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现代家庭理想模式探索王秀玲何恩光引言前苏联著名社会学家A·R·哈尔切夫认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共同生活和相互帮助,有着共同利益。”①这一概念表明,家庭成员间特殊的婚姻、血缘和经济上的联系,使家庭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成为社...  相似文献   

2.
同妻群体作为同性恋群体的衍生群体,在同直婚姻中遭受着生理、心理和婚姻家庭权益上的不同程度的伤害。由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制度的缺位和立法上的空白,以及司法解释中亦甚少有涉及这一特殊主体的权利保护机制,导致同妻群体在寻求救济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制度障碍。未来在完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时,应当将“一方婚前故意隐瞒同性恋倾向”的骗婚行为列入可撤销婚姻中,将“性取向冲突”作为判断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标准之一,并赋予同妻可以通过撤销婚姻或者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的自主选择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婚姻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网上“爱情公寓”仅1个月左右,入住用户已达10万人左右,其中最小的16岁。目前,这种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婚姻——“网婚”,正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引起了家长和专家的担忧。"将现实婚姻搬设到虚拟的网络中,对成年人来说,这也许仅仅只是一种游戏,只要不违反相关道德和法律,无可指责。然一些尚不知婚姻为何物的青少年痴迷于这种“虚幻的浪漫”,毫无遮拦地谈“情”说“性”,其弊端显而易见,令人担忧。"中学生沉溺于“网婚”,与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无论学校和家长都不愿与孩子坦诚地谈论婚姻和两性问题,这让孩子们觉得婚姻…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离婚     
一次中国人婚姻状态的深度探访。一种从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态度来阐释中国人婚姻的全新创作。一个当代中国普通家庭的离婚故事白描。全景式展现中国人的婚姻现状,定格中国人的婚姻伤害,袒露中国人的婚姻痛苦。深度解释中国人婚姻的“三种背叛”,体验“含泪的微笑”。让“围城”里的人把握幸福的秘诀,让“围城”外的人了解婚姻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民法典及民诉法视域下,性取向欺诈婚姻中善意方在解除或撤销婚姻关系上存在制度性障碍,在请求赔偿和取证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立法层面积极探讨有关同性婚姻相关规制前,应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进行修订,将“性取向差异”作为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情形之一,将“性取向欺诈”加入可撤销婚姻情形,重新界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概念外延,增设离婚损害赔偿适用条件,完善举证责任分配,从立法层面完善有关法律,健全相关制度,解决性取向欺诈婚姻中善意方的救济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量外地女子与内陆省──山西的男子缔结婚姻被人称为“外进婚”。由于“外进婚”的缔结方式不同、婚姻质量不同、前因后果不同,所以其中违法婚姻问题十分严重,据原平市民政局去年对全市违法婚姻进行调直的结果表明,“外进婚”中的违法婚姻可占到违法婚姻总数的50%强。该市解村乡违法婚姻146对,外进婚就占到61.6%;而干干乡在470对违法婚姻中,外进婚就占到70.6%。笔者以为,为了有效地制止违法婚姻,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对“外进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一、“外过婚”的成因及类型不可否认,“外进…  相似文献   

7.
胡静凝 《理论月刊》2022,(8):105-115
经济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边境农村社会的婚姻市场结构,婚姻挤压由内地向边疆再向国外转移,未婚男性借由跨国婚姻完成婚姻缔结和家庭组建。国家“在场”重新定义了跨国婚姻,自然延续的“族内婚”变成婚姻梯度中的“向下婚”。在婚姻市场要价的重压下,经济理性成为边民跨国婚姻实践的核心要义,婚姻的现实性和工具性日益增强。跨境而来的越南女性兼具家庭成员与移民双重身份:家庭为越南女性提供安居之所,但由于缺乏经济独立性和姻亲帮扶,越南女性只能高度依赖于家庭,面临主体性丧失的困境;村庄默许了越南女性的非法性存在和有限的社会融入,但“他者”身份建构了制度和生活层面的双重区隔。  相似文献   

8.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三高”青年女性所面临的婚姻问题是当前我国出现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三高”青年女性的婚姻问题主要表现为婚前的择偶难和婚姻不稳定两个方面。导致“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的原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婚姻法》专家起草小组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的调查报告证实:被查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也许,正因如此,南京市政府日前出台的《2005年廉政工作意见》中首次明确规定,干部婚姻变化情况要向组织报告。据悉,该规定要求干部个人婚姻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向组织报告,不能以为这是“私事”、“隐私”、“个人生活小事”就隐瞒不报。在向组织报告时还不能口头打一声招呼,必须是书面报告,对自己婚姻变化的基本理由、基本情况要说清楚。如果婚姻变化是干部个人因包“小蜜”等情况引起的,组织上将视情况进行干预。"首先应该肯定,南…  相似文献   

