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青年研究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由经验性研究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问题。一些青年研究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和努力,但本人注意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障碍,特别是来自研究者自身的心理障碍更为重要,对此,本文试图加以探讨和分析。一、青年研究主体的障碍性心理因素近十年来,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化,我国的青年问题以及青年工作实践活动的发展,青年研究可谓成果累累。但是,冷静地、深入地审视起来,在众多的著作、论文中真正能对青年工作实践起指导作用或有利于解决实际的青年问题的并不多见,青年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严重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青年研究工作者的素质与心理来分析,不难发现有如下几种障碍性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晓歌  张敏 《学理论》2010,(11):27-28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XX市的258名青年农民工的调查研究,揭示青年农民工的职业能力适应状况、职业人际适应状况和职业心理适应状况,并依这三方面的综合水平考察青年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尝试对提高青年农民工职业适应性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是介乎社会控制与社会行为之间,对社会现实生活变化作出的客观而直接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的认识程度。重视和探讨青年在物价改革中的失衡心理及其矫正机制,及时消除青年这一社会有生群体的心理障碍,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失衡心态种种心理冲突——一份调查表明:90%以上的青年认为应该进行市场改革,而同时只有40%的青年赞成近几年的价格调整。青年对于物价改革在心理上处于无意识的自我矛盾状态。长期的低收入低消费使青年热望改革,多年的改  相似文献   

4.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年的心理适应与不适应问题是促进或阻碍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贯穿于青年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研究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是教育和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在国外,对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已进行了一些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试验中得出结论:“适应是青年发展的中心问题”。在国内,心理不适应问题的研究只是零星散见在一些专著或论文中,对此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和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对于青年心理不适应的含义,虽然国内一些报刊、书籍中也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只从研究其它问题中引出这一概念,并加以解释说明,但从总体上看,对这个现象的描述不  相似文献   

5.
“焦虑”,从字面上讲就是焦急忧虑。心理学认为,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焦虑心理产生以后,影响着人们正常心理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工作效率的提高。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青年期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学者指出,青年期有工  相似文献   

6.
赵晨鹰 《青年研究》2003,(12):27-31
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青年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成因与该年龄段的心理、行为特征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26)
"穿越"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是近段时期来的新社会现象。青年群体热衷于"穿越"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异化。娱乐性的"穿越"背后又隐含着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社会融合中的诸多矛盾及逃避现实之累等的心理诉求。研究这一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新特点,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沿着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相当复杂的现象。这些现象以很明显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呈现在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社会行为以及文艺作品等方面。近几年来,有人在这方面做过一番研究,但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存我国已中断了三十余年的缘故和某些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上同被研究者客观存在着的“代沟”,所以,一些研究文章并未真正探索出青年的社会心理。我认为,青年问题的研究工作,应当主要让青年人去做,必须提倡青年人写青年人。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年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下面,我们对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上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做一番描述。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大潮使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广大农村青年抓住机遇,赶流弄潮,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农村共青团员作为农村青年中最活跃、最优秀的分子,无不施展才华走在致富奔小康大军的前列,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迅猛变化的形势也使农村团支部的建设面临着新的一次冲击:农村团组织的整体状况越到基层越松瘫,团的活动“热”在县里,“松”在乡里,“瘫”在村里。行业比较,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依  相似文献   

