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对日本人刻板印象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媒介使用和文化产品消费对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自由联想法"获取有关刻板印象的形容词并编制"语义差异量表",以此测量大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发现大学生对日本人形成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刻板印象;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两个维度的刻板印象作为因变量,发现大学生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和文化产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研究结果部分支持涵化理论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2.
王晨 《学理论》2011,(34):220-223
通过对日本大学生的数据分析,探讨了日本人的国家同一性和对人种、民族的刻板印象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民族的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效应显著。此外,国家同一性和对国民印象的交互作用明显。表明国家同一性强的人,对自己国民的肯定性评价显著高于国家同一性弱的人。需进一步探讨国家同一性概念的定义和测量刻板印象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03年至2008年《人民日报》等14种中国有影响力的报纸上以"80后"为标题的681个文本。发现"80后"的媒介形象有一个变化过程,"80后"从最初特指青春写手到泛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描写特征从"另类"到"个性、自我",再到"自信、社会责任感、爱国",从"垮掉的一代"到"鸟巢一代"。大部分媒体的报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观点,但也有刻板印象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首先获取了来华留学生描述中国人的27个形容词;然后请153名留学生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评定。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热情、能力、负面行为、生活方式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刻板印象的不同维度与留学生对中国人喜欢程度的关系。本研究还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同之前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促进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4)
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持有一定的刻板印象。通常会认为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女生要好于男生,在教学管理上更倾向于信赖女生,而在教学期待上对男生抱有较大的期望,并对男生持有较高的教学评价。因此,学校教育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营造性别平等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两阶段调查广州地区的泰国留学生,考察他们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方向和强度,探究在华时间、汉语水平、是否华裔、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既有正面刻板印象,又有负面刻板印象;前者内容比后者多,强度比后者高;"好学"和"粗俗"是最深刻的正面和负面刻板印象;是否华裔与对中国人的正面刻板印象显著相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与正面和负面刻板印象显著相关。最后分析了刻板印象背后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与男大学生进行比较对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女大学生主体也带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同时对女性自身的职业范围有着较高的限制; 男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更甚于女性的自我限制; 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造成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相对狭小的选择空间, 使其内心承受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网报道的女大学生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女大学生过多被塑造成安全意识薄弱的负面形象和受难者形象,正面形象的比例略低。这种形象形成的根源与媒体的议程设置、社会责任、注意力经济博弈、女性被消费的刻板印象等相关。大众应理清现实与媒体图景的区别,媒体更需建构全面、客观的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形象。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的观念障碍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的经济理性支持他们向城市流动和市民化行为,但由于现实社会的重重障碍和城乡观念的种种分歧,农民工的城市化倾向往往受挫。此外,城市农民工强关系网的建立,加上受到城市冷淡,他们很少参与城市社会活动,自然没有城市主人翁意识,更谈不上产生城市归属感。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社会和市民要抛弃对农民工既往的刻板印象,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农民工本人也要适度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改造意识,争取按照城市规范要求使其观念和行为与市民一致。  相似文献   

11.
褚朝新  罗婷  胡鑫 《党政论坛》2014,(20):54-55
2014年7月13日,中纪委监察部机关举办了第三届篮球赛。球场上,纪检干部们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中酣战,家属们在一旁叫好加油。球赛还未完时,一名重要球员突然下场,他要赶火车去外地办案。对中纪委的干部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没有加班的周末,可以和家人一起娱乐。一位接近中纪委的人士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多来,中纪委办公楼里不少办公室常常深夜还亮着灯。不到两年时间里,王岐山主政的中纪委用行动刷新公众对纪委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2.
社会印象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规避受教育者的认知偏差,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社会印象理论应当遵循社会印象理论中社会印象形成及印象整饬等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消除了以往把夫妻伦常与国家社稷相关联的思维定势以及将单亲家庭子女等同于问题儿童的刻板印象 ,通过对 1 0 6 1位班主任的定量分析 ,基本支持了“有限影响”的理论。回归模型估计了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发现离婚后父母对孩子是否尽职最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5)
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其中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尤为突出。因而,本研究以班级网络中的在校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人际交往状况为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的五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宏观、中观两个层面上的数据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数据对在校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探索性建议,即构建"互动型人际交往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西部广大农村而言,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访谈发现,大学毕业生普遍不了解"村官"计划,对西部农村及村干部的认识较为刻板.参加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愿很弱.综合分析表明,只有营造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完善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采取正确得当的工作方式才能保证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如首园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等广泛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交往造成了消极影响.我们应充分重视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纠正这些社会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7.
在警务活动中,民警在与群众进行交往时由于缺乏交往技巧而导致损害警察形象的事件经常发生。印象管理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民警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拟从印象管理的定义、策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警察的印象管理,加强其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为改善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促进和谐警民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重点抓好"腐败印象"的矫正,腐败制度化倾向的预防,私人关系的规范,重法、守法意识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19.
周珣 《各界》2010,(3):3-3
贾政,公众印象中一个端方、木讷、刻板、无趣的迂夫子,一个气急败坏又束手无策的严父。 基本上,这个男人处于由盛年掉头向下的中年晚期,可能他自己也不足太清楚,但他肯定感到了生活的沉闷。他的职业生涯,已明显地无可作为。他的家庭生活,在完整和谐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他是大家族的老二,却掌握着家族事实上的管理权和财权,贾母对他夫妇的偏心,  相似文献   

20.
环境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特征表现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网络造势赢取声援,其内容主要是对政府、警察、解放军、官员的妖魔化,其后果多表现为加剧社会对抗。谣言产生的心理动机是争取舆论支持,其发酵与传播基于刻板印象的"强弱"情景构建,其扩散基于从众心理下的集体行动。着眼于谣言的发生机制对其进行治理,要从源头上预防网络谣言,为公众提供可供查询的环境信息,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长效机制和环境补偿机制;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及时进行阻截,要建立官方"第一发声"反应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净化网络谣言;还需提升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