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锡锌 《中国法律》2011,(3):17-19,78-80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活,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公共话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总是很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这些担心来自于日常的感受。对于食品安全,我有以下一些思考,可能也是每个人都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亦权 《政府法制》2012,(14):27-27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大文学家和戏曲家.浙江兰溪人。生平写了许多著作,可有很多书在刚一推向市场的时候,就被大量无良书商们疯狂盗印,所以李渔的书尽管很受欢迎,而他自己却总是没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  相似文献   

3.
王磊磊 《法人》2009,(3):48-49
“我只是很多不幸者中的一个。普通劳动者对工作还是很热忱的,可惜舞台不是自己的了,变数总是太多。”谈到自己被裁员,张启(化名)向《法人》记者打趣地说,“没必要搞的慌慌张张的,又不是没饭吃,不管怎么样,生存下去的那点信心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的年轻人,我怀揣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进入机关工作两年了.但是,慢慢地,碰到单位的权力一利益关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时有受挫感.而驱使我工作的,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某些领导的理想.我不是一个想混日子的人,所以很苦闷.既然这样那就写出来吧!也让大家了解一下现在的一些年轻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心态,不知道能不能引起一些共鸣.  相似文献   

5.
记者:因为职业的关系,在老百姓眼里,检察官都是不苟言笑的,但通过和您交流,发现您是一个很有亲和力和激情的领导,能谈谈您的经历吗?孙谦:我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家化工厂的总工程师,很遗憾,10年前他去世了。母亲是普通的退休工人。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的。当时学法律的很少,我也很幸运,一毕业就分配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可以说,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国家检察官,得益于很多人的教导和关爱。这点我一直心存感激。记者:您自己觉得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孙谦:简…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会收到年轻人的来信,相当一些人在信中讲述他们的困惑,希望得到帮助。前几天,我又收到一位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女孩来信,她在信中说:我有很多非常幸运的经历,但也有很多同龄人没有的痛苦,我觉得这些事情对我很残忍。我现在美国读博,我既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但仿佛上天总是很眷顾我,所以我又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父母都为人不错,但他们关系很糟糕。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所以对母亲没有很深的感情。现在他们正在法院闹离婚,因为经济问题无法解决,矛盾日益僵化。从小爸爸为我做了很多,所以凡事我总是从他的立场出发,但我觉得母亲也很…  相似文献   

7.
谈嫉说妒     
我常常为国人不平,因为许多人总是愿意把一些“莫须有”的恶名或者被叫做“劣根性”的东西强加在国人头上,以致于产生了诸如《阿Q正传》、《丑陋的中国人》之类的作品,而且它们都是出自中国人的手笔,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大有传世之势———唉,“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有甚者,古往今来,有相当数量的国人还认为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品性:“嫉妒”,并称“老外”从不嫉妒云云———好像忘记了他们自己也是中国人似的。每闻此言,我总是义愤填膺,忍不住要质问:伟大的弗兰西斯·培根曾经写过《论嫉妒》一文,难道他老人家是专门针对中国人写的吗?…  相似文献   

8.
读懂了父亲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写一写自己平凡的父亲,一位在农村基层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的普通共产党员。他的言行深深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慷慨的吝啬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很喜欢送东西给别人. 买了新衣服,穿过几次或者根本没穿,我不喜欢了就送给表妹.圣诞节、生日聚会收到许多玩具、饰品,我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剩下的随手送人.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接收过我的小礼物,我以为他们一定喜欢并感谢我.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所以,很少与企业家联系。"  相似文献   

11.
提起蔡永忠,我想在丰都县人民检察院工作过的人都会说他是个热心小伙。县城认识他的人也不少,与他在街上走,真可谓一步三点头,大家说这人有人缘。蔡永忠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他只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检察干警。他算不上英俊,中等身材,平头,但一张黝黑的脸总是笑容可掬,见人就是未闻笑声,先见虎牙,憨厚淳朴,让人感到亲切、可信。但正是他对人、对事的无比热忱,时时打动着我们一颗颗平凡的心。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编辑同志: 新年好!现在我是在病中坚持向您写这封急切的求助信。我是苏北农村一所普通初级中学的语文兼政治教师,从教已三十四年了。因患肝硬化这种疾病,目前在家休息治疗。 也许是做教师的缘故吧,本人特别喜爱读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虽然身患严重肝病在家,我仍渴求读书,总希望丰富和充实自己,病愈后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培养一代新人服务。《法律与生活》内容很生动,知识很丰富,是一份最具特色的好杂志!这份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在信中,她说——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背道而驰,希望他养成的好习惯,他一样也没有养成。在家的表现且不说,每次听老师讲他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让人心寒。他的性格很开朗奔放,世间好像没有他愁的事,这点很好,经历多年的严格管教,他依然保持这样的性格和心态。他的问题:1.散漫:…  相似文献   

14.
少年时代,我就不断地问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那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做一个女飞行员,驾驶飞机翱翔在蓝色的天空;或者做一个流浪的作家,写尽人间百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己然由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抛弃少年时不切实际的梦想,如今我是一名普通的公证员.  相似文献   

15.
照片上的人叫沈宗汉。 他是法官。他是领导。他是专家。 他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块普通的铺路石。” 他默默铺设的路,通向中国民法园地的春天。 一、“我这个人很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 法制界尊重他,因为他作为专家,参与了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上了一把年纪,但对于收到求爱信这种事仍然是心花怒放那么十几秒钟,但这-封给我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难过,难受,以至于悲哀了.倒不是因为信是用英文写的,也不是因为发自国内某市,而是其内容让我"很受伤",所以我不得不"缺德"地将别人写给自己的信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7.
看到纪念省人大报刊创刊20周年《我与人大报刊》征文启事,总觉得自己有许多关于《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的故事要说。几次提笔几次搁笔,心里想说的总是在文字上表达不出完整的意思!懊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绪良久,不管写的怎样,还是要把对《民声报》、《法治与社会》十五年的师友情谊说出来。整整十五年的人大工作经历,也是我与《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相识、相恋、相伴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谭震林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他讲话作报告,也很少请人"捉刀",有着浓厚的"谭氏风味",让人耳目一新. 1957年,谭震林在攸县进行民主办社试点.随行的新华社记者胡坚曾经用试探的口气建议一些报告由秘书代写.谭震林风趣地说:"那不行,如果领导干部在会上照念秘书起草的稿子,那不成了傀儡!再说,人家写的稿子,毕竟不全是自己的见解嘛!我看还是争取自己写报告好,这样无非是辛苦点."  相似文献   

19.
我是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司法局广州路司法所一名普通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这个职业和我很有缘分,1999年大学毕业就做了人民调解员,这一干就是14年。在平凡的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我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做百姓的解忧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个要求,那就是每调解一起矛盾纠纷,都要做到当事人心服口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并当选为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对人民调解的挚爱与痴迷。  相似文献   

20.
智勇 《法庭内外》2008,(3):34-35
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很普通,但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寻常的行为稍不小心就会演绎成犯罪。有的人是法盲,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有的人虽然自觉行为不妥,但不以为然;有的人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小事,即便知道违法但不认为能构成犯罪。本文正是想谈谈生活中容易陷入犯罪的“普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