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闻舆论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力度逐步增大,效果也比较明显,且越来越深人和有力。这已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其正面效应可谓甚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舆论过分行使新闻自由权,甚至超越职权干预、影响司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对待、调处新闻舆论监督权和司法权的冲突就显得十分重要,困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仅就其冲突的表现和救济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一、新闻自由权与法官自由获且权的冲突与比较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新闻自由权。但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第…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1946年联合国大会即宣布:“新闻自由当为基本人权之一,且属于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之关键。”我国宪法虽然没有使用新闻自由的概念,但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可以说新闻舆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司...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包括对其合理边界的确定和对边界内权利的切实保护。新闻自由权的合理保障是我国新闻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应当加强。我们应在新闻法律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尤其是在新闻立法中更好地保障新闻自由权。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的“了解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公民了解权的涵义“了解权”一词,是在四十年代中期,由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Kent Cooper)率先使用的。在当时,了解权是作为保护和扩大新闻自由的护身符在西欧各国广为袭用的。我们认为,了解权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对于国家而言的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这是指公民有依法知道国家活动,了解国家  相似文献   

5.
吴振举 《法制与社会》2013,(13):150-152
近年来,相对宽松的环境使我国的新闻事业,在新闻立法相对滞后的环境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权、舆论监督权、相关资讯报道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与规范的约束,新闻侵权事件不断发生,业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律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姚迪 《法制与社会》2011,(35):273-273
法理学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可以独立地行使社会监督权利,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新闻自由与司法活动势必会在社会领域内发生冲突和矛盾,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的原则,这同样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尚没有专门性的新闻法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现有的法律规范达到法理学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有机统一,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颖秋 《法制与社会》2011,(13):177-177,179
新闻自由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项得到广泛认可的公民基本权利。但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同时,新闻传播活动管理构架存在权限划分不明确,控制失灵的现象。这既不利于保障公民新闻自由权利,又不利于舆论引导和社会控制。为此,应加强新闻立法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自律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晓蕾 《政府法制》2009,(17):51-51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社会责任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官司倍增……在保持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我们应该向哪一方倾斜,或者是怎样才能保持双方平衡呢?新闻活动中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司法审判与新闻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开、独立和公正审判,是当代各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司法审判原则。这些原则也为我国宪法所确认。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是一种社会监督或舆论监督形式,我们通常称之为新闻监督。这种监督的核心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一般属于各国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等公民所享有的...  相似文献   

10.
王玉 《法制与社会》2010,(33):204-204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法制建设中对新闻自由度的规定尤为重要。西方国家最早提出新闻自由,但是中国应以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的新闻自由模式。本文简要探讨了西方的新闻自由的特点、对于中国特殊国情和新闻自由方作了简要分析,并对针对新闻立法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的公权利与社会权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12,30(1):2-3,4,5,6,7,8,9,10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是新闻媒体权利的主要构成要件.其中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参与权和监督权则是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新闻媒体拥有的公民权(公权利),也可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它是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力的合金.新闻自由是公民和媒体的宪法权利,包括媒体搜集、制作、发布、传播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及公民个人收受新闻、通过媒体发表意见和言论的自由,均应受法律保护,也要受一定限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法制新闻作为新闻自由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存在着与司法独立,公正的复杂博弈。而法制新闻报道究竟应当在当前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公正之间是进,是退,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论法制新闻的保护与规范。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人格权,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等宪法权利的延伸,两者存在天然冲突。晚清民国时期开始讨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问题,囿于法文化差异,政府长期将隐私权限缩在特权阶层专属的"阴私"范围,无视普通民众权益;在法制层面政府以阴私或名誉保护为借口实行新闻专制,并没有形成具有确定性的隐私保护法规;在实践层面新闻业滥用新闻自由忽视新闻法规,肆意践踏公众隐私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法制取得长足进展,未来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无论采用直接保护还是间接保护,都必须考虑新闻法规处置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制度惯性。  相似文献   

14.
<正> 新闻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也是舆论的缩影;是公众的消息传达者,又是舆论形成的参预者,还是政府的监督者.这些角色不一定互相补充,甚至也不一定能共存,但对现代民主社会而言,每一角色看起来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图勾画一个理论框架,以阐释现代民主和新闻自由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首先,本文将探讨明显地使各种新闻法律体系区分开来的两个因素:1.新闻自由有无宪法保障;2.是否有专门的新闻法.接着,本文要讨论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新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熊艳 《法制与社会》2011,(34):161-162
新闻自由思想,起源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英语表述为"the freedom of press",-press”这个词起初指印刷出版业的自由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词义也在不断扩展,不仅可以解释为“出版”、“出版业”,而且可以解释为嘶闻业”、嘶闻界”,现在则泛指大众传播业和大众传播媒介。在我国,起初将词汇thefreedomofpress译为“出版自由”,但是随着press的词义演变,目前被译为嘶闻出版自由”或‘哳闻自由”。自由是政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特别是近现代,对自由的概念内涵就有各种各样的研究和讨论。本文以美国实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具体情况和“曾格审判案”为例来分析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莺 《行政与法》2004,(4):43-45
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两大支柱,是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但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日趋活跃,新闻与司法之间不免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何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构建合理的运作规则,是妥善处理两者冲突,真正实现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性质上属于公权与私权的冲突。用公法原则诸如比例原则、基本权价值位序权衡原则、协调原则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都不合适,个案利益衡量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国情。解决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应坚持以下标准:隐私权优先保护,并兼顾公共利益,但不能损害隐私权的核心领域——即人性尊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社会责任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官司倍增……在保持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我们应该向哪一方倾斜,或者是怎样才能保持双方平衡呢?新闻活动中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媒体具有宪法所赋予的新闻自由和新闻监督权,而在案件报道中,必然会产生新闻权限与审判的独立的接触和摩擦。本文从各国立法角度出发,初步探析在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自由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张群 《政法论坛》2012,(3):53-61
清末以来,列强环伺、内乱绵延。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积极进行保密法制建设,建立电报保密制度、军事秘密保护制度和新闻保密审查制度,颁布刑法典,惩治泄漏国家秘密犯罪。保密法制的建立和发展为抗战中的保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中国近代保密法制未能完全实现其立法目的。袁世凯时期甚至以保密为名迫害新闻媒体,造成新闻业的重大衰退。国民政府保密法制也有过于严厉之处。这给保密法制的发展蒙上阴影。如何妥善处理国家保密权与新闻自由以及公开的关系,是中国近代保密法制未能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