10.
袁靖华 《青年研究》2015,(2):77-84,96
近年来,多起恶性事件的发生预警了边缘青年受忽视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主要的边缘青年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处于青春期这一特定的人生阶段,其心理状态、社会交往及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调查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地人际交往中的情绪心理,研究发现,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心理健康最具重要性,但实际可依赖的倾诉渠道比较有限。此外,本研究还测量了交往中潜在的情绪心理危机程度,深入挖掘了造成人际交往的内隐性情绪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建立了有关外部行为的预测指标,探索疏导这一青年群体在人际交往中所存在的情绪问题,以帮助他们提高人际关系的品质,有效预防情绪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在对湖南省的长沙、衡阳、邵阳、益阳四地市的200名城镇青年个体户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治理整顿时期,城镇青年个体户中两重性心理趋向值得注意。城镇青年个体户的心理趋向 (一)以物质利益为经营出发点、以享乐意识为生活主色调的实惠心理趋向。这项调查表明,有81%的青年个体户认为“赚钱”和“玩”是他们的两大追求。 1.在经营上,他们崇尚实际、不喜空谈;以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作为经营出发点。他们认为,“屋顶上的三只麻雀不如手中的一只”,非常关心自己眼前的盈利状况。他们能够实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与青年下岗职工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强  吕勇 《青年研究》2001,(7):12-17
研究结果显示 ,青年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可能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社会支持与青年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年下岗职工的心理应激反应 ,预防和控制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 ,保持心理健康。此外 ,研究还发现 ,青年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状况还与其某些人格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 青年行为,如同青年的心理一样,正处在一个迅速的发展过程之中。如果说,青年期心理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个性心理以及人格结构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话,那么,青年期行为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其行为模式正处于趋于稳定而又未完全稳定之中。行为模式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人们有动机、有目的、有特点的日常活动中的有结构及规则的行为系列。它是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定型  相似文献   

14.
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与人们的日常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由人们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直接产生的。人们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一方面在产生它的诸种社会物质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以其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环境,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因此,如果能够形成顺应改革大潮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就能够推动改革大潮的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改革大潮奔涌的进程。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青年,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的变化比较快,比较典型,暴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据此,我们利用近年来在“广州青年价值取向调查”、“广州青年需求调查”、“广州青年选举心理调查”、“广州区街青年政治意识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结合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作综合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以青年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心理是以青年的心理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旋转运动的信息社会,新的知识、信息、思想覌念,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纷至沓来。因此,我们在“四有”敎育时,有必要认真而系统地研究现代青年在改革和开放中的社会心理,根据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敎育,达到最佳的敎育效果。本文试图以宏覌概括和微覌分析的方法,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剖析当代青年的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实质、特点、形成原因,对我们“四化”建设的影响等方面,指出我们在进行“四有”敎育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各级领导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16.
青年政治负情绪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冶负情绪,是现实社会中经常而普遍仔在的、对社会及政治的不满意或不满足,是对现实社会非完善性的一种消极反应。它并非一种简单的心理表现,而是包含着许多社会问题,并且很容易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和发泄,甚至诱发激烈性、冲突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现象。政治负情绪在社会变革、动荡时期表现得较为明显。由青年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所决定,青年的政治负情绪往往较为突出。“谁都不满意”、“谁都有情绪”,这种严重的政治负情绪已成为目前社会的严峻问题之一。而人们在研究和解决社会思想问题的时候,又往往忽略对政治负情绪的重视。分析和研究青年的政治负情绪,对于调动青年积极性,稳定社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青年政治负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的表露——对社会的偏激认识、对政治的藐视、对政府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学生心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青年学生由于其特定时期的心理特征近乎狂热地偏爱流行音乐,成为流行音乐文化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外延又反过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成为学生精神养料的一部分。流行音乐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具体而复杂的,大致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蕾蕾  王飞 《学理论》2013,(21):391-392
当前,青年官兵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存在着思想认识、心理感受和生活观念上的误区。其原因主要是青年官兵在艰苦奋斗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上、具体落实和实施中这三个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加强青年官兵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就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监督机制上着力加强。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视角下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人的充分发展与和谐发展.目前,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表现为传统道德体系与现代价值理念的不和谐、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实践水平的不和谐、多元文化潮流和道德选择判断的不和谐、传统道德构建模式与现代道德构建体系的不和谐.因此,要用和谐教育观指导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客观层面上营造思想道德构建的环境,从微观层面上完善青年和谐的思想道德心理结构,全面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们看到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发现,社会中的阶级分野开始模糊起来,代的分野则日益清晰起来,人们的着眼点正在从阶级(阶级结构)的概念转向社会条件的概念,已把青年看作是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特性的历史的群体。当代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明确的范畴和活生生的实体,有着强烈的个性及生存风格,它表现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我国青年特点的文化模式——中国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