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一望无际的田野,成群的麻雀不停地飞过,稻草人孤独地守望着金色的麦田……这是一幅典型的传统农业的画卷。今天,这一切或将因为有了智能安防而改变。随着智能安防的发展,继智慧城市之后,"智慧农业"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农业智慧化潮涌之初,人们多少有些观望、犹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  相似文献   

2.
<正>物联网技术对于农业应用来说任重道远,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智能农业这块广阔天地,高清数字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规范化、适用化,安防企业大有作为。何为农业物联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复杂多变,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物联网"的概念提出  相似文献   

3.
张凯 《行政与法》2005,(10):63-65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亟待解决以下问题:①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是前提;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重点;③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是关键;④加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是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在农业上同时存在着两类环境问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都很严重,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死大障碍因素。保护农业环境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规。本文仅就此略述浅见。一、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必要性 (一)制定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规,是保护农业生产力的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又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的自然生产力。但是,我国农业面临着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大片农田已变成"聚污盆"。据调查,全国受工业和乡镇企业"三废"污染的农田,已超过6.000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产业,对国计民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农业兴则天下兴、农业衰则天下乱",发展农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一亿多人口而耕地有限的国家尤为重要。如何确立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如何协调农业同其它产业及农业内部各行业间的关系,如何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依法治农,以法兴农是一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法律的保障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农业立法,以适应我国推进现代农业中农业结构合理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生态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伦爱新 《法人》2005,(4):112-113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爆出一个特大新闻:海南锦绣大地公司依靠这两年比较时髦的"订单农业"理论,使来自墨西哥的"米邦塔仙人掌"在短短几年内就发展了万余种植户,骗取了全国13个省农户的1.05亿元血汗钱.此事让"订单农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订单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方式,是指农户与农产品收购单位(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预先签订农副产品的供销合同,待到农产品收获后再按照合同条款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弱质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农业同其他国家的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是天然需要支持和保护的产业。本文在分析农业弱质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各个阶段所采取的农业政策,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业弱质性的主要对策,以此改善农业的弱质性,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保护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水权流转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水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应从农业水权内部流转制度和转让补偿制度两方面入手,明确农业水权内部流转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农户,农业水权转让补偿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为灌区水管部门或水权贸易公司;明确农业水权流转法律关系的内容由转让方和受让方的权利义务构成;完善农业水权转让补偿方式及补偿费的构成;强化农业水权转让补偿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衡量、数字化设计以及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使数字化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本文从数字农业的内涵剖析入手,全面阐释数字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入分析我国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以期为数字农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都市现代农业组织是介于农业组织和工商业组织之间的一类特殊的经济组织。不同类型的组织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处的地位不同。以家庭为基础的农户经济组织势单力薄,不适应社会化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公司+农户"模式虽然解决了农户进入市场的问题,但其基础是合同,缺乏组织稳定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规范的组织机构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应当作为现阶段都市现代农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在生产要素实现完全市场化时,应致力于打造农业公司和农业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3.
目次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三、我国农业环境资源问题的制度根源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命题,也是当代经济法制的一项重要使命。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产业,我国政府早在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 《法律科学》2007,25(1):102-110
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所普遍实施的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在各国农业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法应专列"农业补贴"一章,规定农业直接支付补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不发达地区农业开发补贴等制度,同时规定农业补贴相关主体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工业反哺农业与农民合作社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有关农业主体地位的立法是关键,农民合作社是工业反哺农业的组织依托。工业要反哺农业,应从完善立法要件、资金注入的确定性、政府扶持制度、社员权的救济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方面着手;尤其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立法,从而提高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农业在产业链中面临灾害的威胁最大,农民个体抗灾害能力最弱。在我国,农业生产分布较分散,农业保险法缺失,导致农业保险缺乏国家支持,保费较高,覆盖面较小。通过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商南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引导农业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全县农业发展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各业持续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4.84亿元,是"十五"末的2.8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1元,是"十五"末的2.47倍。"十一五"期间该农业局立足农业种植业稳定发展;努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先后引进推广了一大批高产、优质粮油作物品种及一大批优质蔬菜新品种,获得全国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  相似文献   

18.
贾明进 《政府法制》2010,(14):56-58
近年来,山西省农业法制系统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为主线,以实现依法治农为目标,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积极开展农业执法工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机制创新,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我们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13件(省9件、太原市3件、大同市1件),政府规章6件(省5件、大同市1件),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领域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农业系统的综合执法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在全国位居前列,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农业合作社是农场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借鉴欧洲合作社尤其是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创造出来的一种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最初并未体现于法律中。及至20世纪初期以后,在寻求农业合作社反垄断豁免及税收优惠的过程中,经由制定法和判例法的合力,农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了形态法定化,并在法律的助推下得以进一步勃兴。美国农业合作社形态法定化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如下启示:应重视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的确立应积极回应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我国农业反垄断豁免的主体界定可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省是农业大省.自己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对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了解。通过调研,我发现当前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投入相当大、收入相对低,要想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有效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尤为必要。在今年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我就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两件“农业”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