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6,1(4):57-60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上,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上。“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上,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上。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哲学十大创新 《北京日报》发表《我们说了那些新话——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大创新》一文,观点如下: 创新之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整个世界”到“人的世界”。 创新之二,哲学理念的发展:从注重“物质运动规律”的无主体哲学到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哲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08,(19):31-33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杨炯 《学理论》2009,(10):7-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首先,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扬弃了传统和创新了实践标准;其次,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而且公开声明服务于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很好地解释了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发展方向.主体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刚 《学理论》2012,(35):1-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即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历史。毛泽东、邓小平作为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都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是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内在统一。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也是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理应为人民群众所享。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民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各具时代内涵和特色,体现了对马克思群众观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至上”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时代表达,它内在地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体现了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并在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激发出新的理论意涵和实践活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索中国人民的主体精神和主体力量,形成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并以构建中国式美好生活为现实途径,通向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愿景,这一价值理念彰显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本体论与方法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从哲学上概括总结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训,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手里的锐利思想武器。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和他运用  相似文献   

9.
论“三个代表”思想内涵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在新的历史高度和认识高度,极大丰富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知的新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对推进文化建设认知的新境界,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认知的新高度。“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缜密理性思考的成果,深湛科学认知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厚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立足当今世界现实,洞悉全球化时代巨变,把握人类世界发展大势,探究当今社会现实困境,前瞻人类共同未来,科学而准确地指明坚持与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性;全面而具体地阐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具体性;系统而深刻地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坚持历史前进逻辑的人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价值所在,因而又是精神层面的存在。作为精神形态的"为人民服务",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应然性与本真性的统一——对现世现实的改变。"为人民服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相结合的特殊性意义,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伦理文化资源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中华民族需求,引导民族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系列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哲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一道路,发掘其内在的哲学理路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主体实践性的统一,是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它既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又为重塑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形象、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方案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种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从道德的维度,充分表达了当今时代对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整体进步;财富增长与财富分享公平合理;GDP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宗旨。我们党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和为世界人民服务的理论,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近两年来,党中央一再告诫和要求全党同志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上述思想和理论的重申和强调。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哲学家由于脱离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把主体能动性简单地看作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抽象活动。马克思从多角度批判历史上对于主体能动性的解读,强调通过实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基本的精神就是通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社会主义哲学,实现将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体地历史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主体性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千年难题。马克思主义扬弃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个人主体论,创立了群众史观,首次确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并在客观与主观、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三重关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内涵,从而在理论上与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在实践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仅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还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无疑会波及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作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适应的哲学理论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为积极回应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提出的挑战,必须构建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使命。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维度的努力体现在理念、诉求、向度三个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理念体现在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诉求体现在实现公共性的建设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向度体现在实现"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认识,在我国理论界颇多争议,各有不同见解。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哲学等等,作者认为,造成这些歧义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的历史定位。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中都内蕴着特定时代的文化结构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因此,只有以时代精神为坐标,分析哲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导精神,才能准确把握一种哲学的内在实质。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工业文明的时代,反映的是工业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本.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却止步不前,与现实的生活相脱离,被人民群众所边缘化.哲学的本真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摆脱政治化、知识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探索新的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回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马克思哲学为人民所接受与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包括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主体地位、自由本质和创造作用等论述是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深入理解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