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交通事故处理法规的滞后性,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着管辖权限混乱、执法无明确依据、惩戒教育力度不够、有放纵违法犯罪可能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及制约公安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和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规范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使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有法可依、并且明确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管辖权限,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 ,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滞后于时代发展 ;现行法律法规中 ,某些条文的不明确性及不易操作性 ,导致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 ,事故处理人员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对条文进行运用。笔者就实际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易引起分歧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的几个问题 ;2 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3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处罚 ;4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公安交警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执法活动,它通过对交通肇事者进行必要的法律制裁来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利益,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目前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一方面民警存在证据意识不强,程序意识淡薄,素质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案件侦办协作机制没有建立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完善法规,加大监督,促进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当前道路事故处理中存在的立案分类、暂扣凭证的期限、责任认定人员与侦查人员的回避、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立刑案、路外事故处理、事故死伤者的前期费用、残疾用具费计算等问题 ,进行了认真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现场处理阶段,善后处理阶段,事故认定及事故责任追究阶段,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不能脱离法律,更不能脱离群众和现实,要从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为目的,妥善处理,真正起到预防、处理、警示、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可诉性,即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法律依据、司法判例方面,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可诉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但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适用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出现了滞后于形势、内容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直接影响事故处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而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的处理更是关键性的环节。各地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试点工作 ,即将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 ,是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有益探索。本文将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的必要性和随之而来应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作一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道路外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道路外交通事故时,要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一样,通过事故现场调查,最后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交强险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对道路外交通事故同样适用。在事故现场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涉及同道路外交通事故有关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问题方面已超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不同于刑事现场勘查 ,也不同于一般司法行政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调查事件的性质、过程、原因、后果及其它相关内容 ,主要采取现场访问、现场摄影、现场测绘、现场笔录、现场检测及提取物证痕迹等重要措施。为保证现场调查的客观、公正、高效 ,应当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事故现场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0.
赵旭波 《工会论坛》2005,11(2):85-86
2 0 0 4年 5月 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来 ,该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国外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探讨目前世界各国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原则 ,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通过比较我国 5月 1日前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认定原则的变化 ,可以验证新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北京市交通事故处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愈加完善,如何以迅速、高效的方式处理交通事故,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北京市交通事故处理模式已经显露出很多问题,为了更加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当改革交通事故处理模式,使其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越发完善,进一步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立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发布《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用四个条文规定了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但这些规定的立法科学性尚需斟酌,并且许多重要问题未作规定。应就基金的性质、法律地位、运行模式、来源、补偿、代位追偿及竞合关系处理等问题,系统、科学地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3.
理解和适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首先应把握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其次应厘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关系;再次应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深入基层实战部门调研,开展山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的研究,应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其在时间、空间、事故形态和气候条件下呈现的内在规律性,是进一步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新界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注重保护交通参与者尤其是交通弱者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处理注重效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入民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中, 无论是车辆与车辆之间还是车辆与人之间以及其他物证之间,只要曾经接触过, 就会在双方客体上留下痕迹,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物证,特别是现场不易发觉的微量物证,将会大大提高交通事故办案效率及定性定责的准确率.本文从微量物证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微量物证的种类及提取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论述了微量物证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04年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可以看作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但该条在2007年又被修改。前者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后者则根据我国发展现状、借鉴国际通行的多元化规则体系,对原第76条进行修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由于立法者认识的局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补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和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维护受害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确保社会科学发展、有序运行、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无过失补偿制度是交通事故受害人及时得到救济的重要保证,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仍然是损害赔偿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当前我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机制的核心所在,其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导致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交通事故认定书虽然同时具有具体行政行为和技术鉴定结论的某些特性,但并非纯粹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技术鉴定结论。应当成立独立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之外的交通事故责任鉴定委员会,具体负责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以使交通事故认定书能真正发挥其特殊作用,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