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社会建设问题。他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对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理论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他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理念,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五有"。  相似文献   

4.
肖兴国 《求索》2008,(8):83-8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三大建设相提并论,强调要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拓展深化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战略格局,“社会建设”的概念也随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社会建设的命题及其目标指向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提出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5.
宁健 《桂海论丛》2011,27(3):100-10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西南部接壤越南连东盟,是以壮族为主体,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聚集的自治区。在社会转型时期,广西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使得民生问题十分复杂,要深入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搞好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包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价值诉求;明确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建构社会责任的分担格局,及时妥善地解决各种社会建设难题;提升社会组织的综合能力,重塑多元社会建设部门的合法性基础;实现制度建设的持续创新,建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全面总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欢 《中国妇运》2012,(6):34-36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既为妇联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也是妇联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社会结构侧重于"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的问题,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想动的一定能动"。改善民生侧重于"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包括形成多样化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包括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之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门论述的作为共产主义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和谐。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互为条件,彼此依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存在于社会主义之外的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和谐。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其基本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以来.党逐步确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五湖四海的干部原则,广聚人才的干部政策.以年轻干部、基层干部为选拔培养重点.以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干部选任机制为保障.以坚定不移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的干部制度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部分内容中,对社会管理的目标、定位、出发点、途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为今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主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谋篇布局。从理论上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主题、主线、精髓;第二个方面是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第三个方面是重要内容,即党的建设理论。它呈现出如下特点: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并对各个领域的改革进行战略布局。从实践看,它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破解发展难题为核心,锐意改革,最终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为指向,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政工作正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如何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好民政的骨干作用,是摆在所有民政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安徽省黄山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民政事业在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5日至21日胜利召开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作为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将永放光辉!党的十七大是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  相似文献   

16.
本刊评论员 《群众》2010,(12):15-15
<正>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必须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以人为本这一科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当前的社会现实背景下社会建设的意义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能否科学研判社会主要矛盾,是事关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研判都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党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从共时性出发,始终将民生问题视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问题;从历时性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思想方法,准确把握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民生问题的差异性,进而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准确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委、省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兴晋富民步伐,努力构建和谐山西,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全会报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