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6,(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从而将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而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学习型政党也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学习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以及七大,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经验,这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系统化和广泛应用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社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党的方针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缘起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的调查研究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如1927年,毛泽东同志专程到湖南做了32天的考察,形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中国农村的发展脉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50年前,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奴役和压迫,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而1942年的延安整风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被全党普遍认识和接受;经过延安整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得以形成;经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政治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后,总结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经验,也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致使在延安时期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本文通过三个大方面,一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启示来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日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兰 《学理论》2012,(21):274-275,290
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最有生有色和富有成效的重要时期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研究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毕远佞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是由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追求的崇高目标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1935年10月到...  相似文献   

7.
关于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合作社性质的理论认识王占阳1.一般认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已经确认,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合作社,就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这种观点的史料根据是:(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高莉 《理论导刊》2013,(1):86-88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全党发奋学习的最重要时期之一。特别是从1938年至1945年的大学习运动,全面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了全党用科学理论解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能力。延安时期的全党学习运动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与当时客观要求相适应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延安时期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相应的政策策略,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延安时期党的政策策略变通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抗日战争爆发后,整个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上…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付小青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不仅和双方对日作战的战略意图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各自对待中国革命的立场以及对前途的看法密切相关。因此,既有“欢迎美国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热烈,又有“别了,司徒雷登”的冷清收场。一、愿与美...  相似文献   

11.
吴娟 《学理论》2010,(16):51-52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具体从延安时期党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和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分析,力图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科学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2,(1)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延安革命文化。延安革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长期积淀的精神成果,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的文化凝结,是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的革命记忆,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强大的鼓舞作用,对中国人民重拾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努力追求的政治目标。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党的二大上就明确宣布要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已任,因此在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新中国成立后,延续延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人民  相似文献   

14.
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在这片黄土地和土窑洞里,铭刻着一代开拓者的业绩,而且在于造就了具有伟大时代特征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延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来说,干部队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石。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就是创建了五十多所干部学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志存高远、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就在于全党深刻地认识到,干部教育"重要的问题在于转变学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亮 《学理论》2013,(9):134-135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根据地开展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延安时期的集中体现,基于整风运动的开展,大大加深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理论化,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水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如今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钟宜 《党政论坛》2008,(5):10-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努力追求的政治目标。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党的二大上就明确宣布要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已任,因此在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新中国成立后,延续延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是党走向成熟、壮大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校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不仅把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建成了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模范,而且把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前身)建成了全国党校教育的样板。延安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党校的教育实践,开辟了党校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既为当时各根据地的党校教育提供了经验,又给后来的党校教育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认真研究和总结延安时期党校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干部教育和党校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延安时期党校教育的发展延安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实践中,成功地开发理论资源、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和历史资源,确保了党履行好自己局部执政的使命,为在全国范围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开发、维护和整合执政资源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70年代末拉开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帷幕,已演出了激越高昂的壮丽篇章。20年的改革开放,使一个古老、封闭、落后的中国发生了历史巨变,这一变化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国情。邓小平的国情理论,是当代中国实现腾飞的重要战略理论。一、邓小平国情理论的形成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邓小平经历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有领导革命成功的喜悦,也有违背国情造成失误的痛苦。中国共产党在国情认识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为邓小平国情理论形成的直接渊源。邓小平的国情论,始于民主革命和建国初期。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