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不久,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及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党和国家机关中相当严重地泛滥开来。斯大林不仅认识到了党和国家机关中种种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性,而且还提出了一套预防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措施,打击和惩办了一些腐化变质的官僚主义分子,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然而,斯大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又是不彻底的,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后不久,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及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党和国家机关中相当严重地泛滥开来.斯大林不仅认识到了党和国家机关中种种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性,而且还提出了一套预防和克服官僚主叉的措施,打击和惩办了一些腐化变质的官僚主义分子,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然而,斯大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又是不彻底的,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3.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国家机关组成人员、领导人员和法职人员进行依法任免,是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不仅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国家观念,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地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还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保证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建国初期的反腐蚀斗争王秀珍1951年底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展开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是建国初期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一场严重斗争。这场斗争.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它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建国之初,毛泽东就警惕官僚主义。毛泽东反思斯大林事件的结论是:官僚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后来,又将官僚阶层问题上升为体制问题。但是,他的解决方案不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政治革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1923     
列宁晚年为国家和党的机关的膨胀和官僚主义困惑不已,建议对政治制度作一系列的变动。他提出了重组党和国家机关的计划,要求加强对党自身的监督,但此时他却因病丧失了工作能力,赍志而没。本文运用新近解密的档案材料, 还原了列宁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7,(24):15-15
机关党组织是建立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党章规定:“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根据这一规定,机关党组织在机关工作中起协助、监督作用,而不起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作风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反映,是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作风的斗争,是发扬人民民主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持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彻底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惩治腐败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现象为突破口,解决惩治奸商、消除官僚主义、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国家计划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众性反腐败运动。  相似文献   

10.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官僚主义是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我们党历来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官僚主义这一顽疾,在一些地方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1.
孟富强 《发展论坛》2001,(11):25-26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中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煞住,越快越好。”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都是与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狠煞这两股歪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扎扎实实把“…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主要包括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等方面。斯大林依靠人民群众把苏联建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与实践有某些脱节,在他领导下发生的肃反、清洗损害了某些群众的利益,出现的特权和官僚主义等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又要从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及其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粟新 《实事求是》2001,(3):48-51
官僚主义严重地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损害着党的事业 ,危及党的生命 ,危及社会稳定。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中指出 :“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 ,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 ,必须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有效地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第一 ,不讲学习 ,丧失理想。以工…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实践活动中,把反对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久,在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就引起了列宁的高度警惕。他在一系列文章、书信和指令中,多次提到要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他认为官僚主义是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肌体中的“浓疮”、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反对官僚主义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他曾严肃指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为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祸害”,列宁认为必须通…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地位和工作环境巨大变化,一部分党员、干部表现出明显的官僚主义倾向,引起党的高度重视,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官僚主义的专门斗争。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对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最为集中、广泛而深入的思考,获得了许多重要认识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这一时期全党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并且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官僚主义的认识,始终不渝地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奠定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官僚主义同形式主义一样,也是当前最为群众痛恨的一股歪风。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总是在群众的疾苦和要求面前冷漠地闭上眼睛,心里只盘算如何当官,不操心做事,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多年而毫无建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因此,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就必须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注重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在“两个大局”的现实语境下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提高政治站位、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以及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在相关论述中,习近平深刻揭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表现形式及其实质和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方面整治措施。这一系列论述具有坚守政治立场、坚持问题导向、贯彻辩证思维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1995,(6)
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第一条为保持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必须登...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以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我们在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影响党长期执政的歪风恶习。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却仍然嗜此不疲?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出了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归根结底,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  相似文献   

20.
张晓兰 《党史纵览》2014,(10):55-55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现象为突破口,解决惩治奸商、消除官僚主义、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国家计划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众性反腐败运动。鉴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贪污浪费现象,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精兵简政,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