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舟 《党史纵横》2007,(7):24-27
1970年1O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并向有关方面提出要见一见当年的王牧师。  相似文献   

2.
张永琪是将雅思考试培训引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人。13年中,他一次次让面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今年10月8日,他的环球雅思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现在,他和妻子的身价超过27亿元。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3—1946)是位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美国人。1911年11月,他到上海度假,这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九年后,他奉命到中国工作。1935至1939年,他担任美国驻华武官参赞,其足迹遍及中国各地。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他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军官"。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18日,任期最长、年龄最大的外裔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与世长辞,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生活了67年的中国,但他在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在没有见到沙博理之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不少关于他的情况。他在其自传《我的中国》一书中写道:"我在中国的时间比我在出生地美国的时间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对生我、养我的美国深。中国老一辈朋友都说我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的探亲假,回到美国不到假期过完,  相似文献   

5.
文萃苑     
《先锋队》1998,(1)
文萃苑“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最后一次参加党代会的毛泽东70年代后,毛泽东的健康每况愈下。1971年他犯过一次心肺病。1972年元旦,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前夕,他又休克了一次。这回开十大(1973年8月),他主持会议,但到开幕会结束时,他已经难...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大陆、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有着“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称。他关于中国的论述有很多.但他的新作《论中国》,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3--1946)是位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美国人。1911年11月,他到上海度假,这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九年后,他奉命到中国工作。1935至1939年,他担任美国驻华武官参赞,其足迹遍及中国各地。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他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军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奉命前来中国,作为罗斯福总统的驻华军事代表,开始履行其职业军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1941年初,准备回国的斯诺已经在中国度过了他人生最美好、最充满活力的13年青春岁月。返美前夕,他又一次拜会了他十分崇敬的宋庆龄女士。宋庆龄动情地对他说:“你会回来的。我们算你是弟弟。你在美国是不会幸福的,你是属于中国的。”斯诺深深地为宋庆龄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当飞机腾空起飞的那一刹那,斯诺猛地掂出了宋庆龄那番话的分量,他突然意识到:“亚洲确实是我真正的故乡,美国反而是一片茫茫。我的形骸虽然离开了,但是,我的心却依然留在中国。”①确实,正如宋庆龄所预言的那样,以后斯诺曾三次访问中国。因为斯诺不仅属于美国,他更属于中…  相似文献   

9.
过度的体检     
两米长的价目表 今年45岁的理查德,原本是美国的一名家庭医生,目前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工作。他自2007年来到中国之后,已经做了6次体检,其中3次是在一家民营体检机构,他称之为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个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他著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论述,在他的新作《论中国》中,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了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阿芝  阿圆 《党史纵横》2012,(12):15-17
当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毛泽东称他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华莱士说他是"唯一的美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亲历过多个重大历史事件,曾经两次蒙冤入狱,但始终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这个人就是李敦白。他有一位相濡以沫的中国妻子,全家都致力于中美文化经济的发展和交流……来到中国,一番真诚的交流过后,他们定下了终身大事李敦白,1921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父亲是当地著名的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乘飞机到美国访问。邓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后,便来到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这次晚宴是在一年前预订好的。那时,布热津基斯奉卡特总统之命到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邓小平为他举行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在品尝了可口的中国菜后,布热津斯基邀请邓小平有机会到美国品尝一下美国家庭的饭菜,这次邓小平就是来践约的。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发明了纸老虎一词可能许多人都知道paper tiger这个英语短语,它的意思是纸老虎。发明它的,就是解放战争时初学英语的毛泽东,那是一次他在与美国记者的谈话中偶然发明的。1946年8月6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杨家岭采访毛泽东。斯特朗是美国著名的进步女作家和女记者,这是她第五次到中国,也是第一次到延安采访。在这次与毛泽东的谈话过程中,斯  相似文献   

14.
自布热津斯基1978年5月访华之后,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一方面,美国的对苏政策日趋强硬;另一方面,中国逐步降低了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调子。双方在反对霸权主义问题上的共同点促进了中美之间接近的势头。 1978年5月28日,布热津斯基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向记者发表谈话,强烈谴责苏联的扩张政策。他说美国必须表现出决心要对付苏联包围中东和在非洲煽动种族纠纷的活动。他还指责苏联在东欧大规模增加常规部队,加强集结在中国边境附近的军队,对美国展开猛烈的宣传攻  相似文献   

15.
三1月30日,是邓小平访美日程中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与卡特总统举行了第三次会谈,讨论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与美国相互没收对方资产的遗留问题,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天,他与卡特总统谈了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谈了移民问题,指出今天的中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对移民不加什  相似文献   

16.
1993年4月8日至14日,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这是自1972年以来他的第7次中闺之旅。尼克松的此次中国之行,既是为恢复和改善美中关系而来,也是他旧地重游。  相似文献   

17.
刘亚楼,这位曾在松花江畔指挥过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战功赫赫的共和国上将,建国前夕受命出任中国空军第一任司令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他为空军的建立、发展与壮大,作出了不朽贡献。刘亚楼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同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出色外交家。他担任中国空军司令员期间的几次潇洒外交轶事,不仅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新中国军队将领的英姿风采,而且理所当然地载入我党我军的外交史册。 一、中国上将与美国上将的一次碰杯,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韦磊 《新视野》2007,(1):85-87
费正清作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一生多次来华。抗战时期的来华,对他的中国研究有着巨大影响,促进了其中国研究的定型。在华期间,他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现状的资料,促进了他转向现代中国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停滞的原因和如何实现现代化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他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著名的“冲击一回应”模式。他广泛地与各界接触,对国民党政权和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命运,对美国应采取的相应政策,他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创建的美国现代中国学,他对中国现实及对华政策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至少较先前的传统汉学研究更加贴近中国现实,其影响无论在学术史上还是在现实政策上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邓小平曾两次到过美国:一次是 197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一次是 1979年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也是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他的两次美国之行,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   经毛泽东提名,率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4年,联合国接受亚非拉成员国的提议,决定于 4月在美国纽约举…  相似文献   

20.
皆为公德     
《理论与当代》2012,(2):56-56
羊白在第24期的《做人与处事》上介绍说,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一次,他不小心把从国内带去的手机丢了。这手机买时也就300多元,况且已经用了两年多了。考虑到手机里存有一些宝贵的资料,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在校园各处贴出了寻物启事。第二天,一个美国学生将手机送了过来,中国学生为了表达谢意,要请美国学生吃饭。美国学生平静地说:“不必了,这手机本就是你的,还给你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