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同发 《黄埔》2009,(4):54-56
民间信仰与纯宗教有所不同,它没有统一的教义系统、教理系统和礼仪系统,信仰者目的只在消灾解厄、祈求平安和财利,也不必出家。倘若要对民间信仰与纯宗教作一简单区隔的话,首先,纯宗教强调牺牲自我,普度众生;民间信仰主要祈求自我和家庭的太平。其次,纯宗教信仰认为祈祷时只要心诚,不须用供品;而民间信仰的信徒每每用供品祭拜。再次,纯宗教相信并敬奉统一的神;而民间信仰则为多神信仰,其神祗的体系甚为庞杂。  相似文献   

2.
北方乡村呈现的民间宗教在乡村的复兴不是简单的政府与民众博弈的结果,而是各种社会力量、文化历史资源相互影响形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原有的自治传统得到了相对的恢复,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也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根据作者在田野调查研究和其他学者对乡村民间宗教恢复的研究,来观察在北方农村各地方具有普遍性的民间宗教现象是如何逐渐地获得存在合法性的。由于民间毫不张扬的努力,以乡土中国为核心的价值和信仰重新进人了人们的视野,不仅仅再次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为在过去一百多年由于自身价值失落,而备受困扰的中国找到了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间宗教文化 ,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源自本国社会历史 ,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圣典 ,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信仰习俗的统称。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是具有交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群众基础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我国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台湾的绝大部分民间宗教是由大陆传入的 ,所以 ,长期以来他们与大陆的民间宗教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陆民间宗教文化传入台湾的历史与汉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  相似文献   

4.
彝族的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族民间文学和民族学资料为分析对象,认为水是彝族自然崇拜之重要内容,在 彝族民间口传文化、彝文典籍和人生诸多宗教礼仪中有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一、沙甸[1]的民间政治:宗教与政治 合谋的刚性社会控制机制 1.宗教小传统与民间政治.早在1949年,江应棵在<滇南沙甸回教农村调查>中写到:"要讲沙甸的文化,便只得与宗教同论."  相似文献   

6.
《西藏统一战线》2004,(4):18-18
苯教是一种祟信多神的原始宗教.它起源于西藏高原上古老的民间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7.
考察定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变化可以看出,宗教特别是本土宗教的信仰衰落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密切。定州历史上为一重镇,近代变为一普通县治。定州的沿革和历史对其宗教信仰形态影响最著者有二:一为官祀传统深厚;一为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官祀(官方祭祀)传统是汉地本土宗教的重要部分,对百姓的宗教信仰和天命观有很大影响。乡土社会里的本土宗教和民间信仰,深受官祀传统的影响。这一点在传统社会消解之后,在乡村社会里面仍然可以观察到。定州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这种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定州宗教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说是乡土中国宗教之历史与现实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建立民间信仰引导机制 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文 《湖湘论坛》2001,14(5):90-91
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信仰体系,台大教授陈奇禄先生认为:民间信仰相当于英文的folkbelief,是社会中低阶层民众的宗教信仰。在我国大陆过去一直将其作为封建迷信看待并进行批判和加以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执行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各种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都得以恢复,与此相应,民间信仰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结构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对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具体的科学的研究,并根据我国民间信仰的新趋势、新…  相似文献   

9.
略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依附于社会,各宗教都是在适应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奴隶制社会中的宗教是这样,封建社会中的宗教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宗教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宗教也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也主要表现在它能...  相似文献   

10.
闽台民间天公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天公是闽台民间宗教的信仰对象之一,在诸神灵中,天公据有至高神的地位。天公並不是来自天的自然崇拜,而是来自道教的玉皇上帝,天公信仰是受道教影响而在民间传播的。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并没有产生天的自然神。在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可以找到对日、月、星、风、云、雷、雨等天体和气象的自然崇拜,却找不到对天的自然崇拜,因此没有以天空为本体的自然神。从古至今,天体和气象等自然力无时不对人们社会生活发生着影响,人们容易把这些有赖于它而又无法驾御的自然力幻想为有意志的超自然力——神灵,而天空虽然会引起人们的神秘感,却不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只把它当做天体活动和气象发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间信仰富有浓郁的"山水兼具、农商并重"之岭南特色,有着"毗邻港澳、隔海相望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交流频繁,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宗教形态",是中国多元和谐型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社会治理理论入手,以广东民间信仰现状调查为中心,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通过比对福建、湖南、浙江等地的不同管理模式,结合广东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试点佛山市的经验,尝试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语境下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民间宗教的历史沿革与概念界定问题。接着分别对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农村邪教、天主教、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民间宗教信仰形式在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研究进行了一个综述性的评析,并介绍了当前学界对宗教渗透与反渗透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民间宗教研究展开了一个初步的前瞻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往往把宗教信仰分为正统宗教和民间宗教,正统宗教是指得到政府承认和扶持的、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宗教,如古代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民间宗教是指在下层社会流传的,不被官方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宗教,如白莲教、摩尼教等.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信仰的主要崇拜对象———寨神和勐神对应于当地早期以村寨和勐为单位的政权组织结构,两者都具有区域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勐泐政权统合西双版纳各地方政权的过程中,试图借助南传佛教这一包容性较强的宗教建立统一的意识形态。当地传统的地方政权则以保持民间信仰的方式对抗这一统合的过程。两者博弈的结果,西双版纳地区在政治上形成了车里宣慰使司领导的各勐联邦性质的政权,宗教上形成了南传佛教为表,民间信仰为里的二元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16.
马晓军 《前沿》2009,(3):79-82
宗教世俗化是当代宗教的演变趋势,它在现实社会中主要有宗教教义阐释现实化、宗教活动形式简约化、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管理松散化三种形式。宗教世俗化有利于我们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18.
宗教艺术是宗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宗教观念与艺术的具体表现,是宗教情感的艺术表达,是富有艺术美的外形的宗教精神。它或者表现为以宗教为内容或题材的艺术,或者虽然以世俗生活为题材和内容,但却表达了某种宗教的观念或情感①。特别是在原始艺术产生之初,人们的整个头脑几乎被原始宗教观念所占据,人的“情感离不开宗教观念,艺术也就必然受宗教观念之支配了”③。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宗教,在以后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原始宗教起着载体作用。直到今天,原始宗教艺术在广大的彝区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一、舞…  相似文献   

19.
傩戏是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被称为当今戏剧的“活化石”。它的起源或形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更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掺杂在里面。从宗教蜕变成为戏剧,显示出傩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傩戏这一特有的文化剧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