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社区是各族群众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可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增进城乡各族群众福祉,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利益基础;深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跨境民族是指跨越不同国境间居住的同一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全面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但是,由于人文内涵和社会特征的复杂性,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任务更为困难和艰巨。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约有30多个跨境民族分布于不同省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着眼全局,认清现实,在全方位制定路径的基础上,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释放的强大动能可以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和实现路径。以党的边疆治理思想为指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践为参照进行研究,发现边疆治理中存在:特殊地域环境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有待厚植;绿色发展推进不足,生态文化认同意识亟待增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路,建议加强党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推进经济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提升治理能力,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阐释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成为“铸牢”的首要问题。从时间维度的历史演进来考察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疆域的开拓和共同历史的书写,从民族特征维度的文化流变现象来考察中俄边境地区民族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地理空间维度来考察当下铸牢边境地区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发现这三个维度客观呈现了中俄边境地区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涉及多元民族、蕴含多层内容、需要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角审视其内生与外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论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古与今""破与立""刚与柔"四对关系,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与"多元",构建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决国内外交织的民族问题,破立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刚力"与"柔力"培育的结合,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局限于民族领域研究与探讨,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高度重视的宗教领域.宗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双面影响,要力求扩大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求,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融合、推进中华民族共...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分析民主党派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逻辑依据;阐述民主党派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目标体现在通过维护共同核心、助力共同繁荣、遵循共同价值、担负共同责任,铸牢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出民主党派可以围绕履行基本职能、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各民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更是将其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从历史角度切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由来、百年党史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经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与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实践对策进行剖析归纳,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理路和现实困境,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维度强化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汇聚强大民族力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理论之维、历史之维、实践之维、政治之维、文化之维五个角度,不仅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之基,更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与归属感,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为实现民族团结、民族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形象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地区,拥有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积累了多样化的视觉形象生产方式,拓展了多元化的视觉形象接受渠道。在视觉文化语境下,迪庆藏族自治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系统性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整理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典型示范工程和统筹融入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端重要性和时代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统战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统一战线要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培育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逻辑的框架进行梳理和阐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过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经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更好地协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四重逻辑关系,即同源的理论逻辑关系,二者的生成与发展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大影响;互融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共进的实践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进程中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协同的现实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双向互促共进的内在逻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沃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孕育了具有岭南西部特色的历史文化,如“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文化、“开放包容”的民族交融文化、“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文化和“多元共生”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构成了涵养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因。广西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充分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厚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和战略目标,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任务就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古代华夷一体为核心的族群观念、近代国族一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传承与发展;正视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人们立足现代社会、应对风险社会归属感、是对中华文化,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是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立足世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蕴、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集体力量应对挑战的价值理念、是以和而不同为核心倡导整体性的多民族国家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注重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目标与路径相契合、国际与国内相关联的角度进行全面统筹。记忆、认同、共生,三者相通相连、相契相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记忆是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与维系的心灵根脉,认同共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互融共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价值体系。记忆、认同、共生的三维分析视角,有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作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大决策,之后全区围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领导工作机制、宣教常态化机制、宣教部门工作机制、宣教社会化机制,并不断夯实宣教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初步形成了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体系。进一步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宣教体系,必须加强和完善党对宣教工作的领导,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开展多样化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并建立一套科学、动态的宣教考核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