10.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结婚登记的合格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必须严格把好“十二关”。一是“姓名关”。办理一对结婚登记,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婚姻当事人的姓名要出现10次之多,要求每次出现姓名的字形字音要完全一致。二是“婚龄关”。即婚姻当事人申请结婚时的年月日与其出生时的年月日之差要达到或超过法定婚龄;三是“婚姻状况关”。对“未婚”“离婚”、“丧偶”3种婚姻状况必须切实搞清;四是“近亲关”。即审查双方婚姻当事人是否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五是“照片与本人对照关”。婚姻当事人的照片与婚姻当事人要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虽是戏谑之语,但也不难看出爱情在婚姻中的处境。婚姻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它也有可以学习与改变的空间。因此,近年来美国中学里兴起了“婚姻教育”的风潮。...  相似文献   

13.
下班前他没了电话说“亲爱的,我们回家吧”;也忘了在那些令人心旌摇动的日子送上一朵红玫瑰;更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外面尽情地忙碌、应酬,并美其名日”我还不是为了咱们这个家”,甚至还闹出些逢场作戏的露水风情……不知不觉她竟变成了空有婚姻躯壳的“单身女人”,与她期待中的理想婚姻模式背道而驰……四个女人讲述了她们嫁给“大忙人”的“单身生活”和紧急救火的应对之计。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两岸交往的密切,两岸婚姻逐渐增多,其中90%以上是大陆女性远嫁台湾,于是,在今天台湾的社会中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大陆新娘”或被称为“台湾媳妇大陆妹”。她们在家乡人羡慕的眼光中出嫁,以为从此步入爱情的天堂,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婚姻登记管理工作的面不断拓宽,体制不断完善,“登了记,发了证,还要服务办婚庆”正是应广大婚姻当事人的实际需要,成为婚姻管理干部的共识,特别是1992年民政部在烟台召开的全国婚姻管理座谈会上用调提出开展婚姻服务后,湖北省在发展婚姻服务上花大劲,下大力,做大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有关婚姻服务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去年省政府出台的(湖北省婚姻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要开展婚姻服务,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政经济的决定》中,将婚姻服务纳入…  相似文献   

16.
秋闻 《今日广西》2008,(6):48-49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王楠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拼搏。作为一名29岁的“高龄”选手,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惟一已经结婚的现役运动员。王楠付出的注定要比别人多得多。她说:“我就是要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王楠之所以能够以如此特殊的“身份”征战,当然少不了坚强的后盾——她的老公郭斌。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是王楠坚持下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性爱     
谁为爱情作证? “爱情”的存亡,在婚姻法中该怎样判断,这的确是一大难点。 当代男女对婚姻的期待更多的是夫妻感情。男女双方以感情为结婚的基础,又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理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句恩格斯的名言,被广为引用,这些都表明,时代进步了,婚姻观念确实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在婚姻法修改中,人们争论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便是所谓“第三者”、“婚外情”问题。一些当初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其中一方后来又与另一异性产生了新的“爱情”,于是就单方宣布前一次爱情“破裂”,好以第二次爱情取而代  相似文献   

18.
一八八六年,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论文中,第一次科学地运用各民族的婚姻礼俗资料,“来回溯父权家庭的起源”。他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社会风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婚姻礼俗,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民俗事象及文化现象。它不仅与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家庭形式相适应,而且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  相似文献   

19.
凌之 《台声》2003,(9):40-43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常说,婚姻是一对一的自由,一对一的民主。”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语言风趣而幽默,以“余氏方式”告诉笔者他对婚姻的理解。在他功成名就、享誉海内外文坛的同时,他还拥有成功的婚姻和家庭,这更令人羡慕。我有幸采访余光中先生与夫人范我存女士,探寻他们幸福生活的奥秘……一余光中说自己是“南京大萝卜”。除了抗战期间逃难的7年,他在南京读了小学和中学,还上了1年半的金陵大学。一直读到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才跟家人去了台湾。他家住过鼓楼、将军庙、龙昌巷,他记忆中的南京是很鲜活的,玄武湖、中山陵、雨…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择偶观从传统向现代的位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时期的青年择偶理念 ,受制于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及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占居主导地位的婚姻观。有什么样的婚姻观 ,就有什么样的择偶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 ,占居主导地位的婚姻观是将婚姻的目的视为“传宗接代”。“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婚姻被看成是两个家族(或家庭 )之间的事。因此 ,在这种婚姻文化模式中 ,择偶理念不可能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以感情为重。正如尚会鹏先生在1997年第9期《青年研究》发表的《中原地区村落社会中青年择偶观及其变化》一文中所指出 ,“同注重个人感情因素的现代婚姻形式相比 ,传统村落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