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是一项高风险职业。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找到防范及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需要研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最终应是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形成有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审计环境等三方面原因,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应注意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分类、审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审计风险的控制与处理3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在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介入和国内知名事务所的拓展,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严峻的考验。存在着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不明确,审计独立性差等问题。在寻求发展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明确市场定位,加强审计独立性,开拓市场业务,逐步打造一个质量控制严格、风险责任明确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的增多,大量的法律诉讼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如何规避审计风险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强化风险意识、健全法律制度、探究审计方法、实施质量监控、提高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使注册会计师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既有客观环境要求,也有本身发展渴求;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对风险的把握和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上;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要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6.
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静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2):123-123,125
近年来,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本文在阐述了风险、风险管理的涵义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服务领域日渐广泛,其责任的认定也显得愈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在独立审计过程中对第三人承担一种以信赖利益为基础的独立责任,其归责原则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如何界定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过错体现了社会公众、司法界及会计行业对独立审计行为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现在正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过渡。文章在总结回顾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会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成因有 :欠缺完善的法律环境 ;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 ;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过高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是 :优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采取风险基础审计方法 ;建立同业复核制度 ;办理职业责任保险或提取风险基金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10.
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导向审计自问世以来,在近20年的时间里备受推崇。但随着本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一系列审计丑闻,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不足也初现端倪。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公司的会计舞弊事件也时有发生,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影响很大。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需要尽快出台审计风险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初新颁布的审计准则,较完整地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识别、估价和处理,对审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行为监督和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许多因素能导致审计风险。因此,为了达到审计目的,保证审计效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3.
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文章对专项审计调查的取证方式,以及怎样开展此项活动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抽样审计是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但抽样审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为了合理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将风险的控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成因上分别采取措施,按照审计流程纵向地控制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里,审计作为社会权责结构的一部分,已被视为降低信息风险的必要制度基础。审计风险成为审计本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区分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准。传统审计应用审计风险理论不够全面,现代审计将审计风险理论与整个审计过程紧密联系。风险基础审计将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审计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是传统审计过渡到现代审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重大决策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政府的重大决策应该进行社会风险评估。风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以感知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这种感知是以认识到的危险的质性特征而不是量化特征为基础。如果政府的重大决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风险,那么在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政策信息披露的可信性、特异性和行动信息的具体性。在政府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1)风险评估主体除了官员和专家,应该把一般民众纳入进来;(2)政府机构与普通民众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关键;(3)在政府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中,应该正确使用媒体的力量;(4)树立公共优先的原则,协调重大决策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摘要:理论形态的发展与文化形态的发展具有时代同步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产生于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氛围,而当代的风险文化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文化土壤,由此显现了以文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可能性。风险文化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风险文化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它以风险意识为核心概念,并以马克思主义风险文化思想为理论主体,同时以科学发展为实践归宿。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警学界和公安部门对治安预警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治安预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风险社会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和客观规律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揭示了后现代化时期风险和危机时刻存在,并且日趋国际化,对公安实战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治安预警机制显得十分迫切。治安预警机制的建立现实意义深远,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的应变能力,履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使命,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同时凸显了情报信息的作用,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风险控制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公司法》对风险控制的规范不尽完善.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立法和判例,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董事的“约束——激励”两个方面强化了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反映了《公司法》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ugust 1, 1978, marks the one 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f Canada.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legislative audit from the time of its first application in Canada to the present day. The first legislation, modelled on the United Kingdom Exchequer and Audit Departments Act of 1866 and virtually unchanged in substance from 1878 to 1931, vested in the Auditor General the dual functions of comptroller of issue and auditor of the public accounts, with the emphasis on legality and conformity with appropriation requirements. In 1931 responsibility for issue control was removed from the Audit Office and transferred to a newly created executive officer, the Comptroller of the Treasury, who assumed responsibility for a pre-audit of expenditures, leaving the Auditor General his post-audit function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transfer in 1969 of responsibility for pre-audit from the Comptroller of the Treasury to departments in response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Glassco Royal Commission 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lue for money’ concept by the 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 on the 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f Canada; and the embodiment in legislation in the 1975 Auditor General Act of the ‘value for money’ concept in which the audit emphasis is primarily on 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