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机制,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神农架林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鞠传国 《学习论坛》2022,(4):99-10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述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理念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指导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效。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需要完善总体框架,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规划设计;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成熟的建设方案;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参与,并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切实解决生态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在全省人民学习长汀经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热潮中,泰宁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产业”、“抓生态就是靓品牌”、“抓生态就是聚人气”等生态理念,实施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篆刻     
十八大报告专门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析论生态文明建设,将之跃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尤其于报告里,我党首次亮出了“美丽中国”之新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于波 《前线》2023,(12):120-1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庆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在生态文明领域大力开展改革创新,一体推进制度建设、保护治理、“两山”转化、生态惠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最美冬奥城的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6.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因此,从生态价值的复归、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人与生态的终极指向三层维度展开对“两山”理论的深入剖析,从哲学境域探析“两山”理论的理论价值,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种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露 《当代贵州》2008,(8):10-11
生态文明不是空洞的概念。我省一些地方的“探路”之举,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详细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而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力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是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从而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台历     
《当代党员》2014,(11):9-9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9月16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会议强调,要把“五个决不能”作为全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要求,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会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美丽福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位居全国第一。如何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福建,我们着重是要做到“三个一”:  相似文献   

14.
贺蓉晖 《学习月刊》2014,(18):39-40
生态文明建设既关乎国家发展方向,又事关人民福祉。尤其在今天,民众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在生态文明建设里程碑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密集出台,使我们对未来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有了更多的期待。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的环境恶化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必须且应加快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着手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平衡的问题,寻求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当前形势下,我们航道人已经意识到,目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败机制的机遇期是最好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对航道人而言,当今之首务,是强化长江航道职工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全体职工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全体职工的生态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面临诸多困难。要加快推进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二是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绿色城镇化。三是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四是科学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五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谢宗孝 《学习月刊》2012,(24):91-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陈天会 《学习月刊》2010,(16):127-127
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构建和谐十堰的“基础工程”、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工程”,走出了一条“为民创建”和“创建为民”的坚实之路。  相似文献   

18.
范颖  汪子人 《学习月刊》2009,(16):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时.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政治报告彰显新的执政理念.也意味着生态文明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由此.系统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对于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构建、观念转变及实践抉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融 《党课参考》2023,(Z2):68-9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宏阔视野,着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如何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既能保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又能保证经济社会向好运转,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矛盾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