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上升,而文化实力又是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中的核心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国的兴衰.近代以来的德国,先后经历统一后的崛起与二战后的复兴与再统一这两个历史转变过程,并崛起成为当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强国.近代以来的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迅速提升,并成为当今世界第四大强国.尽管中、德之间综合国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要特别正视在文化实力方面与德国的巨大差距,借鉴德国成功崛起的经验,努力提升文化实力,尽快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2.
潘忠岐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2期载文指出:往回看,中国已经实现了和平发展,但往前看,中国崛起的路仍然漫长。和平发展就像一次未竟的长征,现在中国实现的只是阶段性的和平发展。中国不仅需要为应对眼前的各种挑战、延续和平发展而善于乘势、积极用势,更需要着眼长远,为进一步崛起为世界级强国而善于造势、积极谋势。要开拓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一种外在综合国力的增长过程,也是一种内在民族精神的成长过程。外在的国力强大与内在的心智成熟是互动建构、相辅相成的。先有国家精神的成长,然后才会有国家的崛起。没有内在精神品质支撑的国家难以成为真正的强国。中国的复兴和崛起需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国家精神去引导国民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鞠京烜 《传承》2008,(18):118-119
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而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本文揭示了和平崛起战略的内涵、论证了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必然性,探讨了以和平崛起战略强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而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本文揭示了和平崛起战略的内涵、论证了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必然性,探讨了以和平崛起战略强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国际化。在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热潮。目前,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已有24个省(市、区)提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例如湖北省要求丰富完善旅游业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江西省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大格局大整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重视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到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演讲,英国学生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他们关心“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实力?”“中国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强国崛起,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观点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一项民调显示,80%的欧洲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相似文献   

8.
蔡娟 《理论月刊》2015,(3):5-10
古代中国因重视陆权而兴起,近代中国因海权式微而衰落,现代中国因瞩目海洋而转型,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将因再度走向海洋而胎动.历史上海上强国争锋不断,因海洋而崛起的强国发展的动因和路径值得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彰显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战略视野.这不仅在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的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的四五百年间,欧美地区通过一系列的工业革命和政治变革,率先在全球完成了近代化和现代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苏联先后崛起为世界强国或地区强国。仔细考察这些国家崛起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崛起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环境拐点:从愿景走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记者六次采访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视察活动,其中,五次系环境保护课题。 自邓小平南巡讲话至今,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崛起为经济强国。但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崛起均未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顽症,中国的环境问题也空前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首先来诠释一下我对品牌概念的理解。最近几年我在研究中国梦,说到底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的一大内涵就是品牌梦。德国八千多万人口,拥有全世界认同的2500多个世界级的品牌,而回顾中国,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很多著名的本土品牌都被国际财团收购了,包括一些快消品和饮料,让人非常心痛。我们的民族品牌相对较少,现有的一些老品牌还在走下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政治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玲 《长白学刊》2004,(2):107-1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能否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3.
傅治平 《新东方》2013,(5):I0001-I0001
<正>曾有专家断言:21世纪世界将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之后,世界上众多海洋国家试图重温大国崛起的海洋梦,相继打起"海洋经济牌",海洋开发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中国也开始真正觉醒了,清醒的海洋意识促使中国把开放的目光凝聚到了大海,在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提出了影响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海洋强国。这也意味着中国真正面朝大海,开始了根本性的经济转型。于是,中国的广袤海域承载起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兴强国之梦。以往的地理教科书总爱炫耀"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地虽大,而物并不博,按照人  相似文献   

14.
"国潮"热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中国制造升级是"国潮"热形成的基础,国人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是"国潮"热形成的重要原因,文化自信提升是"国潮"热形成的驱动力,政府、媒体、企业共同行动是"国潮"热形成的强大助力。保持"国潮"不退,就要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我为足球狂     
真正认识中国球迷,是通过“十强赛”。44年的等待,7次冲击世界杯,终于梦圆五里河。国足出线,球迷功不可没,中国球迷的庞大阵容,为国家队营造了热烈有序的主场氛围,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难怪人们说,中国缺少世界级的球星,但是不缺少世界级的球迷。  相似文献   

16.
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梦想,乃是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这个强国梦,经过一个半世纪几代中国人的卓绝奋斗,几经波折,在今天似乎已经实现了.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愿望,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没有人可以否认的事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2010年上海世博会,好戏不断,真是一派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7.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6,(11)
正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南华早报》中国富翁科学家的崛起在中国,富翁科学家可能人数不多,行事也低调,但这个群体正不断扩大,他们在引领中国朝全球科研强国的崛起。新出现的这类科学家供职于最先进的实验室,越来越多地进行突破性科研,其成果见诸《科学》或《自然》等顶尖国际科学期刊。据上周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数",中国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既面临着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全球的大国博弈中去。而以自主创新的优势为先导,是赢得这场博弈,使中国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薛涌 《同舟共进》2009,(9):21-23
中国的经济崛起靠的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但检视现代史上的大国崛起,靠廉价劳动力是无法维持大国地位的。中国要真正崛起,必须依靠建立在优越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昂贵劳动力。这就需要我们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对高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0.
文化强国战略的目标,是让文化实现与经济同步的发展,拥有与经济增长同样的影响世界文化增长的力量。在让世界尊重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并倾听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态度和声音,使文化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