乐生活的影响等;三是社会贡献类,讲述辽宁福彩公益金使用成果和贡献等;四是理论研讨类,探讨辽宁福彩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独到见解。三、征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四、投稿方式:投稿者将稿件发送至lnfcyxxc@163.com。五、设奖及评审  相似文献   

19.
讽刺幽默     
世说新语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里——那就是诗歌。——作家冯骥才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散文、小说、诗歌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章是承接上一章讲文学批评的问题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三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没有以文学创作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就没有了对象,当然也就不会有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活动;没有以文学创作为对象的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就不能够发挥其社会作用,文学批评也失去了基础;没有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质量就得不到提高,文学欣赏也失去了指导。因此,要全面地了解、掌握文学的规律,不但要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规律,还必须研究文学批评的规律。本章着重探讨的问题有: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学批评家的修养。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