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基本命题。在这一命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作为其内在逻辑线索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和文化机制的选择;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主题,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精神特质、理想追求、价值立场上的相通性、契合性、统一性是结合的理论可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促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结合的现实必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涵育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是结合的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拓展现代化发展道路、破解世界发展难题、锻造永葆生机活力的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著名论断。该论断中的两个“行”是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行”的深化认识和明确概括。其一方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能”是关键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必然结果和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于现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性贡献,可以用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内涵加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的“两化”贡献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实现马克思主义“两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任务,必须“与时并进”。  相似文献   

5.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属性。从动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推动力量;从静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建构原则。在要素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包括了三个方面:中华民族总体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工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客体。当前,遵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要素,需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五四”,后中国各种新思潮竞相涌动,泥沙俱下。马克思主义是在与一系列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激烈交锋中,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建党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交锋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之间围绕社会主义究竞是否适合中国的交锋;围绕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理论交锋。  相似文献   

7.
在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深入研究、学习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与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最初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化有其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包括实现机制和历史逻辑:其实现机制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加以展开;其历史逻辑是以对苏俄模式的两次仿效与突破为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为现实成果和绩效.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升华了全党对“能“”好“”行”的理论认知。领悟其中深意,厘清内在机理,可从行之根本、行之主体、行之实践以及行之成果四个逻辑层面展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根本源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开放的理论品质和崇高的人类情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主体指明中国共产党是知行合一的先进政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具有自我革命的政治基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实践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两个结合”来回应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成果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达的道路、强党的理论、优越的制度以及和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诉求与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诉求的内在互动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存在方式和基本经验,又是中国现代性诉求的实践保证和现实选择.这种内在互动使我们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构成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二者“相结合”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者“相结合”的理念经历了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总结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期”“批判继承期”“挫折调试期”“吸收借鉴期”和“转化创新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梦都具备视野宽广、内涵丰富的特质,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两者的关系体现为: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梦的汇集,中国梦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在本质;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愿景目标;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构筑和中国梦的追逐是一个以实践为现实坐标、以未来为指向的互生互动的过程,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必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某些观点有“过时”的地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性和时代性关系;四是必须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政治观是以“大同”思想为中心的和谐政治观,马克思政治观中的“共产主义”与此有类似之处,“和谐社会”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结合升华。  相似文献   

15.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一直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想信念观。邓小平理想信念观科学地回答了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怎样坚守理想信念等要义,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重温邓小平理想信念观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自觉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和遵循“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走向辩证融合。从内容维度切入,二者在社会理想、价值导向、内在特质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因此二者有结合的可能性。以现实维度观之,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服务于中国实践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出发,新时代要在“固本培元”“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扎根人民”中主动探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继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但这两次结合均被污蔑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党提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思想同样遭到了质疑和否定。通过反思可知,股份制是以共有的形式实现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过渡的中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征途中,只有真正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廓清误解,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在理论依据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放与发展的特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决定了其需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化、民族化过程中得到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互补和相融共通,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性前提。要认真总结和学习已经成功的中国化范例,在时代实践主题的牵引下,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