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走向二十一世纪王飞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它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未来社会的发展与全球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科技竞争,其聚焦点仍然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人,研究人的素质越来越占据突出地位。面向二十一世纪,培育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重要历史时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我们面;院着严峻的挑战,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向各级党委和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严肃而现实的课题:必须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是时代员予的庄严使命当今时代,正运转在各国共同演奏的“和平与发展”交响乐曲的主旋律上;当代中国,正魂系在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康庄大道上。在这样关键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实践与思考李耀臻大学生是社会上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是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青岛海洋大学党委非常重视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工作,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取...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时代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当今时代向社会主义提出了哪些课题?邓小平如何解答这些问题?以往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则更多注重于“中国特色”,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对邓小平理论作一概要阐述。一、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两大课题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回顾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崛起以及苏东社会主义的崩溃,可以说是本世纪的一个最重大的事件。由此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社会主义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总结二…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8,(10)
这是一个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的时代,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富活力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部署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队伍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为中国发展前进指明方向,为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奠定基础。二十一世纪的蓝图要用"科学发展"来描绘,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要用"科学发展"来实现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给我们以理论武装,给我们以实践航向。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将引领我们在科学发展的大路上高歌猛进,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6.
步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已处于网络经济的时代,也是网络宣传的时代。集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传媒特点于一身的互联网,正以其无与伦比的迅捷和爆炸效应,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而且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新兴传播媒体。它的发展既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使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如何适应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宣传,从而抢占二十一世纪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更…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定位和重大意义,充分展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历史主动与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8.
今年 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的讲话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至关紧要的时期。”深刻理解这个论断,对于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新世纪头二十年,是实现建党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时期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千年更迭、世纪交替之初,对于世界各国人民来说都是重要的时期,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二十世纪,中国人民从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险境中奋起,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国家和民族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在这个世纪,我们前五十年搞革命,…  相似文献   

9.
在迈入21世纪之际,中国如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确立怎样的治国方略。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必须彻底抛弃人治,建设法治,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法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一个新认识。纵观人类历史,法治与人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显示出优越性,并且普遍为世界各国所认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来为依法治国定位,是我们党在处理人治与法治关系方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能否科学、正确地运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上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加入WT0组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发展自我,做大做强,这是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在现阶段,强调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发展我们各项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艰苦奋斗是法宝,是劳...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有位学者提出,中国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正在进行第三次革命一一科学技术革命。高科技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现代领导应具有什么观念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在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关系到中国二十一世纪的生存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为:(一)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搞得不好,我们同发达国家,甚至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进步加快,国际竞争激烈,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基本内核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这些都要求,二十一世纪的武汉人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要创新,不要保守;要敢于冒险,不要因循守旧;要开拓进取,革故鼎新,不要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一个城市创新成果的大小和名牌产品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进步。世界各国历史的发展不断表明,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因素。创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创新即生存。只有具备创新素质和形象,武汉人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强国之策 莫如树人──读《跨世纪人才论丛》仲文我们正在面临着新的任务与目标。特别是二十世纪接近尾声,对新世纪的向往将更强烈。日本《读卖》月刊展望二十一世纪,即预言:"中国必将具备与其面积、人口和历史地位相称的产业和军备。……当中国和印度在二十一世纪具...  相似文献   

17.
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扶持省内名牌钱少明党的十五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明确规定了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主要任务。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8.
《理论导报》2022,(6):43-44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而党的建设的关键,又是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跨世纪的领导干部队伍。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0.
把什么样的学校带进二十一世纪,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当前,无论学校还是整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党的十五大对繁荣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重大方针、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加大改革的力度,使高等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