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窑散记     
在陇东,土窑是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对我来说,土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土窑中,祖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土窑中,父母养育了我  相似文献   

2.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晚上,竟然成为我和父亲今生今世的诀别——父亲往往是男孩成长中最重要的导师。直到我做主持人,退伍,转业,进入中央电视台,父亲几乎从不干涉我对事业的选择,父亲信任我。尽管我没有自始至终继承父亲的军旅生涯,但是我却继承了父亲做事做人的原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我,只有淡淡的两个字:"还行。"在我记忆中,1999年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监督我主持了一台节目,而让我最刻骨铭心的是,那次竟成了我和父亲的诀别……  相似文献   

3.
王逸彦 《世纪桥》2010,(24):40-42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是的,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的一部分应该始终留在中国黄褐色的山岭上,留在她绿色的梯田上,留在她晨雾中依稀可见的岛上寺庙中,留给不少相信我或喜欢我的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4.
在父辈中,我最亲爱的人除了父母外,就是干爸爸王鹤寿了。在我的相册中,有一张在延安时期我与爸爸陶铸、干爸爸王鹤寿的合影,大约只有4岁左右的我,坐在干爸爸的怀里,却扭头望着爸爸。他们两人都在开怀大笑着,而我则傻乎乎地  相似文献   

5.
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有了进一步的直面接触。在基层调研中,我采撷了一些工作片段,它让我回味颇深、以小见大,使我对构建新时期党群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沈阳 《共产党人》2013,(14):45-46
正在我的印象中,法医是个神秘而恐怖的职业,是属于男人的天下。然而,在现实中,我正要采访的就是一名女法医。说实话,在采访准备的前夕,我心里仍然是忐忑的,因为头脑中没有女法医这样的概念。我一直在想:她会是什么样子?膀大腰粗,怒目圆睁,或是见过百般惨案后的冷峻默然。可当我真的见到她的时候,我很惊讶。她叫陈莉,娇娇弱弱,不足一米六五的个头,  相似文献   

7.
遥远的乡情     
总是在苍茫的暮色中,我出外读书或去远方工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只要回过头来,只要在视线之内,总是能看见妈妈站在门前目送我的身影。这一幕,随着母亲的去世,成为我生命中的定格。曾几何时,伫立母亲的坟前,想到这一幕,我会静静抹去眼角的泪水,我想,在我今生今世的人生风景中,将永远不会再现了。  相似文献   

8.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9.
"我思故我在"、"我在",成了笛卡儿试图构筑天衣无缝哲学体系的基石。"我在",无可置疑。然而,恰好是这个"我在",在哲学和科学中被动摇。本文通过自我在现代哲学、科学中消失过程,以期呈现孔子的"毋臆、毋必、毋固、毋我"和佛家"诸法无我"思想,与后现代哲学之思的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10.
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有了进一步的直面接触。在基层调研中,我采撷了一些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唯有《四川党的建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我结交的朋友中,唯有这本刊物的编辑老师对我的帮助最多;在我读过的党刊中,唯有《四川党的建设》对我的启迪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有人嗜好在杯盏交错、灯红酒绿中推天度日,有人痴迷在麻将桌上昼夜鏖战虚度光阴,也有人伴着日落星沉在碌碌无为中穷尽人生。我的人生旅途已走过半个世纪,人生的行囊装满了沉甸甸的图书。伴着读书,我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扑在书本上,我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我在书的海洋里劈波畅游,在书山的小径上奋力攀登,在知识的宝库中尽情徜徉,一生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同志是深受我敬重、爱戴与思念的老首长。在沉痛哀悼彭冲同志逝世的追念中,他对我的培养教育、言教身教,在我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无私帮助和支持,对我一生成长的恩情,一一清晰地显现在我的眼前,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永远难忘。  相似文献   

14.
关于自己 我首先对全国人民讲几句话,感谢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宋汀 《北京党史》2007,(6):41-47
在我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解放前从事的是群众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从事的是经济工作。在这几十年的经济工作中,使我永不能忘怀的是从事纺织工业的十五六年。每当我想起筹建骨干企业,改组整顿  相似文献   

16.
忆平化书记     
唐大柏 《湘潮》2006,(2):F0003-F0003
“平化书记”——这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湖南人民群众中流传着的一个亲切的称呼。我接触平化书记是在1960年,那时我在湖南日报当记者,经常随同平化书记下乡采访。在我的印象中,平化书记总是笑客满面,说话不快不慢,使我倍感亲切,但作报告和作指示时却又严肃认真,特别具有号召力  相似文献   

17.
在老红军刘洪才的讲述中,那段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程格外令人震撼,动人心魄。我是一名红军战士。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时驻扎在我家乡——通江县毛裕镇。那天,还是放牛娃的我在街上溜达,一位红军首长问我:"小鬼,当兵不?"我说,行。就这样,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风铃     
郭天民 《新长征》2006,(1):61-61
在人生的岁月中,每天都要经历许多新鲜的人和事,一些旧有的记忆,便在这新旧交替中被排挤得无影无踪。但在我的记忆里,却有一个关于风铃的故事,永远占据在心灵的一隅,挥之不去,历久弥新。10年前,我在一所乡镇中学当数学教师,因为耐不住清贫和寂寞,在我所教的学生尚未上完初二时,就跳槽到了一家银行。离开学校的时候,我没有告诉学生真相,只是说有一段时间我将不再给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回忆在抗日战争中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不禁更加缅怀著名作家孙犁老师。孙犁在抗日战争期末,曾是我的语文老师,面对面传授我写作知识,使我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受益。回想起来,真是莫大的幸运和享受。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世界上,我衷心感谢你,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兵团工运》。怎能忘记,多少年来,你与我携手同行。是你,教我认知世界,教我读懂生活,教我为了美好的事业不停地奋斗;是你,敞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