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4个。1988年全省少数民族人口938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1.4%。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55.%。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怎样,直接左右着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逐步推行民主改革,并在各方面给予关怀和大力扶助。良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14,(6):52-54
<正>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民族工作部门和每一位民族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事务理念的更新。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从重点针对少数民族转向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传统的民族工作管理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民族事务等于少数民族事务、民族工作等于管理少数民族的工作、管理民族事务等于管理少数民族、民族政策等于照顾少数民族,客观上把汉族排除在民族事务治理对象之外。而在实际生活中,民族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除汉族以外,4000人以上世居的少数民族就有25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强。因此,云南的工作离不开民族工作,云南的经济发展应包括民族经济的发展,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才谈得上云南全省经济的振兴。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要求,成为坚持民族平等,搞好民族团结,稳定边疆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5.
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中国,自秦汉直到今天,民族融合的过程从未间断.既有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之中,也有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之中.在云南历史上,从汉晋到隋唐,进入云南的汉族多认同于少数民族群体之中.自元明开始,云南民族发展的主流是少数民族不断融合于汉族之中.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民经济离开了少数民族经济是不行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少数民族经济的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探讨主要对策,是兴黔致富,开发贵州,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大西南,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经济特点是什么?”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向我们提出了这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三十多年来,经过广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经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将改革与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具体“族情”相结合,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好新时期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互助、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关键,又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汉族的帮助下,少数民族不但实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巨大跨跃,而且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要彻底改变少数民族的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没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科学的大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少数民族的彻底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制问题,商品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的自主权以及其他民族经济政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0.
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保护和营造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发展和利用夯实扎实的基础,拓展更大的空间。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打造少数民族品牌,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子,是民族文化实现自身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可行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当前在经济相互依存性、经济市场规模、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贸政策可协调性等经济层面,已初步具备进行一定程度与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安排,以实现预期经济效应所需的一些基本条件;但是,当前不平衡的两岸经济基础条件决定了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应循序渐进。为顺应经济全球化与WTO多边贸易自由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当前,如果政治条件许可,两岸经济体宜从内容广泛的新型自由贸易区形式着手,进而迈向更为高级的一体化形式。  相似文献   

12.
高志文  魏钧 《青年论坛》2011,(6):104-108
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从主要依靠单纯CDP的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和谐社会三者相协调的发展方向转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这一系列经济增长思想是在符合我国现今发展阶段的国情下提出的。其不仅强调生产关系中分配方式的转变,更强调在“包容性增长”下,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协调,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所有国家,使所有社会成员和国际成员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巨大,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近段时间,海口特大招生诈骗案、深圳中天置业总裁卷款数亿元潜逃案、中国人寿“营销精英”骗保1500万案、江苏常州“带头大哥”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等相继发生,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经侦部门只有深刻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掌握其规律和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查措施,遏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发势头,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在原有犯罪形式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特点,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和多样化,同时也给经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后,针对经侦工作的新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经侦工作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亚建 《思想战线》2002,28(4):30-3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 ,几乎可以与战后取得经济奇迹的日本相媲美 ,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却需日本所花时间的两倍以上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发展的效率低 ,而要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就需要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程晓舫  梁硕  张栋 《中国发展》2011,11(5):34-39
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体现于制度完善的经济社会中,并表现出从资源经济到资本经济再到制度经济的规律性。该文通过数学模型的演绎指出:所谓的制度完善,表现为制度的数值大于1,先在此之前的经济活动则受到制度的"主动干预"而不呈现客观性;所谓的规律性,体现为经济活动的资源模式、资本模式和制度模式对经济活动的贡献率,随着劳动数值增加的时序,呈现出依次最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岳志强 《思想战线》2001,27(2):26-28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对于美国及发达国家的经济干预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美国政府运用该理论的基本原理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即通过刺激总需求拉动社会生产,使经济由萧条很快转为复苏.1996年后,中国政府依据凯恩斯经济学原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但成效远不如在美国那样显著.究其根源,是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中国市场经经济发育尚未成熟,且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的道德之维--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人"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经济人 ,还是道德人 ,都只是人性的一面。人的道德行为不是全然非经济的绝对无私 ,道德没有一般地要求人们非功灭私 ,而首先达到的是行为的合宜与功效。同样 ,人的经济行为虽然根源于人的利己动机 ,但它与人的道德行为一样 ,也具有可交换的社会化特征。因此 ,作为理论抽象的经济人也有其道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正义是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正义问题。马克思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过程中 ,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实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诉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根本目标。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方式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约条件,发展旅游业是黔东南经济发展的钥匙.通过旅游这个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工业,也就是说"旅游搭台,产业唱戏",就会提高黔东南的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加速工业化进程,就会加快黔东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