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防  相似文献   

2.
《管牧民》中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  相似文献   

3.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10,(7):126-133
齐法家是战国时期活跃于齐地的一些继承和发展管仲思想而又奉行法治主张的那部分学者的总称。通过《管子》一书,可以看出,在政治方面,齐法家提出了“制国以为二十一乡”的社会编制思想等治国主张;在道德教育方面,齐法家吸取了春秋时期管仲的思想,既重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也主张把“礼”、“义”、“廉”、“耻”四大德目作为“国之四维”来看待。平心而论,齐法家的思想观念在今天仍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5.
亟需呼唤华夏传统美德冯树鉴当前虽然再三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但对精神文明还缺乏系统的教育内容,目前亟需有较系统的道德教育。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有一套完整的道德准则,可以概括为"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相似文献   

6.
漫谈荣与辱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荣辱观念,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从来就把荣辱看得很重。“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这些都说明“荣”“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舆论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楠 《思想工作》2006,(5):15-15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在当代社会,到底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面对“八荣八耻”,新闻工作者要怎么办?既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潜意识行为,从自身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让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自…  相似文献   

8.
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部会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江荣海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很早就有“廉”的观念,《周礼·小宰职》说:“以官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楚辞》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  相似文献   

10.
<正>廉,包含着方正、高洁、清白、俭约、公平、不苟、明察等涵意。古代以‘六廉’为评价‘廉吏’的标准;一曰廉善,即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好评;二曰;廉能,即能贯彻实施政令;三曰;廉敬,即有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四曰廉政;即品行方正;五曰廉法,即执法不移;六曰:廉辩,即能辩别是非。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音乐的统一 洞经既是一种宗教科仪经典,也是一种音乐形式 洞经因以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其主要颂唱经而得名,民间也都以<大洞仙经>为洞经经典之首.其他如<忠义经>、<度厄经>、<孝经>、<救劫经>等,也多属道教经典,它们的编写体例、经文结构都与<大洞仙经>基本相同.因此,洞经源于道教,并以道教经典为基础.洞经所崇祀的神灵十分广泛,涉及儒教的有至圣先师孔子,佛教的有如来、释迦牟尼、观音等,道教的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关圣帝君、太乙真人、麻祖元君、何祖元君,但是崇祀的最高神灵是"元始天尊",主祀"文昌梓潼元皇帝君".洞经的宗旨,一是普渡众生,救苦救难;二是教人立身之本;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洞经宣扬的内容大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宋玮 《传承》2010,(21):142-143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上,目前讨论“马、中、西”对接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文章已经很多,问题在于路径。路径就是结合,建立一种既与历史,又与国际接轨的价值体系。在政治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教育上重建赋予现代内容的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找回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道德,被视为“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左传》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贞观政要》曰:“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诚信,即诚实、守信,同样是世界各国肯定和赞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羞耻心是对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体验,是对自己违反道德行为的知耻、惭愧和悔恨,具体表现为羞愧感和耻辱感。孟子说:“人无羞耻之心,不可教也。”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四个维度。一个人有了羞耻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到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正直人生的前提,正义人生的风标。人有了羞耻心才会自爱、自严、自重,做错事才会自责、愧疚;有了羞耻心才能制止不良愿望、动机、言语、行为,约束自己不道德的行…  相似文献   

17.
义分则和--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儒家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礼之用,和为贵"、荀子"义分则和"思想为文本根据,指出儒家关于"和"与"礼"的关系是,"和是礼中所有",是"礼"作为等级制度的内在结构性功能;荀子用"分"与"和"表述"礼"与"和"的关系,则从制度伦理的层面上回答了社会怎样才能实现和谐,进而提出了"义分则和"思想,即合宜的制度安排是达至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儒家智慧,具有达古通今的普遍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当确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近读唐诗人曹邺所作《官仓鼠》一诗,读后深感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诗曰:"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短短四句、28个字,可谓语言深刻,切中时弊,真乃"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当今的反腐败斗争。这首诗绝就绝在比喻得好,"老鼠"者,贪官污吏也。鼠者,社会"四之首也,传播瘟疫,盗窃粮食,咬坏衣倘若好端端一缸清水掉进了老鼠屎,就坏  相似文献   

19.
文精毅 《今日海南》2011,(10):32-33
儒家思想中的廉政思想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孟子"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20.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言炎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礼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礼教,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