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4,(4)
在现代社会,以理性精神、主体意识、人本情怀为基本向度构成的现代性精神具有普遍意义,其对包括思政课教学在内的各种实践活动具有无形的规制力。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论是"知识本位"的教学导向,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定位,都与现代性精神相背离。因此,需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体系置于现代性的精神场域中进行反思和重构,使之在教学导向上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教学方法上从"灌输式教学"转向"讨论式教学",在价值定位上从"社会本位"转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王仕国 《求实》2012,(12):36-40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理论特征和价值立场。马克思在政治伦理的方法论上实现了三大变革:从"思辨理性"史观转向唯物史论、从注重"理论批判"转向注重"实践批判"及从"片面性"转向"总体性",从而开辟了社会政治伦理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理念在我国高校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以生为本"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理应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体现。但实际上,"以生为本"理念却面临着"官本位"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以及教职工现代法律意识薄弱、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脱节等现实困境。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高校必须在建立新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从教师管理本位转向学生权利本位、从教师供给本位转向学生需求本位、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治理、从知识灌输转向教育叙事,以实现"完整的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变迁的主体经历了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社会的三次转向,使得制度变迁由强制型逐渐转向强制型与诱致型并行。这种内在演变外在表现为政府绩效评估差异由"做法"之间的"小差异"向"模式"之间的"大差异"转化,最终形成"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类模式。在产权、国家及意识形态的演变背景下,这种差异的形成存在着理性的必然。未来,应深入探索"政府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类模式有机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型。以"教育"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灌输和规范到注重引导和疏导的转型过程;以"管理"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控制,到注重内部关系的协调,再到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转型过程;以"服务"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现实政治服务,到为经济、社会、文化和人自身建设服务的转型,即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转型进程。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站在历史高度,高屋建瓴地肯定财税体制在理财和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突破了仅从经济层面定位财税的窠臼,逐步强调财税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伴随着财税制度认识的完整化和立体化,财税法也超越了宏观调控法的传统定位,在延展视域中凸显出公共财产法、权利保障法和分配正义法的内在特性。在立场上则由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从管理转向法治、从治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5,(7)
官本位体现着人治社会专制集权的制度安排,体现着等级特权观念和"以官为本"的单一价值取向。而民本位则体现着法治社会民主法治的政治安排,体现着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以及"以民为本"和"法律至上"的价值规范。从官本位到民本位是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只有扫除专制体制残余,完善民主法治制度,打破特权等级观念,构建自由平等理念,破除官本位的传统文化残余,达成以民本位的现代价值共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的人治社会传统,建立起民本位的现代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9)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态。前者立足社会本位,表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知识化和"规训"化,以致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而有效性不足;后者立足个人本位,在合乎思想政治教育人的目的性和主体性的同时,有着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本质、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的倾向。它们的问题在于,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拒绝统一。出路在于,扬弃各自理性片面走向融合,消除个人与社会"对峙"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同时,社会治理创新对地方政府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地方政府要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构建治理型政府,由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构建服务型政府,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构建合作型政府,由权力导向转向责任导向构建责任型政府。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并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特征及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促使现代宗教发生了结构性的社会变化,导致宗教神圣性逐渐衰退,亦即世俗化。这使得宗教在神权和人权、教权和政权、神性神道和人性人道相互关系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世俗性的发展变化,不仅代表现代宗教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现代宗教世俗化迎合了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其次,宗教世俗化把传统从社会生活的核心移向了社会生活的边缘。最后,世俗化宗教精神契合了现代人社会心理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是在分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空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空间连续性和对空间转换的适应性,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落实其线上与线下的接榫,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的最大增量。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在"家庭—学校—社会"诸多空间场域中的无缝隙弥合,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启动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式革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发展进行真实、精准的建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都市小说创作蔚为壮观.但新都市小说在叙事主题和审美特征方面均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叙事主题共时性意义的遁逃缺省问题已经引起学界关注,其症候主要表现在世俗化和消费性的刻意追求、叙事镜像化和想象力的匮乏、由"解放政治"转向"生活政治"等方面,问题的产生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国内经济理性主义的制导、市民大众文化的勃兴等有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一特殊的场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品性,也具有其个性特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或特殊性主要为"隐性"。从必要性、理论依据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可能性进行论证是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仍需提高自身的凝聚力,提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者理性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公共责任意识,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跨学科性质的对话和知识引入,必须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具备"学科本位"意识。这种学科"本位"意识体现在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逻辑,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即"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学科逻辑为本""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本"。在坚守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以学科交叉研究"反哺"学科建设,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科本位"与"学科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两种不可或缺的意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并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从政治挂帅、运动治国的"政治国家"转向了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解放思想催生了我国社会变革,改革开放推进了我国社会变革,科学发展观引领了我国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古代共同体社会及其解体的机制。古代社会的共同体特征表现在:古代社会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古代社会以共有制为基础;古代社会分工很不发达;古代社会按照习俗、惯例生活。古代共同体的解体机制表现在:分工、商品交换等因素促使共同体开始解体,社会开始由血缘共同体转变为地区共同体。总体来说,共同体解体(走向市民社会)的逻辑是:从共同体本位到个体本位;社会结构从浑然一体到结构分化;从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张云飞 《理论学刊》2015,(2):98-105
实现社会稳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从"维护稳定导向的稳定工作模式"转向"创造稳定导向的稳定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综合治理"的原则,从"单一维稳"转向"系统创稳",实现稳定工作手段的综合化。这就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整体事业,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方式,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入手来创造稳定,协同作战,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而已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受教育者面前又常显无力。学者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理论反思,于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事实上,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都有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立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确立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9.
孟永 《唯实》2012,(3):38-40
陈独秀致力于伦理思想革命,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陈独秀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从政治视阈转向社会视阈,由此开始关注劳工和社会革命。此后其对"中国问题"重新定位,并在寻求解决之道中走向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安排,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生活、发展的微观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家庭之中,通过从家庭中得到"获得"维系正常的个人活动。家庭是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来源,然而现代家庭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影响着人们的"获得感"。一、现代家庭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家本位""家国同构"等传统思想在当今社会仍以各种方式竭力为家庭成员提供保障,并帮助抵御风险,但却不足以应对现代化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