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成春 《廉政瞭望》2005,(12):57-57
《廉政瞭望》2005年第八期刊出的“民间反腐”这组文章,选择的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极其耐看,读后深受教育.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2.
写给中年     
轩遄 《学习导报》2008,(5):52-53
似乎是在刹那间,蓦然回首,人已到中年。 中年,这是一个让人感慨、让人尴尬、让人极不情愿的时段。初来乍到,有时还真的会在门槛边踟躇疑惑:果然就春光告谢,夏日临窗,旅途过半,身处山腰了么?  相似文献   

3.
写给中年     
轩遄 《新湘评论》2008,(5):52-53
似乎是在刹那间,蓦然回首,人已到中年。 中年,这是一个让人感慨、让人尴尬、让人极不情愿的时段。初来乍到,有时还真的会在门槛边踟躇疑惑:果然就春光告谢,夏日临窗,旅途过半,身处山腰了么?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又重读了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的《反对党八股》这篇光辉著作,感觉常读常新.感慨颇多。对照当年毛主席批评的各种现象,我感觉时下文风最为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八股”味太浓,好多文章老百姓不爱看。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1,(22):6-6
读完《廉政嘹望》总第319期《耿彦波的城建政治》一文,作为一个大同人,我感慨颇多,为此在百度贴吧里发起了关于此文的讨论,不少本地网友纷纷响应。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真切地感受到当今官场上做事之难。  相似文献   

6.
言贵在实     
言贵在实刘彦杰在闲谈生活与工作琐事之时,联想到"言行一致"这句教诲人的精短名言,使人感慨万端,深觉言之贵在于"实"。言贵在实,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普遍追求,也是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依据和标尺。我们党是非常重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可是,我们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考中进士,做了苏州知府,他在苏州任上干的头一件事,就是迎娶旧交甄士隐家的丫头娇杏做小妄。后来贾雨村老婆死了,娇杏被扶成正房。曹雪芹感慨道: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意思是娇杏这丫头命好,只因当年跟贾雨村“放了回电”,现在就一步登天,从小丫鬟变成了贵妇人。  相似文献   

8.
得知《河北日报》言论专栏“杨柳青”,到今年2月16日,已经坚持了20个年头。我一是高兴,很生感慨,因为一个人主笔一个专栏持续20年,这在我国的报纸史上好像没有先例。二是有话可说,因为我与这个专栏的主笔储瑞耕有所交往。  相似文献   

9.
话说“人走茶凉”李晓明常听人感慨"人走茶凉",特别是那些当年在职掌权时曾享尽"热茶"的为官者们,更是抱怨众人的"凉茶"难咽,以至满腹愤懑,感叹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不过,我倒觉得,有些人喝"凉茶",其实并不值得同情,因为得来今天这"凉茶",那完全是"咎...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最近从不同的报刊上看到一些文章,让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1.
液态思维     
“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数年前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读到这句话.至今难忘,它毕竟是发自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由衷感慨。在中国,忘“我”的道德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12.
一春 《党员文摘》2009,(9):16-17
奔赴南沙 50岁的张东海,不到1,7米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放到人堆里,会被人以为是个打工仔。但张东海的眼睛与众不同,矍铄透亮,似乎永远有希望在召唤。“我现在不再是大老板,甚至连个打工仔都不如。”张东海的话带点心酸,这是一个经过生死考验、悲欢离合后的渔家汉的感慨。  相似文献   

1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古人对时间推移、人事变化的感慨。回顾2007年,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七大的召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描绘了宏伟蓝图,制定了行动纲领,这必将进一步调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扬鞭策马、锐意奋进。  相似文献   

14.
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当年,笔者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以血气方刚的好胜,展露才华的抱负,寒窗苦读的感慨,侃侃而谈的激昂,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也许是激情的感染力发挥了作用,答辩组的老师兴之所致,脱口而出:“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对我的毕业论文和答辩表现给予了概括和首肯。这句评语,我一直记着,一记就是差不多二十年。“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无病呻吟,故作深沉,亦步亦趋人云我云,写不出象样的文章。不敢说自己的文章写得怎么怎么好。但,时时以“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激励自己,努力把一篇篇文章写好。文如…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读了朋友宋振才回忆父亲的文章,其中一件事情让我十分感慨:抗日战争期间,父亲是县大队的情报员。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随交通站长去参加一个会议。去时并不知道开什么会,与会的有哪些人。到后才发现,会议在一片坟地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耀元,两个人都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将领。让他震惊的是,陈耀元最后讲话强调:“今天下着大雪,天气这么冷,大家都是好样的,等打走了小日本我们再过舒坦日子吧。今天多冷也要忍着点,  相似文献   

16.
真的,我听到这样的感慨不知多少次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的表现是不干事;我们的环境是鼓励人不干事。感慨之后是感慨者本人的或他人的不平的遭遇,这些个遭遇似乎都以其活生生的、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了这类感慨的真理性。每听一次我的心情就沉重一次。  相似文献   

17.
汪洋书记在重庆市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干部大会上讲话时,引用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为干事者鼓与呼》。无独有偶,邓平寿同志在生前曾剪下这篇文章,两次组织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一起学习过。都是书记,一位是市委书记,一位是镇党委书记,都不约而同地对这篇文章钟爱有加。这让人十分感慨。邓平寿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为民干事者,他一心一意想干事、任劳任怨在干事、千方百计干成事,他的一生,无悔于自己的事业,无愧于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8.
风雨征程忆京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戈 《北京党史》2009,(6):43-4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一个甲子的岁月里.整个国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抚今追昔.每一个亲历这段历史的中国人都会生出许多感慨。享受着今天的成就与喜悦.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曾经的奋斗与艰辛。简言之,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北京工作时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19.
翟向东 《当代贵州》2008,(22):51-51
这是—部两人口述的成长史。口述者带着重新审视历史、反恩既往的目光,向读者展现了形形色色革命下的社会图景和青年人的激情与迷茫。因其摒弃非黑即白的刻板模式而生动感人,令读者感慨和深巴。这部书对于“文革”及其前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是难得的口述历史资料亦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昕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便派人送一大笔钱给晏婴,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可晏婴坚决不收,一次又一次地向来者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